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虫二”两字,日本专家研究了十年,郭沫若一笑破解谜底
泰山,又名泰岳,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素有“五岳之首”的美称。
关于泰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说法,是说泰山是盘古开天辟地后的头颅幻化而成。
泰山地势高耸入云,山顶上常年云雾缭绕,古人认为泰山是连接天庭之地,历来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历朝历代的帝王君主也常在泰山进行封禅和祭祀等重大活动,不少文人墨客亦喜好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文佳作。
除此之外,泰山上还留下了许多石刻,最著名的石刻属于“虫二”,目前还是泰山著名的72个景点之一。
关于泰山上的“虫二”两字,日本专家费尽心思研究了十年仍不得结果,最后郭沫若却一笑破解了谜底。
听完郭沫若的解释以后,日本专家无不感叹一句,“我们苦苦研究了十年,却从未想到是如此结果。中国古人风花雪月,华夏的文字和文化,果真是博大精深!”
泰山上的“虫二”两字,究竟是何意味?
泰山上“虫二”二字从何而来?
泰山上的“虫二”二字,刻于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一摩崖上。
这“虫二”题字分为上、下款,上款是为题字时间——“已亥夏六月”。
这“已亥”则指的是清光绪二十五年。
下款是为题字者——“历下刘廷桂立”。
话说刘廷桂却也是个难得的天才,12岁时便考中秀才,因而人称其外号为“刘十二”,后来还成为山东省济南市一名士大家。
据相传,有一年刘廷桂邀杭州的三两友人登泰山来到此地,不知为何原因写下“虫二”二字。
如此简单笔画的两个字,一直以来都不被游客所关注,直到有一日,这块石碑面前迎来了一批来自日本的游客,“虫二”二字又重新为世人所关注起来。
五十年代末期,中日之间难得出现了一种往来频繁、交流广泛的活络局面,那时候刚好有一些日本友人在我国相关人员的陪同下登临泰山。
这批游客们走过红门,穿过万仙楼后再向北行一段路,便见盘山路上西侧方向上有一石壁上 刻着红彤彤的两个大字,“虫二”。
日本友人不解,转身问身边陪同的工作人员,“请过来帮我看一下,这'虫’字我是认得的,不知道这'虫’字上面加上一撇又是一个什么字?”
工作人员看了好一会儿,竟也一时答不上来。
日本友人接着又说,“旁边这个'二’字我也认识,不知道这'虫二’两个字凑在一起是不是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还有这'虫二’两字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刻在这里的,有谁能帮我解答一下?”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这接连几个问题倒还真是把我国的陪同人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竟也真的没人能回答出来,这“虫二”二字究竟是何含义。
泰山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但从来还真的没有谁去关注过这两个字的来源和含义。
从泰山上下来回到宾馆后,我国相关的陪同人员便立即请教了宾馆的经理,还问了随行的导游和广大游客,还有人去查阅了字典辞书,但却一直都没有找到与“虫二”二字相关的答案。
日本专家研究“虫二”十年
当时在那批登泰山的友人中,其中有一位是日本的专家。
这位日本专家十分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化,自那天从泰山回去以后,就一直深深地将“虫二”两字记在心底。
他翻遍了有关中国古代有关的所有汉字和文化,还在民间四处走访,却依然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虫二”两字的线索。
直到专家回国,这关于“虫二”的谜语还一直藏在他的心头,未曾散去,他也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回到了日本。
后来,据这位日本专家所说,他研究了“虫二”这两个字长达十年的时间,也未曾明白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说:
“我一直都非常喜欢中国那些古老的汉字,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从我开始研究'虫二’这两个字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年的时间了,但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两个字的谜底究竟是什么,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相信只有我回到中国,才能重新找出关于'虫二’两字的正确答案。”
郭沫若一笑破解谜底
能让日本专家如此冥思苦想十年的“虫二”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那时候,还有不少人带着玩味的心里,不远千里特地来到泰山的石崖边看这两个字。
当时关于“虫二”也有不少国人议论纷纷。
“你说这应该不是'虫’字吧,这两个字分开来都会读,可是合在一起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还有人说,“'虫二’莫非是泰山上一种虫子的学名?”
