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办好
把好事办好
作者:李广生
办好事,是愿望;把事办好,是能力。很多事,本身就是好事,不管谁来办,都是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谁都能把它办成好事。明明是好事,却没有办好,甚至成为坏事,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所以说,我们不仅要树立办好事的愿望,还要修炼把事办好的能力。
如何把好事办好,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把握好适切性。天下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好事。一件事,对甲而言是好事,对乙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所以,多好的事,都不能搞一刀切。一刀切下去,必然有人受益、有人受伤;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充分考虑事与人的适切性,是把好事办好的前提。
二是控制好稀缺性。任何好事,只要太多了,好的程度便会降解,甚至走向反面。就像钱多了是好事,但钱太多了,就不一定是好事一样。所以,要从量上对好事加以控制,保持好事的稀缺性,切忌一窝蜂。这是把好事办好的关键。
三是发挥好激励性。真正的好事,绝不是单向给予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倘若不能发挥好激励性,不能激发出对方的自强自立意识,好事做得越多,遗患越大。发挥好激励性,激发出主动性,是把好事办好的基础。
以上三点,尤其值得教师、家长的重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想为孩子办好事,但我们真的能把好事办好吗?我们是不是都曾好心办了坏事?
爱孩子,是件好事,天经地义的好事。但是,我们想过孩子需要怎么样的爱吗?——这是适切性的问题。我们用我们喜欢的方式,肆无忌惮的爱孩子,甚至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爱。当我们的爱在孩子身上没有出现预期的反应,我们便抱怨、难过,说现在的孩子不懂爱。其实,孩子不是不懂你的爱,而是不接受你爱的方式;
我们想过给孩子哪些爱吗?——这是稀缺性问题。我们把爱的雨露洒向孩子世界的每个角落,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爱让孩子无处可逃。久而久之,被爱包围的孩子,逐渐产生对爱的冷漠。其实,孩子不是不珍惜我们的爱,而是我们的爱太过泛滥;
我们想过如何让孩子学会爱吗?——这是激励性问题。我们无怨无悔的爱孩子,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只讲付出,不讲回报,导致孩子只爱自己,不爱别人,只会享受爱,不会付出爱。其实,孩子不是不会爱,而是我们没有赋予他爱的责任。
上面这三段话,如果把“爱”都换成“教育”,道理是一样的。把握好适切性、控制好稀缺性、发挥好激励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把握好适切性——探索用适合学生的方式;
控制好稀缺性——讲得越多,收获越少;
发挥好激励性——教是为了不教。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