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延飞:写作,实现个人逆袭的一条捷径
弘丹老师在《从零开始学写作》一书中写道:如果你不知道该干什么,那就先尝试每天写一点东西开始,哪怕是只有300字的短文,哪怕只是生活琐事的记录。
一、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作家
很多人都说,我不会写啊,怎么办呢?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作家。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时说到“天才奶奶”姜淑梅的故事:姜奶奶她60岁学识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今年82岁的她,已经写下近60万字,画了上百幅画,出版了5本书,其中有的书还入选了“中国好书”。
是的,你没有看错。从文盲到出五本书,她只用了15年时间。如果你问我什么是传奇,那姜淑梅奶奶就是一个传奇。
姜淑梅,1937年出生在山东巨野。在早年,姜淑梅也上过几天学,当时学校里只有她一个女孩。可刚学了四个月,为了躲避战乱,教员们都走了,她也因此就再也没有上过学。
1960年因为饥饿,她从山东逃到北大荒,最终跟丈夫落脚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来到安达后,她做了20多年的家属工作,生了六个孩子。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还能勉强过得去。
后来,老伴去世了。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作家莫言写的书,说这个我也能写。女儿张爱玲说,那你就开始写吧。她说,我说你来帮我写吧?女儿说,要写你自己写。
由于只上过两年学,很多字不认识,姜奶奶她先从识字开始,一有空就写字,走到街上看见不认识的字就问女儿外孙,75岁时开始写作,然后女儿帮着录入电脑,写的不好的地方会让她重新写。于是,就有了这五本书。
所以,不是你不会写,而在于自己不愿意做。
二、写作,越早开始越好
谁能一开始就文采斐然,出口成章呢?
谁能第一篇文章写出来就惊天地泣鬼神呢?
王羲之没有十八缸墨水的历练,如何能写出《兰亭序》?
在不断努力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这是每一个人的成长轨迹。
越早开始努力越好。不管过去怎样虚度了光阴,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那么,你就领先了许多人。因为,还有人在昏昏欲睡呢。
三、让写作成为肌肉记忆
村上春树每天早上四点开始写作,不写完十页稿纸(每页400字),共4000字,绝不出房间门。哪怕是文思枯竭,哪怕是搜肠刮肚,也要完成任务。
这样,每天都有写作的欲望和冲动。就如同有了肌肉记忆一般。
四、建立灵感素材库
诗人李贺,有一个背囊,骑马走路时,想到好的句子就记下来,放入背囊中。这就是灵光乍现。
如今,我们不需要每次外出都带一个笔记本。只要有智能手机即可,我一般用简书和印象笔记,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有时候,可能你正躺在床上,灵感也就是一闪念,马上拿起手机赶紧记下来。不然,过了半天时间,你就会啥也想不起来了。
其实哪里有灵感啊?都是生活的积累,读书的积累,经历的积累。只有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有了突发奇想的冲动。
五、让自己变得敏感起来
想写作,必须让我们自己变得敏感,一个新闻事件,它的发生和结果背后,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呢?
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的认知,我们要有一颗炽热的心。
相信《明朝那些事儿》大家都读过,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就是出于历史的爱好,用业余时间开始写作,连续十年畅销不衰。
开始拿起笔写吧,这或许是投资最低的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