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耗巨资建新城,藏私心窃为己有,如今兴起”炒墓“一族

很多专家都说,当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最大的失误就是选择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因为这里有北邙。而北邙,最适合葬人的风水宝地,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白居易曾写道:”北邙冢墓高嵯峨“。不远千里奔着北邙而来,隋炀帝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如今,“生在苏杭,葬于北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很多人印象中,北邙就是邙山,这是错误的。

邙山是昆仑山、秦岭、崤山余脉,西起河南新安县,东到郑州广武山,东西长200多公里。

北邙,又叫北邙山,它因在洛阳之北而得名,是对应洛阳这段邙山,即孟津全境和偃师县西北部以及巩义西部,东西长度大约40多公里。

北邙山并不高,最高的地方不过350米左右,洛阳当地人一直称其为“邙山岭”。但在古人眼中,这一带是世界的中心。

西周初年,周公旦依周武王遗嘱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成新都洛邑,也就是洛阳。建成后他曾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也就是说,这里位于世界的中心,各地诸侯来这里朝贡的路途都是一样远近的。

话虽这么说,周公旦并没有自己搬来洛邑,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举动,后人认为是恩赐,也有人认为这是阴谋:他把殷商顽民都迁徙至此。什么是殷商顽民呢?就是那些不愿归顺周室的旧朝顽固分子。

周公旦并不傻,相反他绝顶聪明,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是孔子最为敬佩的古代圣贤。那么在这么一个大咖眼中,洛邑究竟是一座新都城呢,还是战犯的流放地?

其实,通过剖析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周公旦下的一盘大棋:建洛邑之时,他仅仅是摄政王,天下是人家周成王的。如果洛邑既占据天时地利,又占据人和的话,周成王肯定第一时间迁都过来。而一旦周成王发现这里的人对自己颇具敌视的时候,他就会选择继续留在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不变了。

事实也如周公旦预测的一样:周成王七年(前1035年),也就是周公还政的这一年,周成王来洛邑视察了,感觉呆在这里一点安全感也没有,人们有敌意,很多还是以前的叛乱分子。他就对周公旦说了:你留在这里治理吧。

这是一个双方都喜欢的结果:对于周成王来说,摆脱了周公旦的阴影,而对于周公旦来说,心想事成。原本给天子建的城池,如今归自己了,规格高,位置高,虽不能监国了,但绝对实惠啊。

古人规划城隘、居所讲究“围合”和“盆地”,洛阳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北邙山虽然不高,但契合龙形,起伏有度,不远处就是黄河,呈怀抱之势。墓地位于邙山上,背山襟水,枕山蹬河,俯视天地万物,堪称一绝。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位于世界中心的邙山区域逐渐出名了。发展到今天,洛阳邙山陵墓群埋葬着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这其中,有我们广为熟悉的东汉光武帝刘秀、西晋武帝司马炎、文帝曹丕、北魏孝文帝等等。唐代诗人王建曾在《北邙行》诗中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如今,北邙墓地价格的一路上扬,炒墓一族悄然兴起,“炒楼不如炒墓地”、”投资少见效快“、”留着自用也划算“成为流行在“炒墓族”间的广告语。

去郑州或者洛阳旅行,不时有公墓推销人员上前搭讪,这其中,老年团最受欢迎。一些旅行社甚至推出夕阳红免费旅行团,车费免费、景区免费、餐费免费,期间也不进任何购物店,只是组织老年人实地参观北邙山周边。拿到联系方式后,随后持续跟进。据介绍,这种方式“一般都能取得成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