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国际化人才宜居宜业环境建设——国际社区篇
导
读
杭州正面临“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至关重要。国际化人才作为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正不断完善优化对国际化人才的各类服务。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单元,国际化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包容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种族、民族背景能够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我市建有58个国际化社区,大致可分为产业集聚型、文化辐射型、高校联动型和配套优质型四大类型,通过形成国际化高端生活服务圈,为各类国际化人才创造优质的居住环境。
产业集聚型社区
这类社区紧邻商业街区、海创园等产业集聚平台,依托集高品质居住、多元文化设施、便捷涉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国际化品质社区配套,配合周边业态进一步优化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生活环境,加强与周边外资企业的互动,强化产业服务支撑。代表社区有湖滨街道东坡路社区、仓前街道太炎社区等。
东坡路社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境内,由原来的长生路社区和东坡路社区合并,区域范围东起浣纱路,南至平海路,西靠湖滨路,北邻庆春路,区域面积0.3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2036户,人口5246人。社区地处繁华的商贸中心,辖区内有西湖时代广场、龙翔服饰城、梅地亚宾馆等省市单位30余家,是湖滨街道6个社区中区域面积最大的社区。
文化辐射型社区
外籍志愿者加入基层服务
这类社区充分发挥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在建设国际化基础配套、提供国际化社区服务的同时,积极营造具有国际特色的社区文化空间,充分挖掘社区传统文化,丰富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外籍人士对于社区文化认同和环境改善,倡导和推广国际化的社区生活方式,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和居民素质。代表社区有西湖区西溪街道花园亭社区等。
西湖区西溪街道花园亭社区是一个商务楼宇及高档物业小区渐次林立、拥有完善的就业就学居住一体化的外籍人士涉外社区。社区共有外籍人士千余人,分别来自于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工作在欧美中心商务群楼内多家跨国企业、世界500强知名企业中的高管人员,在杭创业就业的常住奥克伍德、国际酒店外籍人士,居住在世贸丽晶城小区内的外籍人士家庭,以及长期在浙大西溪校区就业就读的外籍教师及留学生群体。
高校联动型社区
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这类社区在浙江大学紫金港和西溪校区、浙江工业大学、下沙高教园区等地区以及国际学校周边,形成了由留学生群体、外籍教师、访问学者以及外籍人士子女组成的国际人口集群。这类社区具有文化包容强、语言障碍低、人才学历高等特征,基本形成了国际化氛围浓厚的社区空间体系。代表社区有上城区春江社区、西湖区文鼎苑社区、下沙高教园区的朗琴社区等。
朗琴社区于2009年10月批复成立,包括朗诗·国际街区和梦琴湾佳苑两个住宅小区,两小区共19幢,住宅3499套,常住人口5400人左右,流动人口10000人左右。其中外籍人员人主要集中在朗诗国际街区小区内,共有 305 人,占常住人口的6% ,来源于英国、美国、韩、日以及德国等22多个国家和地区。朗诗国际街区作为外籍人员高聚集的一个小区,给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打造国际化社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配套优质型社区
这类社区的“15分钟”生活圈内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等国际化高端场所及相关设施较为齐全,可以就近满足外籍人士就学、就医、休闲、商务等现实需求。代表社区有上城区四季青街道钱运社区等。
四季青街道钱运社区是杭州市国际化社区之一,因周边外语学校、国际学校、商业综合体等资源优势,辖区汇聚了500余名外籍友人。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异乡感受家的温暖,社区在组建邻里坊之后,主动收集需求建议,链接资源。钱运社区积极联系海关、出入境管理局、科技局等部门,在邻里坊年度计划中增加了“为外籍友人提供政策咨询”的服务活动,为他们搭建在杭安居乐业的平台。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杭州,感受钱运邻里之间的温情,每到元宵、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邻里坊都会邀请坊内的外国友人一同参与包粽子、做月饼等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内涵的同时,也成功打卡了粽子、月饼等中国节日的必备美食。经过不懈努力,外国友人参与邻里坊活动的积极性变高了,原本陌生的中外邻里关系也逐渐熟络起来。越来越多的外籍友人不把自己当“外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随着我市58个国际化社区不断建设与发展、探索与总结,全市社区国际化程度将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在杭外籍人才的生活居住空间质量,让他们在衣、食、住、行享受最踏实、最便捷、最平等的服务体验。
供稿:社会处
编辑:寿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