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曙|没有技法,就没有书法
关于书法有各种各样的的阐释,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技法,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文化,也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强调审美,基于这些差异,就有了不同的观念,各有各的道理。既然能够成为一个观念广泛流传,说明这些看法有它的合理性,横看成岭侧成峰嘛。我看来,中国书法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品质,这些品质是层层递进的,层层深入的。
第四个品质是哲学品质。书法到了更高境界时,要表现的已经不仅是某种技法或某种审美,它实际上在表达一种生命的精神。曾经有人问我:“我看弘一法师的字后来都没什么技法了,比如他晚年写的‘悲欣交集’四个字,看不出里面有多少书法的技巧。”其实,晚年弘一法师写字已经是“无法之法”,完成了从有法到无法的超越,是一种生命精神的外化。这个时候就不能用形而下的一招一式来衡量他了,他已经上升到一种哲学境界。
第一个,执笔。执笔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只要抓到毛笔,就存在一个执笔的问题。中国古代有各种各样执笔的方法,比如大家比较熟悉何绍基,他的执笔就像猿猴一样,这是他独创的一种执笔方法,他自己的号就叫作“蝯叟”。他认为行笔的时候要增加生涩感,用笔不能太快,这样“环抱”以后速度就慢了。何绍基自己讲他自己一张字写完了以后浑身汗直淌,这个太费力了。今天常见的用笔方法是五指执笔法,唐代就有了,这种执笔方法的普及实际上是从沈尹默先生提倡后普遍使用的。中国古代执笔的方法非常丰富,小孩抓铅笔的样子,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古代常见的执笔方法。但是如果现在你在小学用抓铅笔的方法抓毛笔,老师肯定认为你抓得不对。执笔的方法在古代非常多,比如说单钩法、双钩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法、握管法等等。有人要问了:究竟哪一种方法好、哪一个方法对?都可以,毛笔抓在手上舒服就行。苏东坡讲过一句话:“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要宽要虚,毛笔在手上要很轻松。也有人说,有的人写字执笔执得非常高,有的人执笔非常低,究竟是高还是低?其实低也可以,高也可以,问题是看你写哪一种字。比如你写小楷,执笔这么高,不可能写好;假如要写很大的字,或写一张大条幅,你执笔很低,有时候写出来的效果也不太好。所以,执笔高低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是个人习惯,要看你写字的大小。南朝陶弘景讲“手随意运,笔与手会”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毛笔抓在手上要和你的心统一。
第四,起和收。起收又分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提按、平移、转折,这三种也是中国书法用笔非常重要的内容。笔毫在纸上作上下运动。提笔画细,按笔画粗,提按造成了笔画粗细的节律变化。提按过程中的'提笔'还是转换笔锋的关键。要做到“笔笔按,笔笔提”。董其昌说过:“发笔处便是提得笔起,下使其自偃,乃千古不传语。”平移,也就是笔毫在纸上不作上下的运动,而仅作平行于纸面的中锋移动,称为“平移”。平移的笔画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笔毫在平移时可以作直线或弧线运行。转折的“转”指笔毫在平移时作圆弧形的转向运行,又有平转、提转、按转、绞转之分。“折”指笔毫在平移时,突然在一点上作方向的改变,形成一个折角,折角的顶端称为折点,有翻折、切折、提折、按折、搭折之分。“转折”是中国书法笔法里特别重要的内容,唐代孙过庭在《书谱》里面就讲到点画与使转对于楷书、草书的意义,一为“形质”,一为“情性”。这方面的内容,包世臣和康有为的书中讨论了很多,大家可以去细细看看。
←宋拓定武本《兰亭集序》 左右滑动观看全卷 →
每个字的各种字体都有其特定的形体和态势,而字跟字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字的体势。古人关于体势有很多的说法,清代的王澍在《论书》里面有句话:“有意整齐与有意变化皆是一死法。”怎么样才形成特有的体式?他说:“始于方整,终于变化”,他这个观点对我们创作是很有启发的。字的结构不是一味地整齐,也不是一味地要求过多的变化,整齐当中有变化,变化当中有整齐,这才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董其昌《龙神感应碑》 左右滑动观看全卷 →
章法也是形成书法艺术风格的重要内容。将笔画组成单字叫“结字”,将若干单字串联成行,再将若干行安排成篇的方法叫“章法”。传统的竖排式,字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竖行,行序由右向左排列成整篇;单行横排式字序是由右向左排列,如匾额与横幅的章法。一行有一行的规律,行跟行之间有组合的规律。大家看赵孟頫的字,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字跟字之间距离是一样的,行跟行之间也是一样,这是直线式的。还有曲线式,一行里面有很多变化,王铎、傅山多用这个方法。宋代黄庭坚的草书,也是曲线式的。这种变化能够增加书法的艺术感染力,赵孟頫的这种直线方法,当代好多人就觉得不过瘾,因为太平匀了。字跟字之间也是这样,有的字之间的距离是平匀的,有的字之间的距离是对比的。赵孟頫的字,是学习王羲之书风里面平和的风格,行书也是匀的,字跟字之间的距离很平匀,这种写法给人的感觉很安静,很高贵,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草书创作常有对比变化。大家都知道怀素的《自叙帖》里面有个“戴公”,“戴”字很大的,后面那个“公”写成一点点大。这种方法就是典型的对比式的创作方法。杨凝式《韭花帖》,这张作品行跟行之间的距离是比较接近的,但这张作品的变化从哪里来?作品开始的字写得很密,到后来越写越疏,字跟字之间距离变化,行与行之间距离也大,形成了杨凝式书风的一个明显特征。
←怀素《自叙帖》 左右滑动观看全卷 →
我曾说过,技法是中国书法研究的核心,审美是中国书法研究的内容,文化是中国书法的内涵,哲学是中国书法的灵魂。今天简单介绍了书法技法的一些内容。佛教上有句话“非法非非法”,书法就是这样,它是有法基础上的一种无法。没有书写技法,就没有中国书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 左右滑动观看全卷 →
欢迎进入古戈尔艺术微店购买传统古法制作笔墨紙和八十年代老笔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