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五)

六、领袖推荐学演《夜奔》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唐)  李商隐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战国)  孟子

裴艳玲以少年沉香的艺术形象轰动河北,引起省委领导、文艺界和观众的重视,进而以坚定、从容的步伐走上中国剧坛,在建国十周年之际,犹如一支清香、稚嫩的竹笋在河北大地上冉冉升起,人们关心、爱护、扶持并寄以厚望。当时省文化局剧院领导多次拜访北京、天津戏剧界专家,为裴艳玲寻求名师指导,其中有一件事可称为共和国文艺佳活:那就是毛泽东主席在当时两次看裴艳玲演出并接见她,在谈话中毛主席推荐她向侯永奎学《林冲夜奔》。三十年后,裴艳玲再次享誉中外文化界,《林冲夜奔》一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卓越不凡的哲学家、诗人和艺术鉴赏家,他对京剧和一些地方戏都有独到而深邃的见解,1950年、1957年,他两次去苏联访问,看了苏联大歌剧院的演出。回来就问:谁能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成就?我们的昆曲到哪儿去啦?当听到已流传六百余年的昆曲,在二十世纪中国战乱的摧残下已无专业剧团。面临绝境时,他立即予以关注,指示抢救祖国优秀戏曲遗产。周恩来总理亲自落实,于1956年、1957年迅速筹建起几个昆剧团(幸亏当时南昆、北昆的优秀艺人还健在):浙江省昆剧团、江苏省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戏曲学校也办了昆曲学习班,由昆曲大师俞振飞校长亲自任教。

当时北方昆曲老艺人韩世昌、白云生、侯玉山、侯永奎、马祥麟等散落首都各大艺术团体。在文化部的安排下,于1957年6月22日在文化部礼堂成立了北方昆曲剧院。当时盛况空前: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副部长钱俊瑞、郑振铎,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梅兰芳,北方昆曲研习社社长、红学家俞平伯等党政领导和文化界名家都参加了成立大会并讲话。在庆祝晚会上,梅兰芳和韩世昌、马祥麟、侯永奎等同台演出。

毛泽东主席对昆曲情有独钟,对北昆的《林冲夜奔》更是特别喜爱。据当时北昆常务副院长金紫光介绍:每逢新年、春节,毛主席总要邀请北昆演员到中南海演出。看侯永奎演《夜奔》,在六七次以上。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日理万机,仍提出要看侯永奎演《夜奔》。当时,侯永奎还在天津京剧团。北京市长彭真派专人将侯永奎接到北京,在怀仁堂为毛主席演出,毛主席看后非常高兴,并上台接见。同年11月,调侯永奎到北京文艺团体工作。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侯永奎任演出团团长。1960年原苏联国家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在政治局会议上研究接待工作时,毛主席亲自点将,让侯永奎演。《夜奔》,梅兰芳演《洛神》。

演出时,当侯永奎唱到“折桂令”曲牌结尾时:

“……救国难谁诛正卯,

掌刑罚难得皋陶!

似这鬓发萧骚,

行李萧条,

此一去搏得个斗转天回,

高俅啊,高俅!

管叫你海沸山摇!”

慷慨激昂的唱腔,演员刚烈、威猛的表演,激扬海沸山摇的气派和艺术震撼力,深深地打动了毛泽东。他霍然站起,带头鼓掌。一时,周恩来总理,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苏联伏罗希洛夫等贵宾,也站起来长时间的热烈鼓掌(毛主席在苏联观剧时,知道苏联歌剧唱到优美或动情处,观众可热情鼓掌,演员也可中断表演鞠躬致谢)……直到毛主席双手示意,大家才坐下来继续看戏。1975年,毛主席在病中提出要看的几出戏,就有侯永奎的《夜奔》。

《林冲夜奔》是明代李开先写的传奇《宝剑记》中的一折。几百年流传下来,到清末已有昆曲、京剧等演出路子。侯永奎是河北饶阳人,父亲和叔父都是昆弋演员。他少年学戏,《夜奔》是王益友教的,北昆路子。北昆的《夜奔》演起来很吃功夫:四十分钟,就林冲一个演员在台上演唱,叫“一场干”。所以,昆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但如果演员艺术精湛,演得好,昆曲《夜奔》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一个标准“精品版”。

