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一、 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要求。对初学者来说,主要要求需侧重于套路的熟练,方位的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套路已达到熟练的地步,那么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在求得姿势的正确以及套路熟练的前提下,才能逐渐产生内气,发挥太极拳应有的效应。现分二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对初学太极拳的学员来说,心情过往往于火热,为了追求欲达的目的,心情过于亢奋。因此,大脑神经往往处于兴奋且紧张的状态,加上陌生的内外环境从而容易导致情态,意识上难以清净。正因为存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求从练拳开始到拳架结束时,每招每式务必做到思想上的清净,整套拳架看起来象是做意识体操。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收敛内气,便利于引起鼓荡。正如《拳谱》所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脏的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以养。故动作矫健。
初学拳的学员,不容易做到意识上的平静,其根本原因大在于大脑对新的事物、条件等各方面因素不相适应,也就是不习惯,只有我们有毅力地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地练习,那么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习惯了。
2、注意身法,初学的学员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操之过急。这就和写字一样,从思想上认识到竖、横、点、钩等笔划,能组成方块就行。练拳也是这样,初学者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即可;从步法上,能理解虚步、出步、收步,知道方位。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象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在此阶段不宜纠,但必须加于说明。拳式套路的运行方位、角度及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包括手和脚的位置、方向、角度都必须绝对准确,动作姿势上向柔、顺的方面力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即可熟练套路,这时就可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脚到头,一招一式地纠正,同时要细心揣摩,克服急躁情绪,有表及里,认真地去理解和精心默识,不可急于求成。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太极拳动作的准确性,和人体的经络、骨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拳架只有吻合经络和骨骼的最佳受力点以后,才能算吻合“打拳架也就是站活桩”的说法,才能产生整体的合劲,才能把对方来的力通过准确受力点的动作把力往脚下传,当力能下传到脚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对方的力可怕了。在求得姿势正确的情况下,通过认真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的练习了。
二、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方能做到。所以第二阶段的练习,应着重放在放松上,为了使骨关节放开,伸筋拔骨,就要有意识地去做一些动作,比如要领里面的上下对开、手掌外撑等都非常重要。这个阶段也可以练习一些发力的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等动作。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即笨力气)。
《拳论》讲:“一层深一层,层层妙无穷”。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步的姿势要求,使其达到周身放松。现将第二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纠正方法以及具体要求简述如下:
第二阶段主要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以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现象为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词含义理解不够,无法朝着“放松”这个目标去努力、去争取;二是腿部的支撑力不足,使身体难以放松。
《太极拳论》中说:身体必以端正为本,放松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以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导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指身体在有意歪斜的情况下,保持着力学负重点的相对平衡。
如开步时的上行下进动作(其实就是上下对开),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这样才有利于气的下沉。初学时由于这些问题没有能够理解或加以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发生上述问题。纠正的办法除了教练不断的给于调整、检验,自己也要用心去悟,认真地去理解立身中正、周身放松的内在含意。
同时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坚持练习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腿步力量逐渐增长,身体也会慢慢地放松,从而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下沉,这样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诸如横气填胸等问题也就会自然消除。练拳时需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在胯关节放松的情况下,曲膝、园裆(内撑外包)、肩关节自然下沉。
练拳时不但要留意姿势上的调整,还须注意手一定要领起,不可软散无力。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身法上得到调整,姿势基本正确,并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逐渐引动内气,也就是要开始以外形催内气的过程了。这个时期虽然感到有内气活动,但时有时无,如“无源之水,断薪(注:薪即柴也)之烟,渺渺乎而不连”。外形上不能圆满顺随,表现为断劲顶劲,外刚内空,在技击上,则表现为全身有劲,但力不从心,头重脚轻,使用不上,故称“一阴九阳根头棍。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二)
三、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经络”有路径和网络之意,他们错综复杂地交会联结,遍布全身,内连脏腑,外浮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肌体和运行气血的通道。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细小的物质微粒,难以直观地察觉。因此,只能通过人的感观,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气的存在。人体气的来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
