田背刘氏探源
刘姓受封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以陶唐为始,在夏代为御龙氏,商称豕韦氏,周为唐杜氏,东周曾食邑范又称范氏,传至十八世累公,迁江苏沛县复姓为刘,称累公为始祖。
刘累的御龙氏出自陶唐氏,刘累的后代到周朝演化为唐杜氏和春秋晋国范氏,《国语·晋语》“正义”引用的《括地志》一书的说法,基本相同,先秦时期的唐、杜、范、刘确实具有同源关系,在杜甫诗中及刘氏族谱中刘范不能通婚,亦可佐证。
黄帝之玄孙陶唐氏帝尧(名伊祁放勋),他的第九个儿子源明受封到刘地山西平阳(山西临汾)以地为氏,故为刘姓,所以刘姓以帝尧为太始祖,源明为大始祖。
上杭刘氏皆为源明嫡裔,属彭城郡,田背十郎、十一郎是上杭六个支派之一,从田背、官田《刘氏族谱》可以清楚看出,刘氏从得姓大始祖源明公开始,一代代南移直至上杭县田背村与官田村的历史,用简直线世系图列出便一目了然。
得姓始祖 迁徐州府沛丰洋里子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中山郡王
1源明—18累—80—荣—81瑞—82世季(邦)—83恒—84启—85世胜
(彭城郡)
三国时蜀汉昭烈帝
102世备—136祥—137天赐—诏—155龙—156可珍
唐僖宗乾符乙末二年(875)父子因避黄巢战乱从彭城南迁汀州府宁化石壁村
唐高宗建炎戊申二年(1128)迁江西瑞金东门外垂金塘。
159世思汉(四郎)—160世清瑞—161世四一郎—162世二郎—163世十郎、十一郎
元延祐乙末年间(1315)兄弟来上杭来苏田背开基创业各立为一世祖
159世兴汉(九郎)—160世千一郎 南宋理宗绍定乙丑二年(1229)携家来上杭胜运里官田村开基
一说:159世仰汉—160世正义—161世荣八—162世开七—163世广传—164巨汉—165世念二郎—166世十郎、十一郎。
十郎、十一郎兄弟非开七之子广传之裔孙,从史料看,开七生于至正丙申16年1356年9月9日辰时,卒于永乐癸卯廿一年1423年10月16日亥时,县谱载生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据《中华刘氏源流》291页载述,广传生于南宋嘉定元年戊辰岁(1208年)寿67岁,宋理宗端平二年乙未岁(1235年)27岁登进士。亦有说1315年登进士,有说1371年11月13日辰时生,1423年10月16日亥时卒,马氏1372年生,1428年卒,杨氏1450年(?)广传有133代165代等十五种、十郎、十一郎有137代166代等多种排代数,有待进一步考证。
据田背族谱1921年版载:十一郎为一世祖,四世义贤(四七郎次子)生于元至正甲午十四年(公元1354年)正月十五寅时,距定居田背40年,五世受甫(在才溪名禧生)生于明洪武戊午十一年(1378年)三月初三日,六世继宗(受甫长子)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又五月初五庚辰日(1398年),七世海公(继宗长子)生于明永乐甲辰年八月十四日(1424年)八世元昌(海之长子)生于明正统甲子九年七月初九(1444年)十郎为一世祖,八世双溪生于明成化丙申十二年正月廿一日(1476年)。
田背《刘氏族谱》2005年版载十郎、十一郎裔孙迁徙情况:
一、十郎:
1、田背上屋:次子百五郎留居田背为二世祖,其十世孙清公迁长汀露潭;八世福海,十世文质十三世高魁等迁往武平小澜等地。
2、蓝溪湖里:长子十四郎移居胜运里蓝家渡(即今蓝溪湖里)。
