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的跨年演出,是否应该算演出事故。那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失败的跨年演出,但却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两段相声没有表演完整,攒底的相声没说,无论如何都应该算是重大事故。

显然,在这个特殊时期,德云社没有和相关单位协调好,对于能够容忍演出的时间长度,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才造成了节目没有完整表演,前半部分过于拖沓,后半部过于紧张。

另外对于节目安排,也难以让人满意。几乎所有的德云社的大型演出,开场的都是烧饼或者是张鹤伦。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能把气氛炒热。

但很不凑巧,烧饼去拍《追光吧,哥哥》,张鹤伦去拍《沸腾吧,冰雪》。二人都无法赶到跨年现场。因此,这个任务就留给了知名度同样很高的孟鹤堂。

但就孟鹤堂的能力而言,并不足以承担这个重任。另外,他和周九良的表演也很生疏,包袱不多,瑕疵不少。垫话太多,正活太少。二人竟然耗费了45分钟,一段让人昏昏欲睡的相声才说完。

接下来是郭德纲的评书《济公传》。说实话,老郭的很多评书,都是当单口相声来听的。在小剧场中,老郭可以看到观众的反应,及时对自己的作品和表演做出调整。

但这是一个大剧场,郭德纲离观众较远,场下的观众又都戴着口罩,郭德纲就在无法把握观众氛围的条件下,讲了一个小时的评书。本来想多给观众一些干货,但这样的结果多少有些事与愿违,台下的反响平平。

听高老板的《卖布头》,不由得怀念起当年在小剧场,现场听郭德纲的《卖布头》。这是一段烂大街的相声,要是没有登峰造极的能力,这段活保证使泥了。当年的郭德纲就是凭借自己高亢的嗓音和婉转的唱腔征服老观众的。

但是很明显,无论从嗓音还是唱腔来看,高峰和郭德纲相比,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这是自然灾害,和本人无关。不过,作为身经百战的总教习,高峰完全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段子,扬长避短难道不也是取胜之道吗?何必和自己,和观众过不去呢?

郭麒麟差不多已经一年没有说相声了。这次上台,相声功力也已经生疏了不少。他和阎鹤祥的《托妻献子》,能够应付下来就不错了,更不要想能有什么创新或者亮眼的表现了。

听德云社的相声,最好放弃和经典的老版本相提并论。他们的相声更加娱乐化,更加碎片化。郭德纲,于谦和孔云龙这段《扒马褂》就是这样的作品。

因为这段相声,就是师父郭德纲为捧孔云龙特意打造的。因此,孔云龙自身的准备,明显比其他演员做得更充分,一上场就显示出了志在必得的良好的状态。

这段相声,三个人明显是没有在后台砸瓷实,因此场上表演时,常有间歇或者撞词的现象。但也正是这种随意的表演,总能带来一种出其不意的包袱。

三个人中,逗哏,捧哏和腻缝的角色已经不明显,三个表演功力极为扎实的演员,更多的是把现挂玩到了极致。《扒马褂》只是一个脉络,只要能逗乐的包袱,三个人随时都可以穿插进来。

比如,郭德纲打断孔云龙,并且对他说,“今天晚上,你一定能红。”稍停片刻,于谦的思维就已经跳出了这段相声,突然插了一句,“他的健康码红了”。这个冷不丁的插话,引起了现场的一阵爆笑。只有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健康码红了,才是一个脆包袱。

另外,后面孔云龙连续三次刨活,直接说出了于谦想要的答案。这样的安排,也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实事求是的说,这段《扒马褂》已经和传统相声,相去甚远,基本上已经面目全非了。

如果拿刘宝瑞、郭全宝和马季;马三立、郭荣起和赵佩茹的经典《扒马褂》来衡量,这段作品就是个四不像。但如果拿德云社这种娱乐相声来要求,这又是一段精品。在这个作品中,孔云龙表现出了自己无厘头的搞笑风格,个人的表演功力得到了极大的展现。

很遗憾,另人期待的岳云鹏的《人鬼情未了》,只说了不到20分钟,高峰的《自食其果》本来是马志明先生的作品,可惜他们只表演了五分钟,就宣告结束。更没有想到的是,这段相声,竟然是最后一段了。后面郭德纲和于谦的《公主驾到》,竟然取消了。

因此说,作为跨年的相声专场,这场演出十分失败。但作为推出孔云龙的特殊安排,凭借这段新版的《扒马褂》,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德云社的几位台柱子,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综艺上,荒疏了专业,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事。郭德纲不得不把自己的老徒弟孔云龙推出来,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大家说,是这样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