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成。现在我们所说的气,原本就是中医的理论体系,被引进拳术领域后就逐渐形成了具有武术内涵的基本概念,这时就不是简单指医学理论中的气,而又包括了武术上的内气,这里所说的内气即是太极之理气。内气的引动和鼓荡,必须依附先天和后天之精气作为物质基础。陈鑫在《太极拳论》中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也”。又说:“以吾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
“以气运行,一气贯通”。这都说明了: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道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则有利于引动和鼓荡,才能一气贯通,产生防病和技击的效应。众所周知,内气可以在气功和内家拳中产生。太极拳是内家拳,也就是说内家拳必须是在身体内要练出内气。
气功是通过人特定的姿势和意念引导,逐渐产生内气的。而太极拳呢?在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有句话说:“练太极拳初始时以外形催内气,到终末时以内气催外形”。也就是说要达到以内气催外形阶段的前提是体内必须要有内气,而太极拳的内气是用外形催出来的,因此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同样是拳,为什么有内家拳和外家拳之分呢?
为什么都是身体的运动,散手、跳舞或木兰拳就不能产生内气呢?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内气产生是由特定正确的外型和完全吻合太极理念的动作才能完成。比如,金刚捣锥上右步前两手往外开的动作中,它要求收腹下沉、把命门打开、含胸拔背,以肩催肘、肘催手的方式一节节地打开。
在这种运动模式下可以发现:手在开、胸在合,吻合了太极中开中带合的理念;动作中有开有合,又吻合了“太极是相互矛盾而又统一的运动”这一说法;同时这个动作也是以外形催内气的典型动作。通过这些特定的动作和运动模式,体内会逐渐产生流通的内气,当然,不是靠这一个动作,而是要把这种运动模式和理念贯穿于整套太极拳。
经过这个阶段拳架的调整和吻合太极理念特定动作的锻炼,体内的经络会保持畅通,同时也能体会到内气流动的感觉,练拳也开始变得“欲罢不能”。如果在这个阶段内气的感觉时有时无,甚至经过一段时间又全然无有,这都说明了经络之气流通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不力所致。这也概括地说明了拳术领域中的气,具有既是物质基础,又是功能效应的双重含义。如练到一定的境界,就会产生一种奥妙莫测,只可意会,难于口述的感觉。
人体之气运行在经络内外,骨肉之间,内养腑脏外固肌表。只有保持经络畅通,才能环流不息气遍全身。就象灌溉农田一样,只有保持沟渠的通畅,才有利于正常的灌溉。这一阶段,在练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身体僵硬、丢顶等问题,从而影响内气的流通,使气难到梢节(即手足的指端)。
因此,在练习中必须注重于动作的准确性,以保证经络的畅通,通过吻合太极理念的特定动作,节节贯通助推内气产生和运行。当然所有太极拳的动作是要经过仔细揣摩的,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做法。有时需要以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而有时又需要以手带肘,肘带肩,肩带腰。太极拳就是把太极的文化、太极的理念融到拳里去。
太极理念中最主要的就是阴阳,所谓的“无处不太极”就是要在身体的任何地方都要分清阴阳。包括分左右两边的阴阳虚实;单从左边或右边来说,要分清胯和腰之间、腰和肩之间、肩和肘之间、肘和手之间的阴阳虚实变化;包括一个手上也要分阴阳,它才能促进气血流通和旺盛,逐渐产生太极之内气。根据这些规律,在习练时要不断调整、不断感悟,练习时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式的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表现一致,通过进一步的练习一段时间,内气流动会自然而然地越来越畅通,僵硬拙力也会逐渐被克服,拳势也可以慢慢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的境界。而内气会按拳势的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和流动,达到一气贯通。
对学员来说,这一阶段最易会失去信心半途而废。其主要的原因,是在练习过程中,由于产生偏倚丢顶等缺陷,和内气的起伏间断,所以身体各部位有不相顺随别扭之感,有时兴起,一时自觉运劲顺随,发劲呼呼有声,但推手却一点也用不上。对这些客观的规律,误认为师不传秘,从而使情绪低落。古人云:“练拳者千人万人,成手者一人半人”。这就是在此期间中途而断及不得要领的结果。正如陈鑫所说:“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来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这就说明了太极拳只要循规蹈矩,持之以恒,定能成功。
四、形气结合,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它一方面包含着禀赋的先天之精气、在饮食中摄取的水谷之精气及来自自然界的清气。另一方面,包含着起于丹田,由太极动作引动的理气。这些细小的微粒,在太极动作的引导下,周流全身,往复如新。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当身体里面有了内气、有了积累,就可以以心行气,以意行气了。
《拳谱》里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可以看出,《拳谱》中所谈的心,就是中医中的神明之心了,它包含了大脑意识思维活动。因此,在这个阶段所练的每招每式,都要注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引运外形,只有这样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细心揣摩,久而久之,就会有较深的功力,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在体内运行。
我们对形气结合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那么就不会“欲到扶桑,没舟莫适”。至于此段的练习方法,就是在大脑的指挥下,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引动内气,使气有规律地随着意识而催动外形,这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周身合一、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
在这个阶段的习练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和形体难以结合,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导致周身涣散、没成系统,因而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表现为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周身一家、动作周到。《拳诀》里说:“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身到手也到,击敌如催草”。这都说明了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还包括丢、顶、压、抗。丢顶产生的原因,就是不理解松的含义。不用力就丢,用点力就顶,另外含胸过度则弯腰弓背,塌腰过度则扛肚填胸。压的产生是对松肩沉肘理解不够,正如单鞭与斜行定势时的合劲,只知道两肩下压,却不知屈膝松胯,含胸塌腰,束肋放松,象这种不自然地松肩沉肘称为压。
因此在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和运行路线的同时也要注意内气与外形的结合,外形一定要顺随内气的表现而自然开合。由此说明,在这一阶段的练习,要着重于意识和形体姿势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形到,使内气一气贯通,往复循环。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位的开合,其实是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拳架问题,也可以在局部反映出来,因此,凡是调整局部的姿势时,务必注意整体的调整,当然也要留心意气合一,以适应变而变。认真通过这一阶段的锻炼,就能具备相当的功力,但在技击上,还是威力不大,时感力不从心。这是没有掌握知己知彼、引进落空、粘连粘随的功夫,这只是到“二阴八阳是散手”的水平,也就是我们说的“劲”的阶段。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三)