京剧《夜奔》人物多,场面多,有些繁琐,缺乏戏曲艺术精炼、写意的神韵。

1932年以后。侯永奎在北京已小有名气,并拜著名京剧武生尚和玉为师,学戏近二十出,技艺大进。尚和玉擅演长靠戏,但对侯永奎的短打戏《夜奔》却大为赞赏。他对侯永奎说:“我教你的戏都可以改,但千万不能改《夜奔》。《夜奔》是一出好戏,你演的有独特风格,演得好,有道理。唱法、服装、演出路子决不能改!”侯永奎听从恩师指教,不断对该剧加工,提高,形成侯派演《夜奔》的特色,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从文化界名流到政界元老,如吴梅、齐如山、吴晓铃、李宗仁等均喜爱此剧演法。当年李宗仁看完《夜奔》后,亲写“炉火纯青”四个大字送侯永奎。1956年,京剧武生大师盖叫天看了侯永奎的《夜奔》,兴奋地约他到杭州家中交流演《夜奔》的体会。盖老说:“以后你在北方演《夜奔》,我在南方演《夜奔》。《夜奔》这出戏不要改。提高此戏的关键在深入角色,刻画人物上下功夫。”这是南北两位“活林冲”的共识。

裴艳玲学演《夜奔》,开始是她的第三位老师郭景春教的。郭景春是著名京剧武生李兰亭的得意门生。李兰亭也是河北人,少年习武,精于武术硬功。后拜张吉罗为师,练就一身本事,形成京剧武生“李派”。李兰亭短打优于长靠,特点是勇猛漂帅。郭景春得李派真传,四十年代演出《石秀探庄》,被誉为“活石秀”。后参加冀根据地革命文艺工作。解放后在河北省京剧团演武生戏,六十年代初,被派到河北省梆子剧院从事教学辅导工作,为河北梆子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裴艳玲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郭景春教戏很有特点,讲究“边式”。从“一招一式”开始,台步,云手,身段,到程式组合,无不严格要求,务求规范归路。老师教戏严格,裴艳玲学戏认真、刻苦,不到一年时间裴艳玲学会了《八大锤》、《夜奔》、《石秀探庄》三出戏。

1962年夏天,毛主席在北戴河再次看裴艳玲演出并接见了她,在亲切谈话中,毛主席问她“还会什么戏?”时,裴艳玲回答:“《八大锤》。”

毛主席高兴地说:“不简单哪,这么小的年龄演这么难的戏,还会什么?”

艳玲回答:“京昆的。”

毛主席说:“应该学北昆的路子!拜侯永奎为师。”

接着,毛主席向艳玲详细地介绍了京昆,北昆两个路子演《夜奔》的不同之处,最后说:“侯永奎先生演《夜奔》,从头到尾一个人,载歌载舞,唱、做、念、舞,处处精彩,难度很大,要求也高……向侯先生学吧!学好以后,我再看你的《夜奔》。”

毛泽东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鉴赏力帮助了裴艳玲,为她指明了:从一个一般演出剧目登上更高艺术品位的正确途径。剧院领导立即落实,派裴艳玲进京向侯永奎学《夜奔》。侯永奎听说是毛主席推荐来的,自然尽心教戏,裴艳玲聪明好学,原来又有京昆的基础,名师高徒,十几天就学会了,但后来此剧很少公演,直到1979年11月,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召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与裴艳玲互相激将二人同台演出:关肃霜演《盗仙草》,裴艳玲演《夜奔》,结果引起轰动,裴艳玲以精湛的演技和高品位的剧目,进一步得到全国文艺界的认同和赞赏。

作者在五十年代末曾连续三次看侯永奎演《夜奔》,八十年代开始又数十次看裴艳玲演该剧,每次看都有新的体会与感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舞台上要创造一个精品是何等不容易,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深厚的优秀传统,二、不断地革新与创造。裴艳玲的《夜奔》所以能获得那么高的评价和荣誉,就因为她师承京、昆两家,以昆为主,同时继承了李派、侯派、盖派的表演艺术精华,再加上自己的天赋、功力和以后的发挥创造,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而推荐裴艳玲完成龙门最后一跳的,是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在此期间,在省文化局和剧院领导的安排下,裴艳玲还进京向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学了《闹天宫》,以致多少年后李少春还惋惜这位能成大器的女弟子:“可惜她不是演京剧的在河北……”

河北省省会当时在天津,天津是中国著名的戏码头,与北京、上海齐名,尤其是京剧演员,如果不到天津演出,不经历一下天津戏迷的严格“审查”,就好像名不符实似的。作者曾亲眼看见,他们对像周信芳、赵燕侠、关肃霜那样著名的艺术家和剧团演出的一点疏忽也不留情,总要当场指出,如果你改正了,他们会更加欢迎你,天津戏迷对戏曲的痴迷程度是那样可爱,让人难以相信。有这样一件事:某京剧团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开演前两派戏迷相遇,各为其支持的演员争论起来,他们手中拿着票一直争论到散场,既未进场看戏,双方也未妥协……所以,尽管到天津演出可能会遇到麻烦,那些优秀的艺术家还是不断地到天津献艺,这对新建的青年跃进剧团非常有利。从1959年到1965年,他们多次观摩了马连良、李少春、奚啸伯、厉慧良、张君秋等前辈名家的精彩表演,剧团还经常邀请梅兰芳、苟慧生、高盛麟、裘盛戎等艺术大师来团讲课或排戏,这对裴艳玲开阔眼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有很大好处。

