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正当时,如何应对“双减”后的英语学习?

学生和课外辅导班之间的割离,也在驱使着新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内外。
作者 | 晓含
编辑 | 石灿
每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是小艺去培训班上英语课的日子。虽然几乎每年都在上课外辅导课,但这或许是小艺最后一个去校外辅导英语的暑假。
2021年7月正式落地的“双减”政策指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于培训时间也明确为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升入初中后,小艺的放学时间从下午3点到4点,延长至4点半到5点。虽然小艺在培训班学的是英语学科以外的内容,主要培养阅读英语小说等能力,但是否算学科类培训还待明确。同时政策中有关上课时间的规定,对于一个刚升初中的孩子来说在周中挤出时间上培训课有点难,因此课外培训计划面临着改变。
像小艺一样周六日、寒暑假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并不是少数。“双减”政策中对上什么课、什么时间上课都有所规范,学生的课外培训计划或被改变、或被搁浅。
学生和课外辅导班之间的割离,也在驱使着新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内外。其中和学习有关的智能产品,逐渐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例如学习机、智能手表、智能作业灯、点读笔、早教机、错题打印机、教育电子纸等产品能覆盖多种学习场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减”之后家长和学生的学习焦虑。
课堂外的英语学习之路
在“双减”之前,去校外培训班补习英语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日常之一。
据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治理课题组的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在我国山东、广东等六省区中,有82.5%的学生在周末参加校外培训,有63.7%的学生在寒暑假参加校外培训,30.4%的学生在节假日参加校外培训;同时校外培训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到16.1%,4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到36.5%。
校外培训时间过长,占用休息日在社会中已经成为普遍性现象,学生在校外的学习压力丝毫不比在学校少。国家政策对校外补习班的规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学习压力的“减负”。
学生背后的家长却是一派众生相:有的庆幸终于不用陪着孩子内卷,随波逐流放弃校外培训计划;有的恼于孩子少了学习的机会,开始寻找新的学习机会;有的家长不知所措,对于孩子的秋季补课还没有计划。
小艺的家长就属于最后一种还没有计划的。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调到周中,小艺的初中课程本身又很紧张,所以在纠结是否退掉秋季的课程。除了辅导课以外,和很多家庭一样,小艺的父母出于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工作时间,无法在家里给予孩子英语辅导。
小艺的爸爸在接受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访谈时表示,虽然对秋季的补习没有明确计划,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未来的英语学习首先是来自学校的,让孩子去课外班学英语的目标是掌握语音技能,最根本不是在于应对考试,以后在提升英语素养时孩子也会注重多看和多用。
对于学校的英语课堂,在小艺爸爸看来,现在的英语课堂主要聚焦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基础的应用。但初中英语在词汇量和语法的基础上,更注重场景的运用。这里的场景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交流;另一方面是能够看懂英文报道、小说、论文等。
家长的英语学习观向英语素养和个人能力方面转变。
据《2020年中国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英语学习目的排序调查中,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增长见识、培养开朗的性格,最后是应试、提分和升学。
尤其是在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全球公认的共通语言,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更广泛、深入的内容,是拓宽视野的“工具”之一。这也是小艺从小学就开始阅读英文小说的原因之一。
除了在校外辅导班学习英语小说,小艺在家里也会自己阅读英语小说。之前主要通过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单词,效率会有所降低,语句的连贯性也会被打破。因为英语小说的阅读不仅是辅助学习英语,更多的是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认识单词只是基础。
所以这个暑假小艺又多了一个学习助手——词典笔。在很多家长看来,词典笔这类智能学习产品的介入可以让孩子减少对老师的依赖,不需要有英语辅导老师或者家长跟随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单词的发音及翻译,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虽然智能学习产品的使用者是学生,但付费者是家长。其背后的付费驱动力一般来源于硬件的功能、教育资源内容及使用体验。尤其是“双减”之后校外培训班在学习中比重的减少,让家长更看重智能学习产品的功能是否能涵盖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内置的教育资源是否是正版内容。
“培训班可以不上,孩子的英语素养不能落后”,这是很多家长对英语学习的普遍态度。以前出于周边孩子竞争的压力,课外培训班的安排比较满,孩子思考的空间被压缩。现在对培训班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孩子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潜力。这种潜力的培养对于课堂内外英语素养的提升都是种激励。
“双减”后的英语课怎么上
“双减”政策的落地,让很多家长措手不及。提前安排好的规划被打乱,每天去培训班接送孩子的计划开始难度升级。很多家长亲自“上阵”看课本、解习题,被迫在家做起“老师”。这也许是家长们最难熬的一个暑假。
9月1日开学季时,各个网络平台都被兴奋的家长刷屏。家长们暂时摆脱“人类神兽”的困扰,但学校的老师们迎来了新的难题。
赵老师是三线城市的小学英语老师,也兼任班主任的工作。在开学前的一周,就有很多家长联系到赵老师,表示自己家孩子英语课程在暑期有过中断,对新学期的英语可能学起来有难度。
各层级的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同比增长
“暑期补习英语的孩子不是少数”。据极光数据统计,在2020年上半年,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的渗透率远比在线教育行业整体的渗透率要增长得快。对于学生通过参加校外培训班学习英语的情况,赵老师认为:“不一定会提高成绩,因为很多培训班都在超前进行授课,这些内容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迟早会学到。但也不能否认英语培训班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整体环境有利于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