五、周身相随,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致”,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它是由形气结合,引动内气在周身上下、内外如环无端地运行,这是由于反复地揣摩、体会、刻苦锻炼而达到的。《拳论》说:“太极拳者,无往非劲,切勿妄动,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所谓一者,自足至顶,内有腑脏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
“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谓之一气贯通矣”。此段论述,具体地阐述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的表现,以及一气贯通的统一整体观,由此可以看出,太极拳虽千变万化,然却劲归合一。
合而言之曰太极,分而谈之曰阴阳,而表现为上下、开合、进退、内外、形气等等。它们彼此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样的消长进退,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和进化。早在周代的《易经》上曾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阴阳,而“太极”含有至高、至大、绝对、唯一之意。自从陈王庭创陈式太极拳以来,数百年中名手层出不穷,他们都是依据太极阴阳之特点,在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中,求得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使内气一气贯通,不断循环而又复归的太极混圆一体。
在周身一体、内外相随一致的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通,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注意或运动不当(如疲劳、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通和运行)。在前一阶段,如身手内外产生了问题,可以用调整身体的方向、位置、高低等办法来解决,使姿势顺随,内气贯通。而在这一阶段,就不可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之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式,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圆转自如,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达四末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气血流通旺盛,消化饮食,因此具有却病延年之功效。
在前面是熟招的过程,在这阶段是要懂劲和明理了。这段时间的练习,除了坚持练架式套路之外,还可以结合练习推手,通过推手去体会粘连粘随和各种劲别,同时也可以通过推手加以校正拳势运动的正确与否。那么如何知道拳势运动的正确呢?我们提出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必须要检验,要求在运行拳架时,让别人从不同的方向上推你,检验抗衡的方向上是否存在顶,而顺势的方向上是否存在丢。也就是说,一定要让推你的人在使不出力的情况下把动作完成。
大家都知道,练拳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一个人本能以外的东西协调起来,再把协调起来的东西变成本能和反应。因此当每个动作都能通过检验后,再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变成本能和反应,那在以后碰到力的时候,你的本能就会是让别人使不出力,也就能体现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不丢不顶的魅力了。
如果说知道劲的虚实变化叫做懂劲,那么知道这个动作为什么这么去做,这就是明理了。另外,在这个阶段的练拳方法一定要快慢相间,打慢拳时要仔细体会每个动作的准确性、内气运行的顺畅性,这是增长和积累功力的必修课程。而在这个基础上打快拳,练的就是动作的协调性,是把准确动作变成本能的必修课程。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做到不假思索,不犯疑意,内外一致,周身相随的程度。
完全掌握太极拳的要求和运动规律,有了自我纠正能力,就能不走弯路,深入研究,逐步进入奥妙境界。正如《拳论》所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再加上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这一阶段完成后,从理论上说,已经到大学毕业的程度,已经全面地掌握了拳术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也有所体会,但是使用时难以配合得恰倒好处,还必须更好地在实践中刻苦学习,细心钻研,深入体会,从而使之达到神圣工巧的高妙境界。当然,在技击上还必须掌握知己知彼之功夫,圆转灵活之法度,才能随机随势,引进落空,走化自如,立于不败之地。孙武兵法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意思。至于那“声东击西,行间之术,随其锐,夺其末”等等技击方法,也都需要在以后的竞技练习中揣摩体会。
六、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即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而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由此可以看出,练太极拳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基之意,也就是下盘。“下盘稳固,上肢轻灵自然”。所说的下盘,即肢体下半部分的腿,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
另一种说法是:“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的是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
肾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于温,阴得于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根基稳,内气充实,如长江之流水,滔滔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有来源,有去路,体现出劲大无穷,顺随自然,产生威力惊人的技击效应。
在前段讲到,练拳时周身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以达到意气结合,形气一体,但还是要把单式和一些发劲分别抽出练习,一方面更充分的体会每招每式准确的线路和劲路的虚实变化,以及这个动作在推手和技击上面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增加在根基充实的情况下的蓄爆发力。因此在技击上或推手中,可随机就势,引进落空,得机发出制倒对方,但不能干净利落。虽在功底上高于对方,自己能把握取胜,但对方不能心服口服。所以推手歌有:“三阴七阳犹觉硬”之说。这是我们说的是“技”的阶段。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的“懂劲”问題,有几人明白?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指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可见,"懂劲"是练习太极拳的关键,也 ...