如果说裴艳玲十二岁以前,她的父亲裴元、老师李崇帅、崔盛斌,以及常年的演出实践,为她的表演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来天津以后的文化艺术氛围,艺术大师们的亲切教诲,以及郭景春的具体指导,则为她日后的腾飞,插上了坚硬的翅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祖国戏曲艺术的蓝天,正等待她展翅飞翔!(连载五)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才艺超群的艺术家——裴艳玲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才艺超群的艺术家--裴艳玲 河北新闻网 裴艳玲--原名裴信,女,1947年8月生,河北省肃宁县人.一级演员.自幼随父练功并师承李崇帅. ...

  • 裴艳玲原业归宗(下)| 我的历史·电台

    人物简介 裴艳玲 女,1947年8月生,河北肃宁人.一级演员,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代表剧目有:<宝莲灯>.<哪吒>.<夜奔>.<武松>.<翠屏 ...

  • 京戏杂弹(下) | 作者:芮永华

    芮永华 京剧曲牌 柳青娘(京胡独奏) 音乐: 戏曲 - 戏曲电台 (上) 点击回读 (下) 人物篇 昆大班 蔡正仁,是官生.巾生.雉尾生.穷生皆能的小生演员,尤以大官生著称,有"小俞振飞&q ...

  • 京戏杂弹(上) | 作者:芮永华

    京剧曲牌 柳青娘(京胡独奏) 音乐: 戏曲 - 戏曲电台 (上) 引子 我是一个京戏爱好者,算不上戏迷,皆因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酷爱京剧,是永安公司的老职员,但凡公司要搞点喜庆娱乐活动,都会化妆 ...

  • 【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十四)

    十五.一次谈话:事业.婚姻和情感 裴艳玲说:"面前有一个水池,还有一片大海,我不愿受水池的拘束,就想跑到大海里去." "我的艺术是几辈人形成的,我的思想也是几代人传下来的 ...

  • 【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十二)

    十三.国外讲学与演出 欧洲.美.日.越南.新加坡等国艺术家称赞:"裴艳玲是能在国际间引发冲击波的表演天才.她丰富.复杂.激情的表演,让人心潮难平,她留给观众的,是永远的惊叹! 从1986年开 ...

  • 【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九)

    十.日常生活??敬业如神,惜时如金 练功,排戏,演出.是她生命的全部. 面对观众的厚爱,性格坚强的她泪如雨下-- "舞台不可欺,观众不可欺!"是她人生的睢一信条. 裴艳玲是个名人, ...

  • 【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七)

    八.第二个春天残冬与生机 1983年初,剧团体制改革启动,众望所归,裴艳玲承包了河北省梆子剧院一团. 河北省剧协举办"裴艳玲专场演出"和"裴艳玲表演艺术研讨会" ...

  • 【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六)

    七.文革十年 忍受痛苦,享受孤独??裴艳玲的艺术感受之一 六十年代的中国,处于风云变幻之中. 裴艳玲自调到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以后.经历了"关门三年,内部提高"的阶段,技艺更 ...

  • 【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四)

    五.京剧之乡,九岁挑梁 "为了给人类带来安慰与光荣的最美.最高尚的艺术,再多的痛苦都是值得的."(法国)  罗曼.罗兰1957年初,由恩师李崇帅联系,裴元.裴艳玲父女来到山东乐陵县 ...

  • 【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三)

    四.天生我才,五岁登台 "爱你,以昔日的剧痛和童年的忠诚,爱你,以眼泪.笑声和全部的生命."(英国)  伊莉莎白.勃朗宁前面说过,付家佐虽是个农村,但却有浓浓的戏剧气氛.村中习武的 ...

  • 【文摘】我所认识的裴艳玲(连载二)

    三.父亲和三个母亲 关于裴艳玲的身世,父母和幼年学戏的情况.1985年她谈过一次,剧团人作过补充,后来又看过一些材料.据此,写出三.四.五三节.因都是听来的情况,写的就简略一些. 河北省东部有一个不大 ...

  • 裴艳玲:守法 破法 立法

    裴艳玲 学艺从基始,入戏自无难. 取各家各派,实践几多年. 据自身条件,收各家之巅. 弃外形归内,沉醉人物间. 打动观者心,换取听者感 好奇险,避其妍, 择江南海北,大胆叛前贤. 有派亦无派,新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