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北大清华毕业生去街道办?

文丨张是之
说清北毕业生去街道办的事情之前,先说一段经济学圈的陈年往事。
众所周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获得 197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这个奖项一直有争议,但其影响力却是与日俱增。
事实上, 1974 年获得经济学诺奖的并不是哈耶克一人,而是两人同时获得,另外一人是瑞典自己的经济学家缪尔达尔。
但缪尔达尔的主张是阶级平等、国家福利、政府干预市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干预主义者和福利主义者。
稍微了解哈耶克的人都知道,缪尔达尔的这些主张和哈耶克完全相悖。
两个持有完全相反观点的人,却同时得奖,很明显有着平衡的意思。也就意味着,这个诺奖的评委会其实也未必知道两个人哪个更正确。
哈耶克领奖时表示,倘若当年征求他的意见,他肯定不建议设立这么一个经济学的诺奖。
虽然这么说,但哈耶克还是出席了颁奖仪式并发表了著名的获奖演讲——《知识的僭妄》。
哈耶克在这篇获奖演讲中阐述了为什么不应该设立这么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简单说,那就是诺贝尔奖将赋予那些经济学家不应有的权威。
一个物理学家获得了物理学奖,能够影响的,大概只是本专业的物理学家们。杨振宁和屠呦呦的影响力,在他们圈子之外其实非常有限。
但经济学家如果获奖,那就不一样了,他们主要会影响很多圈外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比如记者、公务员和一般公众。
遇到什么社会问题、热点话题,如果中国出个经济学诺奖得主,大家肯定将他视为权威,听听他对治国理政的看法。
在诺奖光环的加持下,他会很容易误以为自己真的是全知全能,结果就会出现「知识的僭妄」和「唯科学主义」。
但现实的吊诡在于,很多坏政策,恰恰都是出自那些自负狂妄的经济学家。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屡见不鲜。
所以,哈耶克告诫我们要警惕「知识的僭妄」和「致命的自负」。
可惜啊,哈耶克还是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文化。
在我泱泱中华,哪里需要什么诺奖光环的加持,不需要的,完全不需要。
你只需要一纸任命,人家知道你是「一把手」,是那个说了算的人,那基本上就是你说了算。
连岳在今天的文章《说说那些去街道办的北大清华生》中,写到这些高材生去街道办未必是大材小用,因为起点高、待遇高、福利好,机遇多,将来的升迁之路更为顺畅。
最后连叔提醒年轻人不要忘记:「我不是这么平庸的人,我有我的理想。」
连叔说的都对,事实就是如此,对当事人来说,自愿选择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大材小用之说,几年之后一把手一当,没准人家还觉得赚大了。
但有几个问题不可避免:
第一,连叔说的不平庸,对于从政者来说怎么才算不平庸?
第二,我有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什么?什么样的理想才算是不平庸?
第三,北大清华的光环加持,真正当上了一把手,谁还敢提反对意见?
说实话,这三个问题,对当事人来说都不是问题,但对他们的服务对象来说却未必,因为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大多数时候是管理。
不信你看,招收的岗位中综合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环境监督管理、卫生管理,大部分管理其实是审批、是权力。更准确的说,其实就是管制。
连叔说不要平庸,可对从政者来说,无为而治、藏富于民,到底是算平庸还是不平庸?
这对从政者本人来说,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可谓平庸。但有这样的政治智慧,又有同样的政治手腕摁住手下那些「不甘平庸」的躁动,这又是一种不平庸和大智慧。
怎么算平庸、怎么算不平庸,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选择难题。
关于理想,美丽乡村、环境监督管理、余杭文化广电出版局文化专业人才,假如他们的报考岗位真就是他们的理想呢?
他们一定会相信自己有能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好美丽乡村,搞好环境和文化监督。但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符合别人的理想吗?是管理者的理想更重要还是被管理者的理想更重要?
既是专业出身,又是北大清华名校加持,任何反对意见的提出者,恐怕首先得掂量掂量自己手中的文凭和专业。
可以想见,他们未必一定都扶摇直上,但总体上会比别人顺利不少,机会也的确更多。
哈耶克的警告会不会在他们身上应验,一方面全凭造化和偶然,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你我到底是喜欢一个聪明人、大数据精确严格管理的社会,还是希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

2020年08月27日

——————

题图:Claude Monet,Clifftop Walk at Pourville

上一篇:房价飞涨赚钱,我该不该支持继续调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