不管从左往右看,还是从右往左看,似乎都没有什么合理的意义。
后来有人想到了那个博学多才的文人郭沫若,大家都说,“去找郭沫若问一下说不定就能知道答案了。如果连郭沫若都解答不出来,那这“虫二”可就是个死结了。”
郭沫若是当时著名的“才子”,精通古文字学,还是那个年代下少有的专业考古学家。
此外,郭沫若还对甲骨文有一定的了解和造诣,凭借着他对甲骨文研究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学四堂”。
可能郭沫若是当下唯一能解此谜之人。
在我国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日本专家亲自登门拜访了郭沫若。
日本专家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解释了一遍,还亲自在画纸上写下了“虫二”两个字,请求郭沫若看能否给自己指点一番。
日本专家当时心下还在想,“我回日本研究这两个字研究了十年,不知道你这个中国人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给我答案。”
谁曾想,还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郭沫若就当场给出了答案。
只见郭沫若拿起毛笔在“虫二”两个字上分别添上了两笔,接着纸上便出现了“风月”这两个字。
据当时在场的相关人员回忆,“郭沫若先生看着纸上那两个大字,几乎是一笑之间就破解了谜底,真不愧是个天才。”
那日本专家苦心孤诣了十年,都没抵过郭沫若那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真不知道日本专家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日本专家一时还不明白郭沫若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便只看着那“风月”两个字不说话。
郭沫若笑着说,“你们不知道这也正常,这其实只是一个谜面罢了。”
原来,这两个字,其实叫“虫二”是不太准确的。
“虫二”,是泰山石刻当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字谜,并不是单指“虫二”两个普通的汉字。
严格说来,其实“虫二”两字,是中国繁体字里面“風”和“月”两个字的字芯。
郭沫若对在场的人解释道:
“你看,这原来是我们中国繁体字的'風’字。去掉这上面的一撇,再去掉外边的这个框,就成了你们看到的那个'虫’字。这个'二’字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月’字去掉这外面的边,不就是个'二’字了。
所以,'虫二’其实是这个字谜的谜面,它这个真正的谜底,意思就是'风月无边’,'虫二’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罢了。”
郭沫若一边说着,一边拿着毛笔在纸上给众人比比划划。
经过郭沫若一番详细的解释之后,众人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让日本人辛辛苦苦研究了十年的'虫二’,竟然是'风月’。
郭沫若又接着说道:“所以'虫二’这两个字所体现出的真正内涵,是指泰山的风景秀丽无边,这样的书法构思可谓是匠心独运。一般人没能想明白其中奥妙,也是再平常不过了。”
寓意中的“风月”,是指“清风明月”之意。
《南史·褚彦回传》中有载:“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风月无边”,是指眼前的一切景物都藏于云雾缭绕之中,给人一种“无边”之美感。
若以当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这幅石刻,“虫二”两字应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审美价值极高。
郭沫若说道:“中国许多名人都有在各种名胜古迹上留下自己作品的习惯,像有些人还会留下自己的手迹。有的人是夸赞泰山的雄伟,有的则想通过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在郭沫若的解释下,这块冷冰冰的石碑竟也变得生动起来。
郭沫若:中国文化的巨人
1892年11月,郭沫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
郭沫若早年留学于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后来在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的影响下,郭沫若才决定弃医从文。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先驱者,郭沫若可谓是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
在甲骨文及金文等古老汉字的研究领域上,郭沫若可称为是国内当时唯一的专家。
从他同一个时期的名人看来,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茅盾说郭沫若是“新诗第一人”。
老舍说:“郭沫若不管是写作还是作诗、学医、考古,他样样都做得很好。”
老舍
就连一向“擅长骂人”的鲁迅都几乎购买了郭沫若所有的古文字著作,评价郭沫若“有伟大成就,值得大家师法。”
再到后来的毛主席,对郭沫若的评价也是极为中肯的。
不论是文学运动还是文艺创作,郭沫若在其中都有卓越的成就 。
他的著作还囊括了诗歌、小说、散文、历史、考古以及书法等众多领域。
也有网友评论说:“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巨人,研究郭沫若,就相当于研究了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或可称之为一个属于郭沫若的时代。”
这便是为什么,即便郭沫若早已远离尘世,但他的文学作品却一直影响着世人,因为他的才华足够耀眼。
除此之外,郭沫若也是一个爱国诗人。
在一片白色恐怖中,郭沫若敢于公开反抗蒋介石,而后被蒋四处通缉,他又不得已背井离乡,前往日本避难。
抗战爆发,郭沫若又第一时间回国参战,态度坚定。
期间郭沫若有计划地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以“文化”为手段来宣传工作。
他精心创作了大量的剧本来鼓舞民心,其中包括《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都是郭沫若的得意之作。
郭沫若曾说过:“我要借那些古人的骸骨,来吹这些新的生命进去。”
因此,这些历史剧不仅抒写了郭沫若个人的爱国情感,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现实内涵,他也是有意将这些话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斗争武器来使用。
郭沫若笔下的这些史剧创作,基本上全都是为抗日民族的解放战争服务的,是郭沫若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发展所做的新贡献。
在郭沫若的葬礼上,邓小平同志在悼词中写道:
“郭沫若是为中华民族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同时郭沫若也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泰山上的“风月”两三事
其实关于“虫二”的来历,民间还有不少传说。
一说,刘廷桂与友人登泰山游历到此处时,友人曾谈及到了杭州西湖的无边风月亭。
友人说:“据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历西湖,被当地的美景吸引,便有感而发,在旁边题过'无边风月’这四个字。”
刘廷桂当下却有些不以为然。
刘廷桂认为:“泰山风景秀丽独特,高耸入云,又岂是区区西湖美景可与之相比?这里虽说有无边风月之亭,但比起西湖,泰山的确更是风月无边。”
话说,刘廷桂灵机一动,当即挥墨写下来“虫二”两字。
原来,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写过“无边风月”,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写这四个字就算得上“犯上之罪”。
为了避讳乾隆皇帝“风月无边”,刘廷桂在书写这幅作品时,便特意舍去了这两个字的部首,只留下字芯部分,便是“虫二”两字,这便有了人们后来看到的这部分字谜。
“风月”的另一种意思,是指男女之事。
因此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说刘廷桂写下这两个字,其实是在讽刺那些山上的尼姑,但他却不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只去掉了外面的字体结构,留下了这两个字。
传说清朝时期,泰山斗母宫中的尼姑们私生活的行为非常不检点。
这些尼姑虽说已遁入空门,然而却沉迷于红尘之中,她们还经常偷偷地跑出去偷尝禁果。
刘廷桂多次到泰山游玩,对于这些荒谬之事自然有所耳闻。
他自诩为高雅人士,对于尼姑的这些风流之事自然十分鄙视。
有一次,刘廷桂登泰山的时候口渴了,便向斗母宫中的尼姑讨点水喝,怎料尼姑却不肯给他。
一怒之下,便在石刻上留下了“虫二”两字。
据说刘廷桂当时是想写“风月无边”的,但考虑到如此表达有些太过直白了,泰山人来人往,被人看到必定非常的不雅观,因此便只写了“虫二”两字,以此来讽刺尼姑不守佛规,只会搞一些风花雪月之事。
时过境迁,泰山依旧“会当凌绝顶”,而关于“虫二”与“风月无边”的那三两事,也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