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地名里这些生僻字你认识吗?
古话说:“北不识盱眙[xū yí],南不识盩厔[zhōu zhì]。”说的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困扰于地名中的生僻字。漫步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你或许偶尔也会为一个地名的读音而抓耳挠腮。然而,好一番探寻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地名的背后深藏着趣味横生又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故事,它们早已经成为镇江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见证和文化记忆。
”
戥[děng]
戥[děng]字是会意字,由星星的星和古代的一种兵器戈组成,左星右戈,发音同等待的“等”。戥是用小铜点做刻度标记的微型秤,一般叫“戥子”,学名“戥秤”,据称是宋代刘承硅发明的,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等。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做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同时,“戥”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比如,“戥一戥”就是称一称的意思。
镇江曾经有一条戥儿巷,是大西路西段一条临街的小巷子。巷首西侧是老存仁堂药店,巷尾与人民街交会处是宴春酒楼。戥儿巷的名字就是因巷子里曾经有过制作戥子的作坊而得名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戥秤逐步被台秤、托盘秤、电子秤所取代。在民间,木杆秤虽一时还难以完全被淘汰,然而,它终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载入中国衡器的史册。戥秤作为一种权衡文化,也必将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并时时“钩”起我们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笄[jī]
笄[jī],读音同几乎的“几”,写法也不复杂,竹字头下边一个张开的开字。“笄”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二是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称之为“及笄”。
镇江有座磨[mó]笄山,高百米。因南北朝大韵律家戴顒[yóng]之女在山顶石上磨笄,发誓终身不嫁而得名。“笄”字的原先写法是“筓”[jī],音同字不同。“磨”也是多音字,这里应读mó,但镇江人似乎更喜欢念做第四声,读成磨[mò]笄山。
戴颙在雕塑、绘画、诗文和音乐等艺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精于音律,善于弹奏各种乐器,会作曲,其代表作《游弦》、《广陵》和《止息》等,在民间广为流传。南朝宋武帝刘裕非常欣赏戴颙的才华,多次招其入仕,均被婉拒。后来戴颙直接隐居山林,钻研艺术。他先隐居在浙江会稽[kuài jī]剡中[shàn zhōng],后隐居在镇江南山兽窟山,即招隐山中,并终老于此。
戴颙之女受父亲隐居思想影响,亦钟情于南郊山水,决心帮父亲完成遗愿。于是在父亲去世后,她便将家宅捐给招隐寺,自己住到黄鹤山东侧山中,日日磨笄,矢志不嫁,把乐谱整理成功。后人为纪念她,将此山定为“磨[mó]笄山”。
现在的磨笄山,是市民健身的好去处。直通山顶的大道用人造大理石铺就,整洁宽敞,砖石铺的环山路曲折幽静,自然生长的树木茂密繁盛。唐代诗人李涉曾在这里留下《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其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成了千古名句。
瘗[yì]
瘗[yì],是掩埋、埋葬的意思,读音同意思的“意”,古文中常用,如称殉葬的金玉器物为“瘗藏[yì cáng]”,美女离世被喻作“瘗玉埋香”等等。
说起镇江和“瘗”字相关的地名,自然会想到位于焦山的“瘗鹤铭亭”。亭中珍藏有五方《瘗鹤铭》的原石。原石刻因山崩坠入江中,后打捞出,只留存下这五块残石。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一个取名华阳真逸的隐士在华亭得到了一只仙鹤,仙鹤随他四处云游,想不到在镇江竟然仙逝而去。仙鹤是古人心中的长寿胎禽,它的死向主人昭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幻。主人用玄黄的丝绸收敛遗骸,葬在焦山下,并在葬鹤的土丘旁写下了一百多字的《瘗鹤铭》进行凭吊,这就是葬鹤的铭文。成文之后,隐士雇佣工匠将全文刻在焦山摩崖石壁上,刻有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当时焦山还是一个孤岛,人迹罕至,整个崖壁上那时只有这一块碑文,它伴着焦山岛上的晨昏日暮,听着江水起伏拍岸,就这样默默无闻地不知过了多少年。
