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都不想当皇帝,争着当甩手掌柜,结果甩了个太平盛世出来
从古至今,中国历朝历代对皇位的争夺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不要说关外民族虎视眈眈的觊觎着,哪怕是在家庭内部,兄弟相争、叔侄相争,甚至父子相争,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比比皆是的案例。
可就有一个朝代却反其道而行之。有着继承权的父子二代人不但不为了皇位斗个你死我活,反而只想着如何把这个皇位拱手让人。反正是大家都不愿意做这个皇帝。这样的反常行为可不仅诧异到了史学家,还让我们这些看惯了帝王相争的宫斗剧剧情的观众深深震惊了。
或许有人觉得要是连皇帝都当起甩手掌柜,那一定是这个朝代昏庸无道、衰败不堪,又或者是兵荒马乱的鸡飞狗跳才无法下手治理吧。但是恰恰相反,这个朝代不但不混乱,反而还是个赫赫有名的太平盛世。
那么拥有这波神奇的操作到底是哪个朝代呢?这父子二人究竟都是谁呢?答案绝对是最出乎意料的那个。
备胎的李旦
我们先说说这位父亲,他叫做李旦,也就是唐睿宗。李旦还算是登基做过皇帝的,不过他这个皇位做的是二进二出,最后还是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为何他的帝位会有如此多的变故呢?这和他的母亲脱不了干系。
唐睿宗虽然在历史上不是什么出名的皇帝,但是他有个相当出名的母亲——武则天。武则天的威严自不必多做介绍。我们都知道当年唐高宗临终前封了武则天的儿子李显为继位者,而武则天贵为皇后可以垂帘听政,继续辅佐李显。
这李显初出茅庐处理政务能力十分生疏,甚至都不如自己母亲武则天。但是这李显本事不大,脾气倒还挺冲的。一言不合就和武则天吵起来,两人隔三差五的起冲突由来已久。
这李显后来又要提拔自己皇后韦氏的娘家人做重臣,遭到自己母亲的强烈反对。武则天也不是啥好惹的主,一怒之下把李显给软禁起来,又把他皇帝之职给废了。
但是国家没了皇帝也不行啊。武则天就想到自己的小儿子——李旦。李旦当时年龄尚小而且胆小懦弱,但总比这个让他糟心的大儿子好啊,况且有她这个母亲在保驾护航还能怕什么呢?也是她就改立李旦为帝以便于稳定人心。
但是武则天垂帘听政做久了也觉得没意思,李旦也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还不如自己当皇帝呢。于是处心积虑的她又开始计策,对于不服他的人统统镇压,为自己称帝扫清障碍。
这太后搞政变还是头一遭,其目的还是自己要想称帝,实在让人震惊。况且这其中最大矛盾体还不是自己儿子——李旦,究竟愿不愿意让位给母亲来称帝?
要说这李旦还是个明事理的,当前这局势他是看得一清二楚。武则天的心思他也深知,于其和武则天撕破脸皮,闹得不可开交,到头来武则天还要暗算到自己头上。倒不如自己主动让贤。
于是李旦成了第一个跳出干倒戈母亲一方的人,他极力簇拥母亲上位,希望他能称帝主持大局。把母子局面改成儿子主动求母。这样一来,武则天的称帝就名正言顺多了。
争帝
就这样李旦从皇位上退了下来,虽说成了旧帝,不再参与任何争权夺利,而武则天也不会为难于他。李旦自此可以安安心心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不过这武则天做了15年的皇帝,临老又开始头疼自己继承人了。再三斟酌下她还是想把皇位传位给自己大儿子李显,也就是当年被他废掉的皇帝。不过李显有皇帝缘却没皇帝命,二度称帝还没坐稳个五年,又被自己皇后、女儿和女婿合谋下毒杀害,搞起了唐隆政变。
幸亏有李显的侄子,也就是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起兵镇压,这才夺下皇权,没有让他改姓换朝。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政权落在李隆基的手里,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还尚在人世,并且还接管过大唐。为避免落人口舌,李隆基不敢自我称帝,只能先拥护自己父亲为帝了。
因此,这李旦和自己哥哥一样二度称帝,唯一不同的是他一次是被母亲抬上去,一次是被自己儿子给抬上去的。
这李旦既没啥能力也没啥信心能做好皇帝,可偏偏自己的出身老是被人抬出去当皇帝。估计心里郁闷得很,于是就一心想着如何把“皇帝”这个烫手山芋的位置给抛出去。
另外,他早看出自己儿子有实力有野心,是个当皇帝的好苗子。于是他这个皇帝没做二年干脆找个理由,说自己年事已高,把继承人位置顺水推舟交给李隆基手里。
就这样李旦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还没过世就主动把皇位交给儿子的皇帝,要说他这皇帝做的也确实窝囊,老是再给他人做嫁衣,简直和傀儡皇帝无异。但是好在他传给李隆基是个明智的决定,因为此后就开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进入大唐的鼎盛年代。
禅让的李宪
如果说李旦称帝生涯有那么几分的迫不得已,那么他的儿子李宪则是一点做皇帝心思都没有,完全是自己让出去的。这李宪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话说他还是李旦当年立李隆基之中一个小插曲。
我们要知道唐睿宗育有三子,李宪是长子,李隆基都已经排到老三。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立太子应该是立嫡长子为好。所以李旦当年立太子不是没考虑过李宪,但是李隆基又有平唐隆政变的功劳。所以二者之间择谁为佳,李旦倒是纠结了很久。
得知此消息的李宪先跑到父亲表态,说三弟有功有能力,理应立他为储君。还说自己无德无能,没法好好管理国家大事。
这样捧别人贬低自己的作风还真是少见,尤其在帝王争夺之间哪个不是斗得你死我活的,哪有这么谦让的道理?只能说这李宪也许还真是潇洒自由惯了,不惜的拿这个皇位来受累。
李隆基听闻李宪的态度,倒是心里过意不去了,于是又去跟父亲表一次态。说李宪是长子,理应立他为太子,自己不愿去抢大哥的份额。兄弟两人这么谦让倒是稀有的事情,也不知李隆基只是客套一下,还是不想伤了他的兄弟情分。
但是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李旦最后还是决定将帝位传位给李隆基,由他治理大唐。此时一心促成李宪则毫无怨言。
李隆基登基后,不但有着开元盛世的境况,他和李宪的兄弟情还一如既往,身为王爷的李宪虽然搬出宫廷外居住,但李隆基常常会去看望他,和他把酒言欢,笑谈风云,丝毫没有帝王讳莫如深,两人手足情深直至终年。这在风云涌动的皇室里相当难得的存在啊。
小结:
唐朝的这对父子两人如此礼让皇帝之位,还真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奇观。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李旦和李宪主动放弃帝位生生地避免了一场权力争夺赛。他们不但解除了个人安危的问题,而且更可以获得当朝皇帝的信赖。
只能说这两人都是聪明之人。尽管自己做不了皇帝,但是他们可以收获父子情、兄弟情,亦可以获得安稳的时光。
比起皇帝的重责,他们可以活得更安心、更潇洒。况且,从历史层面来看,李隆基的实力和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传位给李隆基是个最明智之举。若是自己来做这个皇帝,还未必能创出这样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