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重新定义 - 促进与阻力因素有哪些?
“ 智慧医院是方向,其动力在哪里,其阻力又是什么?需要仔细研究!”
中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过程已经走过来30年的历程,整个行业都在稳步提升,近年来智慧医院的概念提出后,国家卫健委要求,要总结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智慧化将使医疗机构迎来新一轮的质量提升。换句话说,国家卫健委定义的智慧医院主要包括三大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今天我们从智慧医院进一步发展的促进与阻碍因素着手分析,逐一明确。
01
—
促进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是政策因素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当下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国家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并出台了涉及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21 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其中,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在顶层设计的持续鼓励下,医院智慧化建设势在必行。2018 年至今,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分级评估标准。智慧医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 9 个等级;智慧服务从服务患者的功能与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为 0 级至 5 级;智慧管理针对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也从功能和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估,分为 0 级至 5 级。此外,2019 年起实施的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不仅将电子病历评级结果纳入考核指标,还对医院的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考核,间接促使医院采用智慧化方式提升相应指标。
政策有利
第二个促进因素是真真实实的患者需求,这实际上是疾病谱变化导致的需求 —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统计的数据,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88%,导致的疾病经济负担占疾病总经济负担的70% 以上。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 2015年 的 1163 元 增 至2020 年 的1845 元,除 2020 年因疫情影响同比略有降低之外,其余时间均在持续增长。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基于移动端的社交、购物、支付等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9.89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 9.86 亿,近十亿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
网民全覆盖
第三个促进因素是技术层面也已经就绪成熟,在全球范围内,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中国同样如此。根据《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至2019 年,我国每千人执业医师数仅 2.3 人,每千人职业护士数仅3.18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 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不断加深,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效率更高,传统信息化时代积累起的海量数据将帮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巨大潜能。相比起移动互联网以患者服务为主,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 5G 等技术能够进一步深入医疗核心,在医院管理、临床和科研等领域发挥作用,但这些技术的应用程度均处于起步阶段。以人工智能为例,过去几年内,医院与科技公司合作,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帮助医生提升诊断效率;尽管这些研究在数据上交出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主管部门对新事物建立审批标准需要一定周期,一纸注册证书成为产品规模化落地使用的瓶颈。
技术持续进步
最后一个促进因素是疫情这个黑天鹅,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隔离了人与人的空间联系。疫情期间,大量实体医院上线互联网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开方及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这一系列举措一方面解决了慢病患者、重症患者复诊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因疫情影响导致线下诊疗量大幅下降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低收入减少带来的财务压力。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量同比增长17倍,部分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量同比增长 20 倍。疫情之后,截至 2020 年 10 月,全国已有近900家互联网医院,相比 2019年同期 269 家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大幅提升了 3 倍多。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数量持续增长
02
—
制约智慧医院发展的三大阻力因素!
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智慧医院需要基于医院信息化进行建设,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慧医院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9-2020 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显示,对比医院各类信息化应用数量,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多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三级医院明显多于二级医院。从地理位置看,东部城市整体优于中西部城市。一方面,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者创新意识有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医疗科技公司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例如,北京、杭州等城市医疗信息化公司云集,推进了当地医院信息化创新、智慧化创新的进度。同时,从医疗机构等级看,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相比,信息化程度更高。
信息交互最重要
第二是“信息孤岛”仍然存在,医疗信息化的进程历经多年时间,并非一蹴而就,加上早期建设缺乏顶层规划,以及医院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造就了现阶段“信息孤岛”在医院信息化系统中大量存在的现状。2021 年 3 月,国家卫健委公布了2019 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结果。其中,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新高度,全国平均级别首次超过 3 级。这意味着三级公立医院整体上能够在院内实现部门间数据交换,本部门系统的数据可供其他部门共享,比上一年2.72 级的平均水平有所上升, “信息孤岛”的破解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此次考核中,仍有 316 家三级公立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未能达到 3 级,尚无法实现院内部门间的数据交换。而院内共享是实现院间共享、区域共享的基础。整体上看,现阶段的信息共享水平距离区域医疗信息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信息孤岛无法打通服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阻碍因素是缺乏相关人才队伍,医疗信息化工作者既需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又要深刻理解临床工作的需求。近年来,伴随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改善。2020年 9 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有620所;7 所独立设置医学院校设置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四川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56 所高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每年招生近 2000 人。
最缺的是人才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初步认定智慧医院必然大踏步向前,然而这其中的阻碍因素也必须着重考虑,尽力克服。
扫描二维码
获取医养精彩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