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世代的女人们|只在史记次元里读史记
只在史记次元里读史记
受过宫刑的司马迁对女性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中国历史一直都是厌女的历史,《史记》次元并不例外。
但是,不管阴阳调和的需要也好,女人撑起半边天的需要也好,在一个漫长的男性次元里,女人仍然是需要存在的。司马迁在创造这个《史记》次元的时候,并没有刻意描述她们,但她们的存在仍然是生动的。历史记录者有技巧也有立场。
009
《五帝本纪》里,女人的戏份不多。最多的应该就是尧的两个女儿,但在《史记》次元《五帝本纪》这一节,她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她们到底算是尧的特派员,还是尧送给舜的礼物呢?
《五帝本纪》里说,为了考察舜,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以便贴身观察大众点评口碑爆表的舜,看看他是不是真是大家所说的样子。尧有多少个女儿并不清楚,这种一出手就double的方式可能说明尧很富裕,也可能要说明尧非常豪气。
万一舜不像传说的那样,而是一个人渣呢?还好,尧的两个女儿运气不错。
《五帝本纪》里的其他女人呢?算起来在这个世代的记录里,女人出现频率还算是高的。
第一个出现的是嫘祖,她作为黄帝的正妃而存在,目的当然是为了交代她生了两个儿子。与黄帝的另外二十三个儿子比起来,之后执掌天下的权力就是沿着这两个儿子延续下去的。司马迁能够记下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这已经算重重的一笔,她不仅在历史中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还交代了她作为西陵国公主的身份。
这意味着什么呢?黄帝靠武力征服平定了天下,西陵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是被征服了,还是一直都是亲密盟友呢?
《五帝本纪》里没有说,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应该是一次愉快的政治联姻。嫘祖是一个有实力的女人。
另外一个女人也留下了名字,但往往几乎完全被人忽略。“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昌意虽然是黄帝和嫘祖生的儿子,但并不算什么重要的角色。偏偏又在这个时候,提到一个叫昌仆的女人。这个蜀山氏的女子很幸运,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仅仅是因为她生下了颛顼吗?
更有可能是她来自蜀山氏。等到大禹世代的时候,看这件事也许更有意义。司马迁总是把历史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但《五帝本纪》却略显平淡无趣。更像是在这里有意按下笔锋,平静地交代了太多的脉络。
这将会是一些线索。就像推理小说里的故意埋下的伏笔。
到了帝喾这一代,有两个女人被提及,“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这里没有再提两个女人的名字,但司马迁含糊得很有意思,既没说谁是正妃,也没提先来后到。放勋,也就是尧反而又是弟弟。之所以这么记录,也许是要说,这两个女人或许不重要,但是她们婆家却不应该忽视。
中国历史中一直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势力叫“外戚”。司马迁这么记述,是不是按她们婆家的实力排序呢?如果司马迁有意在说,在帝挚和帝尧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里,一直有外戚的力量参与呢?这并非没有可能。
再后来呢?一个坏女人被写进《五帝本纪》里。
她仍然没有名字,身份也只是舜的后妈,一个瞎眼老头的后妻。她的形象很像是童话里歹毒的巫婆,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联想。她的存在也许只是为了说明,在《史记》次元里的那个时代,就有怕老婆的。
舜呢?他缺失的母爱也许会在他的婚姻中得到弥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同样连名字都没有记下的两个女子:尧的两个女儿。
《史记》上是说尧为了考察舜,就“妻之二女”,大家都更愿意把二女理解为尧的两个女儿。也许要办好这事,必须是亲生的女儿才信得过。事实上呢?未必是。
撇开亲女儿这个身份,单单看她们带着任务而来,更像是深藏不露的女卧底。如果两个女儿被策反了呢?事实上,她们很可能很快就被舜的魅力折服了。至少在《史记》次元里,她们并没有特别的作为,只是一味的顺服而已。哪有什么女特派员的架势?一旦嫁给舜,就带上了妇德的帽子,一副顺服的样子。这说明她们和舜是一路人。
毕竟即便是在《史记》次元里,做个听话的女人是值得称赞的。因此她们的名声还算不错。后来,在《秦始皇本纪》里,也提到过她们。
如果参考这么一个故事呢:某人拿女儿抵债。新婚第二天,女儿对丈夫说:咱家的钱还是要收回来,不能便宜了那个老家伙。
因此,《史记》在这段记录里,应该还有埋下了一个纠缠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命题:女人该从夫,还是该从父呢?这个命题和答案本身就带着硬邦邦的直男逻辑。
或者说,当尧两个女儿嫁给舜之后,也许就会考虑,到底怎么选择对自己才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