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能力是一门艺术,在谈到能力时,我们一般首先想到都是学历、证书或者海归、留学生等字眼。
每个人,在进入职场一段时间后,不免会对“能力”有一些接触,这些接触可能涉及到团队、岗位等等;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能力的认知和思考。
能力一般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规划和选择,有的人可能倾向于在专业领域深入学习发展,有的人可能选择走向社会;但无论怎么选,实质上都离不开能力细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第一阶段—学习能力
说到学习能力,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为了让大家浅显易懂,我还是用一则故事来讲给大家听吧。
我上学的时候,十分顽劣,因此我妈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说教我。说“别人家的孩子”读书甚是刻苦,晚睡早起不说,单说读书笔记这一点,就甩我十条大街。而我则是好逸恶劳,好读书又不求甚解,往往上完一学期的学后课本上还干干净净,书比脸还干净。
因此,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看我已经学了这么久,怎么还没有进步呢?”直到有一天,我的班主任终于接上了我的话茬:“你是怎么产生你学了就一定会有进步的错觉的?”当时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直到最近和朋友聊天谈到他所在团队的管理,觉得上级的管理有点奇葩,我便说了我至此以来的困惑;
我在说完我的问题之后,他同样说了一句话“学不等于进步”我瞬间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忽然一身冷汗。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摄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学习者通过接收外界刺激将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通常这种转化是通过不断的重复来进行的—继而被学习者基于其本身的控制与预期来进行加工,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内容的预期与控制决定了学习效果的高低,而最终的学习效果检验则是通过反馈来完成的。
所以你看,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儿——真正的能力是什么?
第二阶段—执行能力
最近和朋友聊天谈到想换部门或换公司;目前在一家公司做产品专员,其主要负责甲方的产品设计和沟通,之前不管怎么说工作的还算比较顺心,但最近几位同事离职后去了某大厂,部门领导便对现有的工作安排、绩效考核做了改变,使之面临着被离职的风险。
我们都很清楚,一个优秀的个人或团队,最基础的一个特征就是有执行力,凡是执行力强的个人和团队都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和结果。但是有的时候,作为个人我们总是会过高的评估自己的水平,也总是看低其他人的能力——这是人的本性,也是正常的,如果连自己都不认可自己,那么谁还会认可自己的呢?
第三阶段—自知能力
几年前,一条“镜子里的你比真实长相好看30%”的帖子经常引发热烈的讨论,我虽然对这个百分比表示严重的质疑(什么心理学测试,能够测试主观感受,并给出准确的百分比),但是对于镜子里的你比真实长相好看这个说法表示认同。
镜子里看到的美丑,其实和人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受到情绪影响,人在高兴时,一切都是美好的。相反,如果你目前遭遇困境和挫折,可能会给自己更多的负面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让自己觉得好看就与心理的一种自我暗示有关,我想几乎每个人都是希望镜子里的自己能好看点,这样给了自己一种暗示。
在工作中,很多人耍聪明,其实是对自我缺乏一些基础的认知,并且把别人的智商降的过低。很多人沉浸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不肯醒来,是因为公开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丑陋行为需要极大的勇气,所以他们会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幻想里。
而职场教会太多人收起自己的锋芒,很多见怪不怪的小问题,睁一只闭一只眼,只要不干涉自己的利益即可,不会有人冒着风险,热情地为你指点迷津。
所以职场中的自知能力,要求我们知道我们真的会什么,真的不会什么,什么时候要假装会,什么时候还要假装不会。知道这些,我们才能够查漏补缺,真的让自己强大起来。
所以,能力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能力就是对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认识,通过你身边的人,你身边的资源(知识、能力、人脉…),最终获得认可。
Adobe国际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