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晚年一首诗
雨点纷纷落下,把东坡清洗的十分干净,就连月亮的光辉也是凸显出清澈的一面。城里的人们此时也已经离开,这个时候也只有那山野当中还有人在那里悠闲地漫步着。千万不要嫌弃乡野之中的道路没有城里道路平坦,然而只有我喜欢这样拄着拐杖发出铿然的声音。在我们看来诗人描写之下的这首诗篇所呈现出的画面十分地优美,也许这也就是诗人晚年之后最为向往的生活,当然也是所有隐居诗人向往的天堂。
《东坡》
宋代: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可能当我们看到这首诗时,会觉得题目很有意思,因为我们都知道苏轼又名苏东坡,诗中的东坡和诗人名字当中的东坡虽然是相同的两个字,但是却并不是同一个含义,诗中的东坡主要指地名,就在当时黄冈城东地区。它也并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因为在这个地方曾经灌注了诗人许多辛勤劳作,诗人也与这个地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宋神宗元丰初年,诗人被贬谪到了黄州,因此在生活当中并没有什么依靠,生活也是相对窘迫,此时他的老朋友马正卿看不下去,于是便从郡里面为他申请下来了一块荒地,希望苏轼可以加以整治,最后自己种点粮食养活自己,这个地方便是我们所熟悉的东坡。然而勤劳的诗人在这个地方不仅只经营着禾稼果木,还在这个地方建造了一个起居室——雪堂,这个地方也就因此成为了诗人晚年长期居住的家,并且自己还亲自地在门口处写上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也随之将自己称呼为东坡居士。因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在这其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在这首诗一开头,诗人便把东坡至于在一片十分清净的环境当中。在这僻静的幽坡之上,一天月色,已经是非常吸引人了,在加上雨后简洁的月光,透过那一尘不染的天空,露珠晶莹的万物之上,这将会是何等的高尚境界啊!面对东坡这个地方的环境,我觉得也确实配得起一个"清"字。另一个伟大诗人谢灵运,也曾经在雨后丛林之象当中说过:"密林含余清"。在我们看来诗人所运用的文字可以直接追溯到大谢时期,所以对于诗人来说一个地方的的确确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幽静之地。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偏偏拿出夜景来进行描写,并不是无所谓。这个境界也是非城市里面人们所能享受,"日中为市",城市当中的人们都被财力所驱使,他们仅仅只能在城市当中不停地奔波。此时此刻也只有像诗人这样的"野人"可以再丛林当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才能独自一个人享受着美丽的环境。所以说只有幽人才能享受着雅事,所以才会有市人行尽野人行"。在我们看来这句读起来十分平静的一句,使我们不禁感受到了野外的美好之情,也许只有一个人真的深居于此,才能忘记大城市当中的喧哗,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
难道诗人在这独有的天地之中就没有了一丁点缺憾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起码诗人与市人们居住环境就有很大差别,在诗人所谓的"东坡"当中,大石丛错以及那凹凸不平的山路,都是城市当中所没有的,然而这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诗人可以将拐杖支撑在地面之上,铿然一声,便可以使得自己健步如飞,更加精神抖擞地大步向前。所以说没有艰险的道路,那里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征服的快感呢。所以说在诗人的心底里,东坡这个地方即使用金碧辉煌的皇宫诗人都不会换,这也许就是属于一个年迈老头最后的倔强吧。
其实,诗人面对着自己昔日辉煌的前半生,再看看现如今颓废的自己,怎么会没有巨大的反差呢?再说自己现如今不仅遭遇贬谪,而且自己的年纪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了,根本不可能再有回到朝廷的机会了,所以这个"东坡雪堂"也就成了为诗人最后的归宿,面对眼前的一切,诗人怎么可能会一点感情波动都没有呢!
在我看来诗人将自己与诗人相比较,主要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与仕途之上的愤恨不平之情,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何时不想继续着自己的仕途之路,无奈自己现如今已经年老体衰,也只能表达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但愿自己可以长醉于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