3、冯坑:六世仲一郎之子源润于1470年(咸化庚寅六年)由湖里迁往冯坑。
4、江西樟树:16世乔龄、嵩龄从蓝溪冯坑迁往。
5、蓝溪石门:17世子茂系田背十郎第17世孙,湖里千一郎12世孙、冯坑源润第十世孙文忠长子号鸿庆生于清康熙辛卯50年(1711年)于1740年由冯坑迁石门开基立业。
6、临城镇上登石门:十郎公之孙、百五郎之长子小四郎(三世)于元朝年间先移属上都郭竹山下再移居临城上登石门开基立业,为石门开基始祖。
7、杭城北大路利二巷东段,15世进元公生恩甲由中都迁往杭城。
二、十一郎:
1、田背下屋:十一郎妣郭七郎生五子:(长)念二郎、(次)念三郎、(三)念四郎、(四)三五郎、(五)三六郎,念二郎无考,念五郎移居永定洪山石杰,其裔孙元通,元达二房移居石杰磜头看龙坪三方山心大塘背等乡,元活房移居松源桥下,宝坑,禾石迳,小坑里等乡,念四郎在城东门立祠,三五郎移居广东嘉应州和长乐棉洋约罗迳埧圳上乡,三六郎(十一郎五子)妣吴太孺人生二子(长)四六郎妣杜一娘生月贵、十五郎外迁大埔沿埔坪;(次)四七郎妣傅三五娘,长子文聪字万亿讳千二郎(三世)妣薛氏生三子(长)茂甫、(次)恒甫、(三)德甫,德甫之子未详,茂甫之子福公与妣合葬上杭西门外三坑里懂塘尾,恒甫妣黄氏五娘生念六郎居永定贵竹为一世祖,公妣合葬下贵竹眠牛形坤山艮向,四七郎次子义贤留居田背。
2、上都磜下:四世义贤、五世兴甫、六世文宗、七世广贞次子元资迁往磜下开基立业:六世成宗(兴甫长子)裔仕梅(字集禹)先迁磜下再由磜下移居中徐,九世时 迁居武平小澜,成宗房13—17世20多户迁浙江、江西、四川、福建建宁、湖南等地,兴甫次子得宗移广东韶州英德县覆船岗;三子执宗居田背。
3、临城上登田心:十一郎三子念四郎由中都田背迁上登万宜坑再移上登田心里为上登开基始祖在城东门立祠。
4、才溪溪北山下:四世义贤公五世受甫为才溪溪北山下开基始祖。受甫外出才溪经商更名禧生妣卓官姑生承宗,因年老与长子继宗返回田背,承宗受甫(即禧生)次子妣温氏,生福海、福寿、福厚、福满。福满系溪北山下一脉,建有禧生唐一座。
5、官庄乡新丰村兰屋驿:禧生为义贤次子,原名受甫为才溪、官庄开基始祖,四世光公(十一郎七世孙福海长子)由才溪迁往官庄新丰村兰屋驿开基立业。
6、才溪中兴村岗头:承宗长子福海之四子满郎由溪北山下迁往开基。
7、临城土埔村:八世十三郎从中都田背迁武平象洞乡山子背,九世仲渊公于明朝从武平象洞山子背迁临城土埔开基立业(系文聪公一脉)。
8、官庄乡龙角村:其第几世从中都田背迁往官庄乡龙角村未详,但确认是从中都田背刘十一郎公后裔。
9、白砂镇大田村(田地坑):开基始祖千九郎,系159世思汉公之玄孙,163世乾一之长子,于明朝由杭邑迁往白砂镇贤里村(今大田村即田地坑),旧传俱葬杭邑东涸地壶甲山,妣龚氏生万八郎创建“白莲塘公祠”后于2002年重修。
10、白砂镇官地村丁坑(康):明开基始祖千九郎二世万八郎迁往白砂大田村,三世七郎公四世德辉公生四子:(长)宽公、(次)洋福公、(三)四六公、(五)公满公。德辉之四子公满公于明朝由白砂田地坑分迁至官地丁坑(丁康)定居。
11、临江镇镇西街:上祖为中都田背十一郎公,大约于清朝从中都田背迁徙杭城镇西街开基立业。
以上所述是根据多年来在编纂刘氏族谱中的一点资料提出一点浅见,十郎、十一郎及先祖是否还有别号,十七世斐章公曾徒步到江西瑞金实地考证并查阅赣州府志亦未作结论,各谱互相矛盾,众说纷纭,加之本人学习不够,文化水平低,只能把以往修谱难以考证的或存疑待考的,不同观点不同版本一并载入,以资有识之士热心贤达日后查考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