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

注意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

作者:李广生

在一所学校和教师聊天,山南海北,很随性,也很随意,通常会有意外的收获。聊天也可以成为教研,而且是很不错的教研方式。聊着聊着,我们就聊到了教师的学习。教师应该也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不仅要督促别人学习,更更重要的是督促自己学习。对这一观点大家深信不疑。“向谁学,怎么学?”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

“读书。”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个答案,也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大家对读书的认识非常深刻。一位年轻教师居然说出这样经典的话:“教师不能甘于当“教书匠”,要做个读书人。”聊了一会儿,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大家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在强调不读书的理由,主要原因是没时间。现状似乎是这样的:都说读书很重要,但都表示没功夫读。

“向专家学习。”这是我得到的第二个答案,又得到很多人的赞同。专家学识渊博、思想深刻、高屋建瓴、鞭辟入里,能够让人茅塞顿开。大家一边说一边举例佐证,表现出对专家的钦佩。“也不尽然,”一位教师提出不同看法,“很多时候专家是纸上谈兵,理念虽好但无法实现。”这一席话顿时转变了风向,大家开始“讨伐”专家,例子同样丰富而鲜活。“让他上课试试!”有人这人说。说到后面,专家简直成了不切实际的代名词。

“向名师学习。”这是我得到的第三个答案,有人表示特别喜欢看名师的教学录像,现场观摩更有意思。窦桂梅、吴正宪等一连串名师的名字被提起,敬慕之情溢于言表。“听他们的课是一种享受!”教师这样说,旁边的人纷纷点头。“从中学到了什么?”我向大家询问。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面面相觑,一言不发。确实有收获,但说不清具体收获到什么,看样子这是普遍情况。就在这时,一位教师说:“想学也学不来。”他说的是“学不来”不是“学不会”,我觉得很有意思,追问道:“为什么?”“吴正宪就是吴正宪,学吴正宪怎么学也成不了吴正宪。”他这样回答。旁边的人再次纷纷点头。

向书籍学习没时间,向专家学习不实用,向名师学习学不来,聊天似乎陷入了僵局,学习似乎无路可走、无计可施。我问一位刚入职两年的教师:“你怎么看?”她一脸茫然,很无奈也很无辜的样子。我换了一种问法:“入职以来谁对你的帮助最大?”“马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刘老师,他们对我的帮助都很大。我跟她们学习上课、备课、管理学生,她们教我很多小妙招。”她脱口而出,并用充满感激的目光看着几位老师。“她们是专家吗?”大家笑了。“她们是名师吗?”“我连骨干都不是!”一位教师当即表示,又是一片笑声。

从学校出来后照例点上一颗烟,使劲吸了一口,头微微发晕。回来的路上我隐约意识到:人们往往会忽视这样一种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跟我们做一样的工作,甚至还不如我们做的好,和我们一样存在很多困惑和不足,他们身上没有任何标签和光环,平凡的就像我们本人一样,但正是他们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从他们身上我们汲取智慧和灵感,获得比理念重要100倍的经验;不仅如此,他们还给予我们支持、关心和理解,热情、勇气和力量。我们向专家致敬,向名师致谢,却常常忽视他们的存在。

他们就是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

每个教师都生活在一个团队之中,他的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这个团队的印记,包括工作态度、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等。谁也无法拒绝或逃避身边人的影响,并接受他们的塑造。因为他们教的学生和你一样、面对的问题和你一样,所以他们的成功就成为你成功的基石,他们的失败就避免你重蹈覆辙,他们的热情就为你点燃希望,他们的建议能帮你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最好的专家就是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最好的学习是向同伴学习。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支持他们、关心他们,向他们致敬,因为你就是他们。

欢迎大家留言,讲述你与他们的故事,说一说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