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被回收的回收箱
我当时很不看好这个项目。果不其然,这个黄颜色的回收箱如今也等着被回收了。这个项目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① 回收的操作成本太高。如果你向别人介绍的时候就发现对方不是很明白,那操作起来问题就更多了。人们现有的方式是一步到位的,而你却增加了好几个环节,值不值?扔垃圾之前之后人们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个生活片段已经非常牢固地嵌入到已有的生活方式中了,你要,改变没那么容易。
② 奖励不及时,很少的钱在漫长的等待期里几乎就要蒸发了。如果我投递后能立刻兑现,我还可以考虑。
③ 目标用户搞错了。谁会把垃圾看在眼里,是那些捡拾废品的老人们。小区里大概有十来个这样的老人起早贪黑地搜寻包装盒、饮料瓶、塑料制品和铁件。公司以为用户都是唯利是图的,实际上这些老人们捡拾废品都有着很丰富的动机:不仅图钱,而且图乐;
④ 它忽视了一般用户对垃圾的价值定位。人们扔垃圾几乎就是顺手的事情,你看人们扔垃圾时那个满不在乎的样子,几乎不愿意在手里停留一秒钟。它对极少数人来说可以换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我经常把废旧纸张攒起来交给楼里的大娘,她稀罕那个。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交流的手段。
我提个建议:和小区物业合作把积分可以兑换成物业费,在年底交费的时候可以给人们形成一种生活成本下降的印象。查看工资到账的时候,即使多出那么几块钱,都会留下一个上涨的印象。交物业费、电费、电话费的时候总是关心一个问题:这次比上一次多了还是少了。
小钱更重要的是一种象征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如果奖励额度很大的时候,人们做这件事情可能就真奔钱去去,当奖励额度很小的时候,就不足以成为垃圾分类的理由。所以,一旦你这样做了,自己就会寻找那些能说得过去的理由。而减少物业费这个理由又有点上不了台面,此时别忘了,还有一个特别好的理由等着他去选择:环保。
理论标签:不充分奖励(E·阿伦森),行为引导,服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