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也是中国第37个教师节。早在春秋时期《尚书》就有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可见,古人对“师”至尊至敬。千百年来,教师一直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建设者、传播者。历史也不断证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耕耘与付出,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事实上,关于教师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教”与“师”
教师的称谓最早见于西周钟鼎文中。彼时称为“师氏”,简称“师”,系为贵族子弟传授知识的官员。西周时期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子弟,开办“国学”,其中就有“师氏”任教。
在那时,由于“师”负责传授知识,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教师”成为了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先生:最悠久的尊称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即“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迄今已经流传数千年。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先生,因为“子”即先生之意。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这是民众对教书者的敬称,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尊师传统。
●孔子讲学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如上所述,“师”是古代负责传授知识的职位。而对“师”最精辟、最详尽的解释莫过于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文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递的社会高度,一直被大家奉为经典。
韩愈
(768年-824年12月25日)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至于“老师”,原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称呼,如司马迁在他所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所言:“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就习惯地将“老”和“师”并称。长此以往,老师就成了广泛流行的敬称。到了近代,人们逐渐淡化年龄属性,一概称教师为“老师”。这其中“老”字里仍带尊敬之意。
中国的教师节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事实上,自近代以来,教师节几经变更。
民国时期一开始将6月6日定为教师节,后又改为孔子诞辰——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1951年4月19日,时任教育部长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
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
●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刊
1984 年《北京晚报》刊出了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一条200多字的简讯,这条简讯成为倡议设立教师节的最早文字记载。约一周后,王梓坤为了进一步推动此倡议,又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北师大著名教授钟敬文、启功、陶大镛、朱贤智、黄济、赵擎寰等人参与讨论,这一倡议得到教授们的一致同意,并联名向社会提出意见。
第二天《北京日报》登出《北师大校长王梓坤倡议每年九月为尊师重教月,建议九月的一天为全国教师节》一文。1985年1月21日,六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至此,9月10日为教师节的惯例一直沿用至今。
最后,螺蛳君在此代表全团队再次向全体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所有不辞辛苦、默默耕耘的老师们,致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文案:李佳滨 | 编辑:金婷婷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螺老师 18969909657(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