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58):百年树人——释“人”

朱英贵

成语“百年树人”的“树”是培育的意思,借以比喻培育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情。这个说法源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树人”之不容易。“人”是地球上唯一高智商的生物,不要说培育人才不容易,就是做个普通人到人世间走一遭也不容易,当然华夏族先贤为“人”造一个汉字也不容易。这么不容易的事居然就用两根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了,可以说,除了“一”字以外,“人”就算是构字理据最为简洁的汉字了。本篇就来谈谈这个“人”字。

一、“人”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人”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人”字是最早创造的汉字之一,它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很简洁的象形文字,虽然只由两根线条构成,然而人的侧面直立之形却很逼真,可以面向左,也可以面向右,头、肩、身、上肢、下肢都隐约可见。战国文字和小篆字形已经接近于现代字形了,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人”字就变成了一撇一捺的结构了。

《说文解字》卷八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许慎解释的意思大致为:“人”,是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里显示的字形是籀文(大篆的一种)。其字形就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大凡跟“人”的意义相关的字,都可以用“人”作为表意偏旁。

《说文》对“人”字的解释是正确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两千年前的古人解释出“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高等动物”这样的意思来,像“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这样的解释在东汉时代已经尽善尽美了,而且许慎对“人”字构字理据的解释“象臂胫之形”,也已经将“人”字的一撇(像臂)和一捺(像胫)的含义说得很清楚了。因此,后人对许说基本上没有异议。

    二、“人”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人”字的造字本义就是这种地球上的高等生物,它的构字理据是选取侧面直立人形,今人对人的认识通常为“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高等动物”,而古人心中对人的理解就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解字》)例如:“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再如:“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又如:“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由此可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引申义,有些引申义还可进一步产生新的引申义。

其一,指特定的某种人或某个人。例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再如:“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孟子·离娄上》)孙奭疏:“孟子言小人在位,不能事君不足适责之也,所行政教亦不足间非也。”又如:“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其二,表示“别人,他人”的意思。例如:“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书·秦誓》)再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又如:“辞者,舌端之文,通己于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由此又可产生“人人,每人”的引申义,例如:“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众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史记·李斯列传》)再如:“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史记·平准书》)又如:“鳏寡孤独不能自存立者,赐谷人五斛。”(《陈书·世祖纪》)

其三,表示“民,百姓”的意思。例如:“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彊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荀子·王制》)再如:“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如:“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之辽海,和亲绝于突厥,南巡流连,空弃关辅,此实刘项挺兴之会。”(《新唐书·李密传》)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方面的引申义:

一是表示“众人,一般人”的意思。例如:“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再如:“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又如:“他兄弟在家开赌场,斗鸡养狗,人不敢惹他。”(《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

二是表示“成年人”的意思。例如:“成王冠,成人。”(《荀子·儒效》)再如:“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如:“又年余,居然成人,研诘益频,母乃缅述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大男》)

三是表示“人材,杰出人物”的意思。例如:“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左传·文公十三年》)再如:“宣帝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南史·徐陵传》)又如:“耕有时名,会有司亦自奇其文,遂以冠蜀士。士亦皆以得人相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其四,表示“人为,人造的”的意思。例如:“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马鼻,是谓人。”(《庄子·秋水》)再如:“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又如:“天灾伤稼,人祸伤财。”(清·唐甄《潜书·性功》)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方面的引申义:

一是表示“人的品性行为”的意思。例如:“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再如:“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又如:李光人不错,大家乐意和他来往。

二是表示“人事,人情”的意思。例如:“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庄子·秋水》)成玄英疏:“天然之性,韫之内心;人事所顺,涉乎外迹。”再如:“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又如:“李抱真晚节好长生之术……凡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宋·孔平仲《续世说·假谲》)

三是表示“尘世,人世”的意思。例如:“法崇叹曰:‘缅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倾盖于兹,不觉老之将至也。’”(《南史·隐逸传上·孔淳之》)再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又如:“日色已黑,路不可辨,狐狸悲啸林麓间,微风细雨,殆不类人,鬼火纵横,终无止宿。”(《宣和遗事》后集)

其五,表示“人间性事”(男女间的性行为)。例如:“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张守节正义:“言不能行人道。”再如:“某王幼子,年三十余,不知人。”(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下)又如:“适毛家小郎子,病阉,十八岁而不能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

由此又可产生“果核,果实的心子”的引申义,例如:“《杂五行书》曰:‘服枣核中人二七枚,辟疾病,能常服枣核中人及其刺,百邪不复干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枣》)再如:“俗称果核中子曰人,或曰仁,相传如此,于义未明。予谓当以人为是,盖人者生意之所寓,谓百果得此以为发生之基。”(《说郛》卷二一引宋·杨伯岩《臆乘》)又如:“苏诗:‘秋霖暗豆荚,夏旱臞麦人。’《本草》:‘荞麦取人作饭,食之下气。’盖麦之心曰‘人’。”(明·王志坚《表异录·植物》)

根据上面对“人”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人”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人”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汉语中含有“人”字成语非常多,大约有千余条,其中“人”字的含义也很丰富,下面仅分别罗列数十条,以见一斑。

其一,成语中的“人”字表示民众、百姓的意思,例如:

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源自《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语见《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风俗人情——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语见唐·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语见《晋书·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语见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语见《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旁若无人——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语见《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千人所指——千人:众人,许多人;指:指责。为众人所拇,。语见《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人神共愤——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语见《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人心不古——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五回:“奈近来人心不古,都尚奢华。”

人心如面——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源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人心所向——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源自《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人言可畏——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源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人以群分——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源自《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世道人心——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语见《明史·儒林传序》:“所关于世道人心者甚钜,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

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源自《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语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其二,成语中的“人”字表示众人、一般人的意思,例如:

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源自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源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才识过人——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语见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源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人生如寄——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语见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人生若寄——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同人生如寄”。语见晋·陶潜《荣木》诗:“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人生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语见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语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源自《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人为众——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语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

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源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语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痴人说梦——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语见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

楚楚动人——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源自《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问《杂言》:“诸郎楚楚皆玉立。”

待人接物——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源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语见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语见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人命危浅——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语见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人欲横流——人欲:人的欲望嗜好;横流泛滥的意思。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语见宋·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其三,成语中的“人”字表示别人、他人的意思,例如:

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语见《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语见《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语见《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寄人篱下——寄:依附。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语见《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人涉卬否——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语见《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语见《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审己度人——审:审查;度:估量。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语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源自《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源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

与人为善——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语见《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源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俯仰由人——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源自《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其四,成语中的“人”字表示人材、杰出人物的意思,例如:

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源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才子佳人——泛指有才貌的男女。语见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二八佳人——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语见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方外之人——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指僧道。源自《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风流人物——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语见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旷古一人——旷古:空前;从古到今。自古以来只此一人。形容绝无仅有。语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北面而师之者,可谓旷古一人而已!”

美人迟暮——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源自战国·楚·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也指空前的。源自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骚人墨客——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源自唐·李白《古风》诗:“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汉·扬雄《长杨赋》:“墨客降席,再拜稽首。”

文人相轻——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语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语见《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其五,成语中的“人”字指特定的某人的意思,例如:

睹物思人——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语见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吉人天相——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源自《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

谋事在人——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语见《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源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秋水伊人——指思念中的那个人。源自《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人去楼空——人已离去,楼中空空。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源自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人微权轻——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语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语见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源自宋·苏轼《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语见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小鸟依人——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源自《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其六,成语中的“人”字表示人人、每个人的意思,例如:

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语见《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家给人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语见《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人各有志——指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源自汉·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