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最容易堵塞的点!若不疏通,怎么补都无用!
中医养生法讲究冬季进补,敛收阳气,养精蓄锐,待来年春天气机生发。故很多人都喜欢在冬季大补、可补了却丝毫不见效果。
是进补没用了吗?
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你的经络堵塞了。
中医认为,经络决定人体健康,一旦经络出现堵塞,人体就会出现诸多疾病。《灵枢·经脉》载:“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因此,想要养生,保持经络畅通是非常必要的。故冬季,进补,如经络堵塞,补什么都没有用!
人体有十二正经,409个穴位。经脉上会出现很多瘀堵点,因人而异,但最主要的易堵塞穴位有42个,它们是疏通经络的关键。
一、肺经:孔最、鱼际
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主治咳血和“热病汗不出”。跟“孔”相关部位的问题,它也管,咽喉肿痛、鼻孔干痒、痔疮.....
鱼际穴是肺经的荥穴,主治身热,心里有火,夜间咳嗽、睡不好觉,易在半夜醒,按揉鱼际穴很管用!
二、大肠经:合谷、手三里、曲池、手五里
大肠火重,这里会出现瘀堵,也会有牙痛、便秘、痔疮、甚至耳鸣、还可能有皮肤过敏;因此,如你出现了上述症状,就可大肠经的这一段按揉,如有疼痛点,就要疏通它!
三、胃经:髀关、梁丘、丰隆
敲打髀关穴,可起到健脾除湿强腰腿的作用。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急病找郄穴!”如有急性膝关节扭伤,因急性胃炎、肠炎引起的肚子痛,都可敲打、艾灸梁丘穴。
“痰”多的时候,当然找丰隆穴解决。
四、脾经:地机、三阴交、太白、公孙
这一段对人体很关键也易瘀堵,如身体有糖尿病、胰腺炎,在这一段都可找到疼痛点。三阴交、太白穴、公孙穴都可以健脾胃;三阴交是滋阴的大穴,公孙穴是人体第一温阳大穴。
五、心经:神门、阴郄、通里、灵道、少海、极泉
心脏功能弱,肝火大,腋窝就会痛,特别是爱生气的女性,这里会有一个大包,即副乳。因此,多敲打这里,疏肝理气很好;手腕部这4个容易瘀堵的地方,平时多按揉。
六、小肠经:天宗、后溪、肩贞
这3个穴位很容易瘀堵,瘀堵后直接的反应就是肩颈痛、手臂后侧痛、甚至乳腺疼痛。

七、膀胱经:八髎、委中、承山、昆仑
八髎穴瘀堵,主要是因久坐,或寒湿顺着膀胱经上行到八髎穴。寒湿在八髎穴瘀堵久了,会影响子宫!
“肾邪聚腘窝”,即委中穴。
膀胱经的寒气容易淤积在承山穴,小腿寒冷、易痛经。
八、肾经:大钟、水泉、照海
咽喉肿痛、咳嗽多在此处按揉。

九、心包经:天泉、郄门
心脏不舒服,顺心包经按揉,找到疼痛点。
十、三焦经:四渎、消泺、翳风、角孙
三焦经是身体的一个大容器,把五脏六腑都装在里面;也是人体的一个出气筒,三焦经主一身之气,百病从气生,如果三焦经堵了,身体的各种问题就会出来。
保持三焦经的通畅,多关注上面4个易堵点。
十一、胆经:肩井、环跳、风市、悬钟、足临
胆,具有主生发,通阴阳的特殊作用。因此保持胆经的通畅尤为重要!敲胆经,就是敲打大腿外侧段,每次左右各10分钟。
肩井穴是一个很容易受风寒侵袭的穴位,肩井穴瘀堵,首先会出现肩颈痛,还会影响乳房和子宫。平时多敲打按揉艾灸。
十二、肝经:阴包、太冲、期门
“肝邪聚腋窝”!因此要疏肝理气多拍打腋窝。晚上睡觉之前敲打大腿内侧段左右各10分钟,也是疏肝理气的好办法,重点敲打阴包穴。
每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瘀堵点也会有很多不同,但正经最易瘀堵的穴位就是这42个,时间有限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吧!可通过按揉、敲打、刮痧、拔罐、艾灸打通这些瘀堵点,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