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笔记分享|高血压的切脉针灸治疗
西医概述: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慢性心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心悸、胸痛、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眩晕、呕吐甚至发生抽搐等现象。它还可以引起心、脑、肾及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主要并发症以脑卒中、心力衰竭、慢性肾病等最为严重。其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来实现,以降低患者血压为治疗目的。西医病因:
病因不明确。西医分类、分级:
类 别收 缩 压(mmHg )舒 张 压(mmHg )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40≥901级高血压(“轻度”)140 ~15990 ~992级高血压(“中度”)160 ~179100 ~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上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西医治疗
在西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案中,首先要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程度,并及时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质量、戒烟、限制饮酒、体育运动和减轻精神压力。对于低危、中危组的患者,应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监测其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若血压持续不降,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对于高危和极高危组,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西药治疗主要包括5大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循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尽量使用长效制剂,保持血压夜间和白昼稳定的原则,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然而,在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服药的情形下,降压药物对人体的不良作用也成为危险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隐患。中医概述:
王清海教授提出以脉胀病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命名。其原理与依据主要来自中医的血脉理论与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血管病变认识的结合。中医最初在《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中提出“脉胀”的概念:“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在此基础上,王清海教授提出,脉胀为脉管胀满,气血失常,营卫失和病理状态。中医分证
中医中并无高血压病这一说法,但“眩晕”“头痛”“肝风”等病的范畴与高血压十分密切。1993年,中医辩证分型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四型,并在此四型的基础上有人提出了“内风、血瘀、痰阻”三大兼证。2008年中华中医药协会将“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瘀互结、肾气亏虚四证。中医病因病机:
俞老认为,高血压病其中医基本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先天不足、气血精亏,基本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端,虚为气血亏虚,实则与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虚火炎上,从而引发出眩晕头痛等症状;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切脉针灸治疗
切脉针灸治疗高血压首先要从“治未病”的思想开始,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四部脉的辩证,或者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经络测治法)发现疾病,并及时的进行干预预防。通过调整四部脉,实现对血压的调控,通过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可以有效减少由高血压前期向高血压的进展。对于以及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做出正确的辨证后可结合四部脉搏、经络、中药药理进行辩证治疗。经络测治概述:
知热感度经络测定法是日本赤羽幸兵卫根据传统中医经络理论首先介绍的一种经络诊断方法,经过临床实践进行改良,其稳定性、准确性得到相应的提高。俞云教授根据过往临床经验,在赤羽氏经络测定穴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重新编定和补充了井穴—背俞穴及原穴系统,并且在针灸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讨论:
经络测定方法不仅可为一些疑难疾病从经络知热感度的角度提供一些定性、定位、定势的数据支持,而且可为中医药进一步攻克疑难杂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与参考思路。以下就是运用经络测评治疗高血压的病案。病案:陈某某,男,于2018年01月31日初诊,主诉:高血压多年现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治疗,近日血压明显升高并伴有头痛(收缩压240mmHg),自觉眩晕,手脚冰冷,既往因肿瘤术后(6年)调理,而到俞老工作室就诊。既往史:左肺癌术后六年,目眩、听力下降多年,否认遗传病史刻下症:自觉眩晕,不定时发抖,手脚冰冷,纳可,睡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稍黏。舌象:舌淡,苔薄白,有芒点、齿痕脉象:人迎:弱 寸口:稍强 冲阳:弱 太溪:极弱俞老嘱其行经络测治法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参考经络测定结果,整体中位数质偏大,提示虚证。每组数据大小误差也较大,可见患者虽然血压已稳定,但是体内脏腑气血还是较为紊乱。从脏腑跟经络来看,都是明显较紊乱,并且病位较深,左右也不平衡。较中位数质明显偏大的俞穴主要为脾俞、胃俞、中膂俞、肾俞、膀胱俞。原穴的部分较明显大于中位数质为太渊、列缺、外关、太冲。从五行相生相克来看,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肾、膀胱子脏累及肺(也有可能是因六年前肺癌术后),而肾也影响肝、胆。水不足,不能生,导致木亦虚。木克土,但木已经较虚导致无法制约脾胃。所以最主要问题还是以气机逆乱,阴阳两虚为主。治疗根据各个数值与中位数的比较,数值大的用金针补,数值小的用银针泻。而后回诊主诉现无不适,睡可、纳可、二便正常,舌象:舌淡,苔薄微黄,脉象:人迎脉较弱,太渊脉适中、太溪脉稍弱、冲阳脉适中。
第二次经络测治的结果,整体中位数质较平均并且较小了,大部分数据与中位数差距不大,只有部分数据偏大偏小,再作局部调整。经络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肾俞和膀胱俞数值还是偏大一些,原穴的部分太渊、列缺、外关也是偏大一些,但整体来说与上一次较明显的改善。而后2018年03月19来诊,病人主诉无其他不适,眠可,纳可,二便可,血压自侧120/80mmHg。舌象:舌淡,苔薄白,有齿痕脉象:人迎脉弱,太溪脉稍弱,冲阳脉左强右弱,寸口脉弦缓。
结语:
高血压是现代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血压的升高,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而是高血压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以及高血压带给患者的一切不适,通过一般的治疗,或许会得到些许的缓解,但是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解决。从以上病例来看,经络测治提示病位的深浅,从第一次病位在里,且较深,数值整体较大提示偏虚,并且左右不平衡,病情从全身的脏腑气血紊乱,经过经络测定给的诊断来治疗,到第二次经络测治,病位已不在里,且较浅了,数值整体也较平均,数值也小了,左右也平衡,可以看到只需要局部的做调整,并且患者自身的感受从有症状到无任何不适。这两次的经络测治显示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经络次评在临床中进行治疗是非常,不只改善有效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帮助诊断,还可以进行治疗。高血压这个慢性疾病,经过此次的治疗,调整了整体的气机,从原本的阴阳两虚,而改善到较平衡的状态,是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之后会继续追踪。当然治疗后,还是需要对患者进行卫教,告知患者虽然做了治疗,但自身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面都需做调整,并且每天都需要量血压保证血压的稳定性,而预防高血压之后所带来的并发症。参考文献[1]周明超,王清海.脉胀病辨证分型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8):3511-3514.[2]韩岳珊.高血压患者关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8):214-215.[3]王亚伟.基于西医论述的高血压病因病机中医学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70-72.[4]彭桂原.经络测评法结合切脉针灸对28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J],2016,4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