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养成的四个习惯
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知识修养和人生阅历,更要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这样,你的举手投足间就自然而然的透露出睿智、展现出知识、表现出个性、彰显出人格魅力。
老师们都一定身有体会,我们的喜好或多或少都影响着学生。我想由一斑而窥全豹,老师的生活习惯尚且如此具有影响力,良好工作习惯就更不可小视。我们没必要刻意追求“修身”,但至少要养成四个好习惯。
一、教师要养成好学的习惯
我所说的学习,不是指进修和培训之类的学习。我们学习的机会多的是,看电视、读书、上网、聊天、生活中耳闻目睹都是学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晓知天下事。只要做个有心人,愿学习,会学习,处处可学习,时时能学习;只要不把时光付诸无聊的应酬和无节制的享乐之中,多关注国家大事,多想一下自己的工作,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好学老师。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才能了解社会的进步,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把握学术的新动态;学习,才能不断的更新知识,不断的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我们教师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就只有勤于学习.
二、教师要养成善思的习惯
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思考学生的成长以及个性发展问题。思考如何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思考课堂教学的条理方法和突破口。思考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个别指导等等。
教而不思则罔。善于思考,才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了如指掌;善于思考,才能因材施教,方法得当。
三、教师要养成交流的习惯
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情感的交流往往决定着知识的交流。我们都见过这样的“怪事”吧:一个很有责任心的老师,而学生却不愿意听他的课;一个知识丰厚的老师却讲不好课。这些老师是好老师,但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们缺乏交流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还要善于与其他学校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交流得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而无友孤陋寡闻。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做朋友,善于同其他老师做朋友。相信他人,“三个臭皮匠就是诸葛亮”,与“敌”为友,善于交流,就会智慧无限、力量无穷。
四、教师要养成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教学思想、方法正确与否,教学效果的良莠,甚至学生的课业负担轻重,都要我们身临其境的去见证,切不可闭门造车,否则事与愿违,得不偿
身教重于言教。要想知道葡萄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要求学做到的自己先要做一做,看看效果,这样我们就能有的放矢,寛严有度。学生也会心悦诚服。
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多一种优良品格,就多一份人格魅力。孔子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教师非圣人,要养成好学、善思、交流、实践的好习惯,非十年磨一剑,也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