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笔记:正四方的荷花塘
梁东方
按说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自己的景色,都有自己的可去之处。不过,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聚集,像保定这样的城市,原来的公园绿地早已经不能满足汽车社会的需要,人们对周围更广阔的风景渴望空前强烈;有一点蛛丝马迹,便会在群里口耳相传,不胫而走,成为大家蜂拥而至的一时之景。
这是我们根据群里的自以为很小众的信息,摸索到易水河冲击平原、燕国故都附近的太行山山前大地上的所谓十八跑林场的时候的强烈感觉。因为狭窄的小公路上已经排满了大小车辆,大家穿过正四方农场的大片蔬菜大棚、苗圃、养牛场和未经耕种的荒地,最后转折抵达的,其实只是一处荷花池塘。
好在一切都是免费的,门口硕大的停车场上尽管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停车位,但是停车是不收费的;不大的门口很大的院子的荷花观赏园,也是不要钱的。大家随意进出,扶老携幼尽情游走,倒也自有一番融融之乐。
从来游玩的人们的口音判断,还是周围四里八乡和县城里来的人多。在盛夏季节里看看荷花,总之是一种最合适的花季享受。尽管这时候很热,这时候出门其实很遭罪。不过人们总是要离开空调环境出来走走的,大呼小叫的,光着膀子的,穿着拖鞋的,拿姿做态来回照相的,虽然不无扎眼之处,但也都出之自然,是本地当下的生活状态的题内之义。
好在荷花是经得住欣赏的,你只要站定了看,看这专门在易水河冲击平原直立性很好的黄土层中,挖掘出来的坑塘里养殖的荷花的万千姿态,不管是花的盛大,还是叶子上滚动的水珠,都好像有不尽之玄妙。当你耐心面对任何一种植物的时候,都会因为专注于这一向被我们粗略的视觉所忽略掉的,属于植被本身的丰富精致和巧妙而惊叹。
植被的美,从未稍减,只是我们少了这样观赏的机会和心情。这里的荷花塘给人们修建了深入池塘深处的栈道,还细心地给水泥覆盖上木纹颜色,做成了木头栏杆的效果。顺着这样的观赏通道走进去,走到密密层层的荷花身边,在触手可及的荷花荷叶和莲蓬之间去观看它们错落有致的自然安排,总是饶有意味的事情。荷花有红有粉,有的盛开有的半开,有的已经花瓣纷披露出中间刚刚成形的莲蓬,有的却还依旧含苞如直立的纺锤,正有无限向往与万般姿容将要在随后的时光里慢慢展开……
把一种花作为一种独立的欣赏对象,专程来看花的状态,实际上既说明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关注一向无暇关注的植被;同时也说明整体的环境状态植被状态还都欠佳,还不能在生活里时时处处都可以自然而然地望见各种植被花草。这虽然是北方的整体生态环境下的常态,其实也更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伴随状态。我们脱离可原始的植被风貌品类多样的环境,再想重回那样的生活环境,就需要做无数的努力经历漫长的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挣扎。才仅仅是有可能,有可能再回到仿佛原始植被风貌的过去。
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荷花塘四周高处都有长长的廊亭,想来一定是未来的临湖餐厅的意思。在这个荷花塘的另一边还有面积广大的游乐设施,是孩子们奔跑游戏的地方,而远处泥皮外墙的民俗已经建起来三排;这些大约就是这个以荷花为招牌的农业园地未来的商业路径。
要在原来只是种庄稼的大地上开发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景观来,貌似简单,其实洵非易事。人气的聚集不仅要立足于人们对于更广阔的新风景的需要,也还要根植于风景本身的质地。这是这个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比比皆是的时代里的规律,也是只有深谙游客心理者才能最终兴旺起来的微妙之处。
在越来越需要将整个大地作为巨大的风景,而一个个所谓景点都只不过是在一个相当广阔的区域内的诸多节点的旅游开发时代里,单一的景点建设最需要准确的有特色的服务定位。
在离开这里的时候无意中走上了一段刚刚修好的沥青公路,路面平滑标线明晰,驾驶体验非常好。在山前迂回辗转,庄稼的横平竖直的线条和村庄的树梢的郁郁葱葱,都在这样平滑婉转的前行中扑面而来。这种驾驶体验本身就是风景,何况它如果连接起来燕下都遗址、黄金台遗址等,联通易水河两岸,将整个太行山前的历史与现实的风景连缀成片,便会将整个区域内外的有价值的景致和文物各个激活,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