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组长的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是备受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常我们会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舶来品,事实上,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对合作学习也别有青睐,我国第一部关于教育的典籍《学记》中,就有这样的论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相关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卢敏坚,2002);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策略性(Long,1990);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学交往的充分发展(裴娣娜,1998);小组学习体现了教学 活动的社会性,使班级成为真正的集体(郭 华,1998);有助于消除自我中心,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史晓燕,1999);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途径(王笃勤,200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走进课堂,并逐渐成为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学习方式。近十年来,一线教师积极投身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另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倾向也表现出来,即: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越是深入,小组的建设、分工、评价及管理就越是呈现精细化,条条框框便多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有走向形式主义和僵化的趋势。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之前,先要学习合作学习的各种要求,先要掌握合作学习的复杂程序,先要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特定角色,当孩子把这一切搞明白、弄清楚之后,合作学习的兴趣也就消失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有合作之形,而无学习之实。
在所有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繁文缛节中,我认为,小组长的设置是最大的败笔。
今天,我在一所小学听课,参与到一个学习小组的讨论之中。讨论结束后,一个小女孩自动站起身来,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我很奇怪,她为什么拥有这个机会,而别的孩子毫无异议?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她的表现并不突出。我身边的小女孩,思维特别活跃,在今天的这个问题上,她确实有独到见解,我还以为她有资格,代表本组到前面汇报呢。于是,我就指着台上的小女孩,问身边的小女孩:“为什么她要去汇报?”身边的小女孩刚要回答,旁边的小男孩张口说道:“她是组长,”他指着台上小女孩说,然后转向我身边的小女孩,说:“她不是组长。”小女孩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而此时,台上的小女孩所阐述的,正是台下的这个低下头的小女孩,所提出的非常新颖的发现。
这个镜头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想起在另一所学校看到的情况。那是一节数学课,教师把一组教具发给组长,要求组长带领大家用教具拼一个图形。我参加到一个小组的活动。可能因为我的参与,小组长变得特别负责任,严肃的命令这个同学干这个、那个同学干那个。其他同学对小组长言听计从,按照他的要求,有条不紊的完成了任务。小组长还煞有介事的对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因为这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得到教师的好评。教师在面向全班同学总结时说:为什么这个小组完成的这么好,因为他们有个好组长,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教室里立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小组长面露得意之色。
为学习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好像没有小组长,小组合作学习就无法进行一样。有些教师告诉我,为了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要对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但具体培训内容我不清楚。还有些教师告诉我,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组长。
我曾和一些教师探讨,没有组长行不行,不设组长,小组合作学习就无法进行了吗?相当一部分教师表示:不行,没有组长怎么行!没有组长,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还不乱成一锅粥,还怎么学习?在这些教师看来,小组长如同小老师,不仅帮助教师组织管理,还指导其他同学学习。也正因为如此,小组长的人选,通常是那些在教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孩子。
实事求是的说,设立一个小组长,确实可以为教师分担很多工作,确实有利于小组的管理和活动的开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正因为小组长的设立,打破了小组成员之间平等的结构,他们本来应该是相互合作的学习者的关系,却微妙的转化为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于是就自然分化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导致有的孩子获得的机会多,有的孩子获得的机会少,有的孩子则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因为教师对小组长格外的重视,赋予他们权利和责任,无形之中让小组长自以为高人一等,不自觉地在合作学习中,对小组成员颐指气使。在课堂上我曾多次看到这种情况,小组长大声斥责小组成员,粗暴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像恩赐一样把机会交给其他同学。难怪有些家长,要通过贿赂的方式,帮自己的孩子谋求一个小组长的职位。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真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领导力吗,还是助长了他们的某些私欲?
小组长的设立有助于小组的运行,但是否有助于学习的发生和深入呢?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小组长变成了小老师,成为小组内的权威,其他孩子面临的境况如何?上面有老师这个大权威,下面有组长这个小权威,他们只能服从,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保证,创造性受到压抑,所谓的合作学习由此演变为另一种被动的学习。表面看活动很充分,但实际上学习并未深入、合作并未发生、相互促进的目的并未实现,甚至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为了维护小组长的权威,教师会要求其他孩子服从组长的管理。长此以往,他们就习惯了服从,习惯了按照教师的要求和组长的指导完成自己的学习,也许他们会因此获得知识的收益,但我们是不是让他们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 他们长大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小组合作学习,虽冠以学习之名,但它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狭义的学习范畴。其实,如果仅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也许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正因为我们对小组合作寄予了很多期望,比如:期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自主意识、探索精神等等,所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不能图简单、图省事,为了便于管理而非要设立一个小组长。
“生命课堂”提出有合作,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但“生命课堂”倡导没有组长的小组,倡导平等的合作。没有组长,小组怎么组织管理呢?——规则,让孩子服从规则而不是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没有组长,小组合作学习就真的没法实施吗?希望大家通过留言的方式共同探讨。拜托大家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