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祖阿骨打的完颜家族》摘抄:从抗辽到建立金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

唐太宗李世民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段名言,出自唐初名臣魏徵去世后,太宗亲自为其撰写的碑文。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惟一一个延绵不断的保留至今的民族和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奇迹。历史的重要性,绝不仅仅限于慎终追远、顾恩思义,也不仅仅是增益今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不是为了满足所谓“穿越心理”的目的,历史,更重要的功能是发现当下,指导未来。而古人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现在同样是后人的古代史。
   而中国历史上封建皇朝的兴衰史,显然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我们尝试用比较的方法来将焦点对准辽、(北、南)宋、金、<西>夏、(蒙)元等五个先后并立的皇朝。
   问题的提出:这些朝代的勃兴与衰亡都显得那样突然,特别是为何经济发达、军队规模庞大的中原大国面对起初时人少财乏的边疆少数民族的攻击时(如宋、金面对蒙元,宋面对辽、金、西夏,辽面对金等),显得那样不占优势、不堪一击甚至迅速灭亡?
   我们知道,这些皇朝中,辽、金、西夏、<蒙>元都是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蒙古人都是游牧民族或游猎民族,其军队主要依靠部族、氏族、家族等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成,即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保留着浓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遗存的少数民族,其士兵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一旦组织起来,战斗力非常强大,加之他们攻击的对象都是中原的城郭,打赢了可以占有,即使输了也会倚仗以骑兵见长的特点全身而退,因此对手很难给予其以致命性打击,这是因为生活生产和血缘关系因素造成的一种差别。
   还有一种说法是少数民族一旦入主中原,被迅速汉化后很快失去原有的孔武之气,开始追求精神与物质享受。那么,当他们面对跟自己祖先一样的游牧(游猎)民族进攻时则束手无策。这一点在契丹人身上体现尤为明显,阿骨打起兵时带领的兵源只有区区的两千五百人,居然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就把强大的辽朝灭亡了。因此,法国著名的中国史学家勒尼·格鲁塞评价辽朝中后期的皇帝与宗室子弟是“文弱的青年”:少数民族皇帝、贵族“汉化”原因导致厌弃军备,最终招致灭亡。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所著、所赐惠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