  • 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只有三个步骤。

    极拳内功常常给人感觉很神秘,那都是因为有的老师太保守,不肯传授:有的人则是没有内功,自己没有体会,却编出许多练法,有的多达数十种,真是误己误人.其实练习太极拳内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秘,我总结出来的太 ...

  • 首届大别山文化养生论坛之太极拳养生修炼方法的探讨

    安徽岳西大别山养生论坛2014年 左起资深主持人.张玉清(内丹养生道长)  傅君(太极拳家)  释延阔(澳洲少林寺主持)宁业高(科技大教授)程旺兴(中医药大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仁们.朋友 ...

  • 真正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众所周知,太极拳能养生.健身.强身,能防身自卫,是人们追求延年益寿的最好的锻炼方式,凡事有好就有坏,人们只知道对我们有益的一方面,却不知练功方法不正确会给练功者带来不可想象的伤及自身或缩短自己性命的巨 ...

  • 【干货】耳根听劲,是太极人习练太极拳的终极方法和窍诀

    作者(右)二十六年前入藏求法时照    罗山主注:本文作者古道闲人,佛门中人,法名释传宗,研习太极数十载,在太极上修为颇高,发表过多篇太极经典专著,对传播太极真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此,向传宗老 ...

  • 李和生:练习太极拳内功的方法

    2019-10-16 17:49| 发布者: 太极网九七零一| 查看: 11529| 评论: 0|原作者: 李和生摘要: 李和生大师总结出来的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只有三个步骤.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三年一小 ...

  • 一组动作让你掌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太极拳练息九式 为了使初学者了解太极拳呼吸的基本原理,掌握太极拳呼吸的方法,我根据传统武术功法编排了一组动作,名为"太极拳呼吸操".因为呼吸与劲力是统一的,做这一套呼吸操对劲力也会 ...

  • 很详细!太极拳基本功练习方法

    有些外行的人认为太极拳形态飘拂,不注重底盘基本功,其实太极拳基本功才是太极拳千变万化的宗旨,所以熟悉太极拳基本功练习方法对于太极拳很有必要.   肩臂功   一.耸肩沉肩: 垂手开立步站立; 双肩同时 ...

  • 丹田修炼 | 太极拳气沉丹田有方法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 丹田一般是指中丹田,其位置在肚脐下10厘米左右,气功学上会将丹田分为上.中.下三处,气沉丹田是中丹田. 过去有人认为肚脐(经络学说称之为神阙穴)即为丹田,原因大抵是指它为人体先天的( ...

  • 太极拳大师讲太极拳快速提升方法,让你少走弯路

    用音乐打拳,到底是灵药还是毒药?

  • 【终于找到!很详细】太极拳基本功练习方法

    有些外行的人认为太极拳形态飘拂,不注重底盘基本功,其实太极拳基本功才是太极拳千变万化的宗旨,所以熟悉太极拳基本功练习方法对于太极拳很有必要. 太极拳基本功练习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是要练习腰腿,首先是各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