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军”与“优婆离”
主播 | 筱小
今天,我想和你说说两个人物,这两个人,就是我们标题中的“养马军”和“优婆离”。
如果啊,我是说如果,我们非要把所有人分成两类的话,我想就是“养马军”和“优婆离”这两种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非常具有“代表性”。
你也许对这两个人物不是很熟悉,
没关系,我们来一个一个说:
养马军
养马军,我们的老读者应该都熟悉,他呢,是一则故事中的虚构人物,出自《四十二品因果录》中的第一品:轩辕皇帝拜广成子。
故事中说,拥有世间一切财富和地位的轩辕皇帝,因苦于一直参不透“生死”,对人生还有太多的苦恼,所以搜遍世界寻访真正的“天下大明师”,希望可以为他传道、授业、解惑。
事实上,天下所有有名望的老师,早就已经被皇帝请到宫里了,足足有 72位 之多,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只知“住世之法”,却不知皇帝真正渴求的“脱世之法”。
于是,皇帝直接向全天下贴出了一张告示,说:
“若有人能知天下有真明师,
引我去拜他,
赏赐千金,封万户侯。”
按现在的话说就是:
给你一笔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再给你个封地,还给你个官儿做,不止如此,这个叫“万户侯”的官儿,还是个能够世袭的爵位,也就是说,连你的子子孙孙都绝对不愁吃喝!
这时候,养马军出场了 ——
他的身份很特殊,是当今天下唯一的大明师广成子的叔叔,他知道自己的侄儿就是大明师,所以揭下了皇帝的榜文,并成功引荐皇帝拜见了广成子。
后来轩辕皇帝几经波折,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明师的弟子,学到了“脱世之法”。
这就是大致的故事内容,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
养马军,知道自己的侄儿是明师...
这就奇怪了,他居然知道?可是,他自己却无动于衷?反而是到处给别人转介绍。也许,他想要的,只是个高官爵位而已吧...
因此,天下大明师所说的、同样也是轩辕皇帝所求的那个 —— “脱世之法”,自始自终,都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这就是养马军,
相比之下,
优婆离,就是另一类人了。
优婆离
如果你信仰佛教,那你一定很熟悉。
优婆离,是佛陀时代的真实人物,职业是个理发师,负责给皇室的人剪头发。
以世俗的眼光来说,优婆离绝对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士了,没什么教育背景、更没什么财富或社会地位。
在古印度阶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下,处于四大种姓最低端“首陀罗”的优婆离,以当时的价值观来说,就是个“贱种”,命运注定他就是要做别人的奴隶,受社会的歧视 —— 就好象一块粪土,根本不值一顾...
那么自然,身为首陀罗,想学知识,想学婆罗门法典,这就叫“妄想”...
所以起初,优婆离的父母想让他学习“种田干农活”,可因为他从小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儿,连像“赶马拉车”的这样的活儿也干不来,父母为了他是伤透了脑筋啊!所以商量之后,最后送他学了一份不累人的手艺 —— 剪头发,于是优婆离就当起了理发匠。
后来父母又为他托人介绍,好不容易,
迦毘罗的王宫允许他进宫里干活,
优婆离心地纯良、本性忠实,在王宫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获得了释迦族的信任,于是让他在宫里专门负责为一些小王子们理发。
这差不多也是优婆离这一生能达到的顶点了,一个首陀罗,能遇到一个显赫的主人,况且这个主人还是个好人,这是地位低下的种姓们做梦都在渴求的。
这时候,迦毗罗卫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悉达多太子,回乡了!
当初离家的“小太子”,
现在已经是觉悟的“大圣人”了,
佛陀回乡,在王城中普洒法雨,
自然,地底下的“种子们”就会发芽生长。
那时候,释迦族的诸王子们听了佛陀说法以后,好多都想跟着佛陀出家。
其中,王子们的父母们也态度不一,有些同意,有些反对,所以他们几个王子相约偷偷跑出去,决定先去找佛陀,剩下的,等出了家以后再说!
就这样,七个王子就一起准备出家了,但是出家要剃头发啊!所以王子们就找来了优婆离,想让他最后为自己理发。
在一个树荫下,优婆离为王子们剃发时,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一位王子看到,就问:“优婆离,你看到我们出家,应该欢喜才对啊,为什么要流泪呢?”