《瘗鹤铭》无论是书风还是记述习惯,都迥异于中国书法的传统,首先它没有留下任何朝代纪年的信息,甚至也没有留下作者真名,更为奇特的是,它的行文顺序是从左到右,整篇文章文风飘逸,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六朝气息。字体浑厚古朴,仿佛楷书又带着隶书和行书的意趣,字形大小悬殊,一笔一画毫不拘束。对于书者,历来众说纷纭,一直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文字只能出自书圣王羲之之手。
《瘗鹤铭》有关文字记载最全的文本是在北宋时被发现的,从记录者到发现者之间的距离,竟跨越了几百年的时光。唐代宗大历年间,题刻着《瘗鹤铭》的岩石,因遭雷击而崩裂滑坡坠入江中,石碑也裂为五段,自此《瘗鹤铭》就这样在水底静静躺了三百多年。到了明洪武年间,焦山上的残碑再次消失,一种说法是由于风化再次跌落江水,另一种说法是被痴迷的文人盗走,均无从考证。从此之后,《瘗鹤铭》的故事只存在于文字记载中,其碑文内容和作者身份都成为一个被封沉江底的未解之谜。
时间又过去了七百多年,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一个与《瘗鹤铭》密切相关的人物出场了。清康熙五十二年春天,苏州知府陈鹏年携家眷到镇江闲居,船过焦山岛,他走出船头,望着脚下滔滔江水,思绪万千。作为一个金石学家,他知道脚下的江水中隐没着一段中国书法史上历史最持久、牵涉名人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公案。
康熙五十二年冬天,注定会成为《瘗鹤铭》发掘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三个月的时间,陈鹏年共从江中打捞出残碑五块,文字已残断不全,仅有完整文字81个,残缺字12个。由于长期浸入江水中,字迹残缺伤损,但笔势开张,点划飞劲,依然保留着原碑的神采。打捞出的五块残碑,被移置焦山。这次打捞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次对这块传奇石碑的钩沉。
泠[líng]
泠[líng],三点水加上命令的令,读音同零度的“零”。泠有“清凉”、“清澈”之义,也有液体降落、凋谢的意思,或作姓氏。
镇江和“泠”字相关的地名就是“中泠泉”。镇江有一座金山,金山里面有个“一泉”,就是“天下第一泉”——中泠泉。作为金山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天下第一泉”自2019年6月因提升改造施工封闭,今年11月30号,一泉景区整修后以全新面貌恢复对外开放。现在的中冷泉水位于金山寺以西一座绿树环抱的小楼和一个八角亭之间。泉眼周围被砌成石栏方池,池北有楼,池南有亭,“天下第一泉”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石栏上,此字为清朝书法家王仁堪所写。
唐宋之时,金山还是“江心一朵芙蓉”,中泠泉也在长江中。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牌山和鹘[gǔ]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南泠、中泠和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所以叫“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又称“南泠泉”或“南零水”。
唐朝茶学家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稍陆羽之后的唐代名士刘伯刍品尝了全国各地沏茶的水质后,将水分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为第一等,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用中泠泉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之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漫溢,水面上放一枚硬币,不见沉底。
因为“中泠泉”的缘故,镇江人对“中泠”二字情有独钟:1987年,篆刻社“中泠印社”挂牌开张;1994年,本土品牌“中泠啤酒”问世;2013年,金山附近建成了一条“中泠路”。
”
镇江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地名文化渊远流长,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地名中的生僻字,还有京畿岭、圌山、碌碡[liù zhou]巷、古挹江亭、冷遹故居、中国米芾书法公园……这些地名中也含有生僻字。带着生僻字的地名既避免了重名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地名作为一种广泛而鲜活的文化符号,对它多一份了解,也就对城市山水、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多一重细腻而真切的感知,多一份深切而热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