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后塘——神奇的岩门
"岩门尽是岩包里,连门都是岩做的",这是后塘瑶族乡岩门的真实写照。从岩门进去至村部,四周被丹霞风貌的岩山环抱,中间地势平坦,一片沃野,足以容纳千军万马。到过岩门村的人都知道,进入岩门村的路上有一条从石头缝中劈出的公路,这便是我们常指的岩门。很多人只知道这个岩门,包括笔者也一样认为这就是岩门的由来。
其实,岩门有两个地方,这是前门,还有后门位于村子后面的叫兵马湾的地方。后岩门位于岩门自然村与塘福院之间,往日未修桥时,这里是塘福院和塘福园去黄溪口的必经之路,也是辰溪去溆浦的必经之路。
在瑶乡,怪石嶙峋,乱石穿空的地方多了,为何唯独这里丹霞地貌的石缝叫岩门呢?古时这里的兵马湾养兵无数,兵马湾四周全是陡峭的悬崖,这两道岩门就是进入兵马湾的门户,只要把好这两道门,就是千军万马来了,也休想前行一步。相传,这两个的岩门非常神奇,岩门白天自动张开,晚上会自动合拢,白天看与外界相通,晚上与外界隔绝,以至于外敌无法进犯。
因为这险峻的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然环境,且水源充足,良田足够,是辰溆两地天然的屯兵之地,所以兵马湾的名声就传出。那么就有人要问了,什么时候叫成兵马湾呢?这得从岩门夏氏养兵说起了。兵马湾最初叫兵家函。古时的夏氏尚武,有一地理先生善看风水,来到兵家涵这个地方,寻得狮子岩狮子口是一方风水宝地,在夏家答应为他养老后,帮其点中龙脉,自此夏氏人发家兴,牛羊成群,战马彪悍,养兵无数,欲起兵逐鹿天下。
自点穴之后,风水先生双目失明,再无劳动能力,只能靠夏家养育了。然日长天久,夏氏自发家之后,眼光更高,为求称霸一方,逐鹿天下,另选吉日迁出祖坟,葬入据说可以坐拥天下之穴位。移坟之时,挖出鲜红的血藤,让风先生顿足捶胸。然而自此之后,风水先生的眼睛好,夏家却慢慢败落了。
当然,风水之说只是传说,和历史事实肯定有差距。但兵马湾养兵一定有史实依据。据一位舒姓微友介绍,以前岩门的一路边的石壁上还有薛仁贵题拓的石刻。据我推测,这是兵马湾屯兵将士仰慕大唐军神薛仁贵所刻,但已损毁,无法寻找。
进入岩门,放眼望去,岩门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养兵场所。在夏家湾出门处就是一个突起的独立高地,能一揽整个兵家函,完全可以作为练兵的指挥所在。狮子岩是九十度垂直的石壁,站在指挥处大吼一声,回声四起,整个兵家函都可以听到而回声又不传出函谷,就算千军万马在同时操练,在谷外的行人也无法听到。
四周除了两个岩门的关口之外,其它几处更加险峻,只要把守住这两个岩门就连只耗子都难以混入或逃出,在辰溆两地都很难找出这样适合屯兵的地方。况且据黄溪口老街一黄姓村民介绍,其祖上就是任巡检司之职迁来黄溪口的,巡检司是干什么的就不用我说了吧?我想古时的大瑶乡的屯兵之处就在此处吧。
古时屯兵,武器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岩门四周便生长有制作长予特有的一种椆木,椆木木质坚硬,特别是血稠木,质坚,柔韧,特殊处理后刀砍不进,斧劈不烂,是作长予手柄的绝佳木料。一直以来,这样一种在黄溪口称为杂木的稠树生长地作为岩门的禁山保护,至于为何谁也不知,我想也只有这个解释了。
从大湾到思蒙,一路下来都是丹霞风貌的石山横卧,岩门的石山还流传有一个上古牧羊人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溪口到溆浦是一片平原,一位老人手持拂尘,赶着一群黑里透红的大石山,像牧羊人一般往西奔走,路上迎面撞见一个正在溪里洗衣的小姑娘。老人便问:“可曾看到我的头羊走到哪里了?”小姑娘看到群山在移动,已是万分惊愕,急忙答道:“不是羊!是一群石山在往西跑哩!”老人叹道:“好实诚的姑娘呀哟!”天机既破,“群山”便停在这条蜿蜒的小溪边,再也赶不动了。老人无奈地走了,留下这一排黑里透红的大石山,矗立在溪水边。大湾高桥对面的八仙画棋处便是头羊的位置,而尾羊却排到了溆浦的思蒙地界。
狮子岩
几家昌盛几家衰,岩门的夏氏曾盛极而衰,让人唏吁不已。都说家族盛衰三百年一个轮回。三百年已过,现在的夏氏又开始展现生气,只要同心协力,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与舒氏一起再次辉煌。如果说,岩门的四周就像一条石龙环绕着岩门村,那么岩门的前门就应是岩龙口,这条龙口已经张开,必将再次龙吟神洲。
后附岩门风光照
岩门风光(Go微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