“双减”前,学生输入英语知识来自课堂、补习班、课外书籍等途径。如今,对补习班的限制也倒逼着校内英语老师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家长寄予课堂结果的期望更高了。
对于新学期的计划,赵老师表示,首先要拓宽知识面,把学生们在校外培训机构中学到的素质型内容融入到校内课堂中。在布置作业时也会减少写的比重,多练习学生的说和听。
因为在赵老师看来,英语教学中最大的困境就是“哑巴英语”,很多学生都是能认会写,却害怕张口说英语,而且发音也不是很标准,这也造成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比较消极。为了引导学生们正确发音,赵老师在教授新课时会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自由跟读或者小组读。但往往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忘记单词的发音。
除此以外,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还在于不能掌握题型的变换。尤其是英语听力题,当题型变换时学生就反应不过来,就容易在考试时拿低分。让学生不惧怕英语,敢于开口说英语,这对英语课堂的提升是个难点。
赵老师指出现在教学的创新离不开借助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现代教学软件、智能词典笔等,这些都给老师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现代教学软件是英语老师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做课件更便捷,穿插游戏等趣味性环节来吸引学生开口跟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习英语的方式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学生在课堂中使用学习类智能产品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在课堂中使用会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听课,以及设备如果发出声音是否会干扰到课堂秩序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赵老师也表示,虽然互联网企业和学校合作能够促进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但现在形式五花八门,有些根本不实用,提供的技术或产品在质量上参差不齐,而且有的老师过于依赖技术会不认真备课,缺少人的主观能动性。
除了老师方面的技术外,课堂中学生智能工具的使用也是重要方面。这也是赵老师对未来校企合作的建议,希望能多研发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如果在课堂中能实现规模化使用,老师能探索到的教学场景也将有更多可能性。
智能工具规模化使用的前提是内容正版、使用轻便、支持离线等,只有和课堂书本内容贴合,让学生有深度的使用体验,才能实现校内课堂的有序进行。这也是“双减”之后,校内英语教学改进的方向之一。
智能产品该如何助力英语教育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指出,支持智能硬件企业面向教育需求,在远程教育、智能教室、虚拟课堂、在线学习等领域应用智能硬件技术,提升教育智能化水平。这就为智能硬件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定了基调。
虽然和培训班相比,教育智能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还比较小。但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下,教育学习工具正在向教、学、测、评、练等方向渗透。从黑板粉笔的组合到手写板和电子笔的搭配,从师生当面交流到视频的互动,内容从教材延伸至课件,教学环节在逐步信息化。
其中英语是所有的学科里信息化最快的。作为非母语的语言学科,不仅学的人需要借助智能产品,教的人也需要信息化来助力能力的提升,同时课堂外的家长也是信息化里的重要主体。由此,在智能产品的连接下,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形成英语教育的生态闭环。
想要深化此种生态闭环,教育智能产品的制造商应先明确英语教育不是以流量为支撑的领域。非官方的山寨内容、产品的抄袭、价格战,这些都是目前教育智能产品良莠不齐的表现。除此之外,很多品牌以教育智能产品为自己的课程引流,来延长自身的产业链。
这些问题为家长挑选产品、学校引进资源带来了困扰,导致很多家长和学校不敢迈进教育智能产品的市场,只能陷在英语教育的困境中。相比之下,权威背书、保护学生的视力、合理控制时间的产品才是真正能够助力英语教育。
除此之外,很多家长和学校之所以反对电子产品入校,是因为要保护学生视力和防止网络沉迷,这在“双减”政策中也被重点提出。所以,教育智能产品的开发应明确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求,深化可离线使用的功能,实现离线内容的内置。
为了帮助家长获取正规的教辅资源,让学生在繁多的教辅资料中“减负”,创新技术与权威内容的结合是智能产品助力英语教育的突破点。“北京双减措施”中也指出,“全面实施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
因为“减负”作为传统的教育理念,需要教育者或企业关注到学习问题背后的场景,这种场景会因为学生学习地点改变,会因为学习科目改变。尤其是英语学习中,阅读课外英语资料、做英语试题、预习新知识,这些不同的场景中学生的需求在发生改变。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基础教育教材出版机构,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在今年也首次“拥抱”互联网头部智能学习品牌,与网易有道共同推出搭载人教版英语教材的智能学习硬件——人教有道词典笔。
像人教有道词典笔这类的教育智能产品,在英语课堂的规模化使用,与学生校外的个性化使用结合,能实现课内外场景的衔接。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数据连接,在与英语教材同步的基础上为学生定制个性化需求。
因为学英语是不断练习的过程。课堂内的45分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再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素养都不同,老师在课堂内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孩子,所以课堂外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课堂外的练习很多家长也有所顾虑:报课外培训班、买英文课外读物,每天陪着“填鸭式”学习,但又担心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态;一天工作后筋疲力尽,再陪孩子练习往往会缺乏耐心,效果不尽如人意。
解放家长,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才是课堂外英语学习的关键。
人教有道词典笔更像是一个“移动的英语课堂”。官方教材包免费下载,逐词发音、循环复读,支持离线使用,只需用笔点一下,一秒就能给出相应的释义和纯正发音。官方释义、标准的英文朗读发音,真正实现“哪里不会点哪里”,让英语阅读更流畅。所以,智能产品助力英语的教学离不开“权威正版”这一核心。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家长也逐渐意识到英语成绩的提高或英语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赖于培训机构,更重要的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也考验着智能产品与英语教育的融合,正所谓“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