优婆离回答道:“请您宽恕我没有礼貌,因为王子们一直以来待我都很好,可现在你们一同剃发出家,出家以后,一定会云游四方,我就没有办法再见到王子们了,一想到这里,我才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希望王子们不要责怪!”
几位王子听后,很是同情,就对优婆离安慰道:“你不要难过,我们就算离开了,也会帮助你的生活的!”
然后几位王子想:我们身上这些首饰之类的东西,以后出家就都用不上了,正好把这些全部送给优婆离吧!
“好啊!好啊!”
然后大家立刻把各种华服和珠宝都脱下来送给了优婆离,并叫他返回迦毘罗,而他们则都去找佛陀。
王子们留给优波离的这些华服首饰,
够优婆离花几辈子了,
此刻优婆离拿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宝物,本想回王城去的,但他忽然转念想道:如此尊贵的王子们都能舍弃世间的荣华富贵而出家,这就说明,出家,至少在见多识广的王子们看来,要比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都要贵重得多!
那,我也要出家!
他就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一般,没有丝毫犹豫,将珠宝衣服随手挂在了路边的树上,任由过路的人去拿 —— 因为,他也要出家!
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
百川河水,同流入海;
四姓出家,同一释姓。
优婆离顺利成为了佛陀的弟子。
不止如此,这里还有一层佛陀深深的关照,佛陀是先收了优婆离,之后才收了七王子,也就是说,优婆离成了七王子的师兄。
原本优婆离和王子们的身份悬殊,
可现在不止是同伴,还变成了师兄,
因为佛陀知道优婆离内心很自卑,王子们内心又太傲慢,这样刚好调和了一下。(呀,赞叹啊!)
再后来,在优婆离加入僧团的那年夏天,他就证得了罗汉果位,成为了僧团中的上首,位列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持戒第一”
这,就是养马军和优婆离。
我们是哪一类?
我想你应该看出这两个人的区别了 —— 两个人都知道有天下大明师,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定,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养马军明明知道有天下大明师,也知道在哪里,甚至还能给皇帝做引荐,可他自己就是不为所动;而优婆离呢,他也知道,但他和养马军的区别就是 —— 他,付出了行动。
轩辕皇帝和七王子们都拥有无尽的财富,可是很明显,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全部加在一起,都无法与“跟随明师、了脱生死”相提并论。
可当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被赤裸裸地摆在养马军和优婆离眼前时,优婆离想明白了,但养马军就是想不明白。
那说到这里,
我们,是哪种人呢?
我们是养马军呢?还是优婆离呢?
事实上,我们有时候是养马军,有时也是优婆离;我们在有些事情上是养马军,在有些事情上又是优婆离。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一直扮演着某个人,我们偶尔做这个,但偶尔也做那个!
可问题是,当我们一旦认为“自己知道某件事”,又做不到时,就会变成养马军,然后过着一种“养马军式”的人生 ——
咱先不说“天下大明师”这种大事,就说说日常随处可见的小事吧 —— 比如:我们知道要学习、要读书、要运动、甚至知道要早睡早起、要内心平静、要包容、不能随便评判别人,要孝顺、要有礼貌,等等等等....
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延长,
但是,我们似乎总是做不到、做不好
此时,我们就是养马军了。
养马军式的人生,
就像红楼梦里的那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金银忘不了!姣妻忘不了!儿孙忘不了!
而活在现代的养马军们,
也许就是:
知道健康好,就是美食放不下,
知道读书好,就是抖音放不下,
知道谦虚好,就是自大放不下。
知道升级好,就是习性放不下!
总之就是知道各种好,
但就是各种放不下,各种忘不了。
但是,还有更可惜的:
也许我们在过往的人生中,在各种“因缘和合”下,都做出过一次最关键、且最正确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都在关键时刻做过优婆离。不得不说,我们实在是太幸运了,
然而,我们的幸运,似乎无法“维持”,因为我们无法“持续地”做优婆离,
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成为:
在优婆离位置上的养马军,
然后,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试问,还有比这个更令人惋惜的情况吗?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感叹:
养马军是个虚构人物,却如此真实,而真实人物优婆离,却像个难以触及的神话。
但或许,现实与神话之间的差距,
就在此时此刻,当下的行动当中吧?
你说呢?
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
写给自己自勉,也望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