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中国精美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大奖赛黄兢业作品

大蒜芥末澍河坡

黄兢业(河南)

五月,是追梦人的季节,空气里充满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和盼望。过了‘小满’,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天地间的生物,便顺应天时接连着成熟了。在西平县重渠乡澍河坡,有‘五月麦黄见三鲜’ 的说法,‘三鲜’ 者,大蒜、芥末、蚕茧也。收获了‘三鮮’, 便拉开了麦子收获的大幕。‘三鲜’ 中的大蒜、芥末,好像是专为农民收麦期间调剂生活作准备的。

说起大蒜,当数西平县重渠乡澍河坡产的最为地道,蓇葖大,皮儿薄,瓣厚重,味辛辣微甜。当地有一民谣:大赵的萝卜澍河坡的蒜,船里湾的南瓜面。民谣所说的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八月半,埯早蒜’, 澍河坡人过着中秋节便开始种蒜了,施肥、犁地、打畦,挑选蒜种。然后把蒜种一粒一粒地埯在穴里,不稀不密,大水浇灌几天后,蒜苗便绿莹莹的钻出了地面。澍河坡种的蒜分为两种,一种是红皮的‘川蒜’, 是吃蒜苗的;一种是白蒜,是吃蒜瓣的,但两个品种是同时下地的。澍河坡种蒜苗不用塑料大棚,蒜苗出土以后,澍河坡人便准备了很多农家肥、黄土。把农家肥、黄土晒干,用石滚碾碎,然后用筛子筛,筛出的农家肥、黄土混合后,一把一把地围在蒜苗根上,然后浇水,蒜苗长一段儿围一层。春节时,蒜苗便有一尺多深了,杆白叶绿,是一道餐桌上时令的新鲜蔬菜,吸引得购买批发者成群结队地涌入澍河坡。澍河坡种植的白蒜,虽然种植的程序没有像种蒜苗那样繁杂,但下的功夫一点也不小,年前至少要施两茬农家肥,浇两次水,锄两遍地。待来年‘谷雨’ 后 ,正是蒜蓇葖膨大成长的关键时分,他们再次施肥、浇水,然后一棵一棵的把蒜根儿的土扒开,使蒜蓇葖在阳光下尽情地膨大,至蒜蓇葖长得像鸡蛋大小时,他们的心才放得下。大蒜的收荻一定要掐定时间的节点,收获的早了蒜瓣嫩,容易瘪,收获的晚了蒜瓣在地下散架,所以,澍河坡人一般在‘小满’ 前五天左右收获大蒜。收获的大蒜不能暴晒,需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阴干后用剪刀剪去杆儿和根须,挑拣打包。这时候,收蒜的商人便来到了澍河坡,车停在村庄十字路口的大街上,不用吆喝,各家各户都把大蒜拉来了,过秤,数钱,装车,然后运到郑州、北京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澍河坡人自留的大蒜是不用剪杆儿的,他们把大蒜一棵一棵的编在一起,好像在编织甜蜜的农家生活,然后把一条一条的蒜辫子,挂在屋檐下,啥时用啥时取。

如果说澍河坡的大蒜在方圆有名气,那是澍河坡人用勤劳奋斗出来的,但有一种野菜,却是大自然赏赐给澍河坡人的。这种菜便是野芥菜,当地人俗称野辣菜。澍河坡地势低洼,沟多,河叉子多,自然的野菜也就多。野芥菜生命力、繁殖力最强,是两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绿色红头儿,厚实肥壮,成长在麦田、大路边、河沟旁。每年冬天,澍河坡的媳妇,往澍河坡内挖野芥菜,大篮子小篮子的往家,烧开水炸熟,然后蒸菜包子,风味独特。野芥菜是挖不尽的,待来年清明节后,便拔出了节,一天一个样,四月初便开出一串串的黄花,在春风里摇曳了。至‘小满’, 澍河坡的媳妇手持镰刀又下坡了,把成熟的芥菜成三轮车往家载。芥菜籽打下以后,淘洗干净,便可以做芥末了。她们把芥菜籽放在石臼里捣碎,挖出来放在碗里,然后倒进滚烫的开水,迅速地扣上盖子,闷上一个时辰打开,紫黄相间,辛辣的香气直扑鼻孔,然后调入食盐、香油,令人开窍的芥末便做成了。天然,绿色,随吃随做,新鲜。商场里卖的芥末油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麦收时节,男人们从火辣辣的太阳下回到家里,媳妇送上一盘用芥末芝麻酱调的豌豆凉粉,端上一碗蒜汁香油拌的米菜捞面,男人的疲劳顿消,岂是一个‘爽’ 字了得?

大蒜、芥末,杀菌消毒,常吃身体健康,养育了澍河波人刚正、诚信、达观、热情的性格。澍河坡的大蒜、芥末有名气,澍河坡的人更有名气。是大蒜、芥末养育了澍河坡人的品质和健康的体魄,抑或是澍河坡人对它们精心种植或护理使之远近闻名?天、地、人、万物,自然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互相依托,是不能用简单的道理去解释和阐述的。澍河坡村有一处‘龙山文化遗址’, 是河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标明澍河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澍河坡人几千年前便在这个地方生息,与天斗,与地斗,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一步一步地走进了今天的新时代。澍河坡人的品格是中国农民品格的展示和缩影,精神是在大自然中日积月累磨炼中形成的,是万物滋养的必然。

澍河坡古风长存,万物生长,前程似锦。

作者简介黄兢业,河南省西平县人,退休公务员,有多种体裁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和网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