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帝挚和帝尧,这个样本合理不合理?

只在史记次元里读史记

毫无疑问,司马迁是个伟大的历史记录者。我们是不是期待历史的记录者能够客观地、不带有立场地记录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呢?这种期待是不现实的。至少在《史记》的记录中,司马迁的主张和立场尤为明显。如果不把《史记》当成纯粹的历史来读,而是理解为司马迁通过他的记录,创造一个《史记》次元,很多细节的记述方式就会变得特别有意思。

这是第4篇,在《五帝本纪》里,惜字如金的记述方式更是增加了联想的空间。这更像是文学创作有意留给读者的。

004

帝挚,在《五帝本纪》里是个很弱的存在。

他像是一个强行插入的一个多余情节,即使删除掉,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司马迁还是花笔墨交代了他。因为他的存在,让尧在《史记》次元里的存在多了一些争议。这些争议在《史记》次元里并没有提及。

这像是在一篇紧凑的小说里,作者有意加入了一段情节,好让故事的发展多一点跌宕起伏。而且,司马迁应该是故意交代得没那么清楚。说透就不好玩了。

在《史记》的次元里,司马迁只记录了帝喾娶了两个女人。

帝喾也是五帝权力交替过程中一个过渡环节,这一点非常明显,他是从黄帝时代往尧舜禹时代、一个伟大时代走到另一个伟大时代的过渡。但他本身并不伟大,更不伟大的是他的另一个儿子帝挚,虽然他也有幸成为其中一环。

帝喾就是尧的父亲,他同时也是帝挚的父亲。

关于帝喾的两个女人,司马迁的记录次序上有先后,而且没有明说谁是正妃。“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两个女人都生了儿子。

帝喾先娶的谁,后娶的谁呢?有时谁先生下的儿子呢?从行文上看,放勋的娘排位是在前的。这难免让人怀疑,因为挚他娘排位在后,他后来拿了他不该拿的。

跟随语序来理解,我们甚至可以把陈锋氏女理解为帝喾的正妃。但是司马迁并没有明确这一点。也许他想表明的是,两个女人其实都不是。

尽管在记录语序上,司马迁像是有意模糊了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就是——放勋,也就是后来的帝尧,明确无疑是弟弟。

因此,从长幼次序上来说,“帝喾崩,而挚代立。”是合乎逻辑的。

不过,这个“代”字出现得突兀也很奇怪,也很多余。司马迁加入这个字,是不是别有所指呢?好像这中间发生过非正常事件,好像这个位子本来就不应该是属于他的。

帝挚的存在像是要给另一个伟大的帝王尧的制造了一个障碍。也在两兄弟之间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帝挚“不善”,一般认为是他执政期间,干得不够好。“善”并不意味着必然和“恶”对应。他可能是一个普通能力的统治者,既没有文治也没有武功,更没有他父亲和他弟弟那么好的历史声望。

后来他的弟弟放勋上位,也就是帝尧。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这一次,司马迁同样没有记下这是在帝挚生前还是死后。司马迁也不是个不严谨的人。他在自己造就的《史记》次元里惜字如金。

这让尧的存在有个参照人物。还有可能,帝尧所接下来的,不过是帝挚因为“不善”留下的烂摊子。

不过,从黄帝开始,这个继承次序按后来的理解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帝挚的存在是为了在《史记》次元里,建立另外一种可以提供给后世的权力继承次序的样本:由父及子,兄终弟及。

另外,据说帝喾一生出来就会说话,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高辛(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我已经写了三篇了,继续坚持:

◉001:历史是讲人缘的【点击查看】

◉002:黄帝一家子【点击查看】

◉003:一个家族的权力接力【点击查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