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康有为说:“变或可存,不变则削,全变乃存,小变仍削。”瞬息万变的世界,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万象更新,才能屹立不倒。不纠结短板,不迷恋长处,弃旧求新,是一个人真正的人间清醒。有时候,我们在意的短板,可以转化成优势,给我们带来福报。10岁的一个小男孩,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左臂。在他痛苦万分的时候,一名柔道大师,将其收为学徒。在3个月的时间里,师父只传授了一招给他。刚开始,小男孩认真刻苦地练习,可时间一长,他开始不耐烦了,于是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可以学学新招术了?”师父却摇了摇头,说:“你现在需要用心练好这一招。”“可是师父,我少了左臂,应该多学几招才能比别人厉害的。”小男孩不死心。几个月后,师父要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比赛的前一晚,小男孩紧张地说:“可是师父,我只会一招,怎么能打得过他们?更何况我还少了一只手臂!”师父没回答他的问题,只让他早点休息,明天好好比赛。后来在比赛中,小男孩仅凭自己的一招,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捧起冠军奖杯。事后,小男孩心有疑虑地问道:“师父,我为什么凭一招,就打败了所有人?”师父答道:“第一,你几乎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唯一破解这一招的办法就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失去左臂,原本是小男孩的缺陷,没想到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曾经我们在意的软肋,不知不觉已经成了保护我们的盔甲。古人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在我们身上,有些缺点是难以改变,又或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容貌、家庭出身等等,要是纠结于此,只会自寻苦恼,作茧自缚,伤了自己。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来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真正的强者,懂得放下自己的短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身优势上,扬长避短,找到新的优势,寻得新的出路,反而会获得更大的收益。我们在天晴的时候,要考虑到下雨时该怎么办;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要想到狂风恶浪的时候该如何是好?如果我们只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中,就会止步不前,遭受生活的鞭打。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工,因为技艺精湛,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称赞。他十分以引为傲,于是更加刻苦钻研和提升自己的技术,很快他就成为技术部的第一人。
从此,他就觉得自己成了公司最重要的人。于是,各类进修培训、技术交流,他从不参与;公司举办的专家讲座,他却说对方是纸上谈兵。
遇到问题,他觉得他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从不听取他人意见,更不愿意尝试新技术。仅仅一年后,原本的技术就被新的研发取代了,而小王曾经引以为傲的技能,现在已经被市场淘汰。
因为一味地盲目自信,过于迷恋自己当初的长板,使得小王不愿意接受新的技术,使他最终被淘汰出局。
长板是一把双刃剑,它能送你冲上塔尖,也可以踹你跌入谷底。
正如《能力陷阱》一书里说得那样:“禁锢我们的,正是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的优势。”
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想想啊,我们是否还死抱着长板,活成了井底之蛙呢?
生活就像立体的舞台,我们仅凭单一的长板,试图多点开花,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反,只有心怀远方,踏实前行,不断创新,才能行走在时代的前方。
敢于放弃现有的长板,寻找新的优势,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向古人学习,也许会成功,但一味地模仿,只会迷失自己。书法家米芾,早年专心研究碑帖,擅长临摹,其模仿水平几乎能以假乱真,但他写出来的字,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之后,他开始摆脱古帖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字里行间,他的书法技艺与日俱增,留下了很多传世之作。同样是书画艺术,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一直深谙求新之道。齐白石12岁学木工,27岁时学习书画,60岁成为画家。在成为画家后,没有安于现状,先后向石涛 、吴昌硕等大师学习,以此填补自己的艺术缺陷。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90岁高龄的他,依然每天8点起床,带着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观察每一株稻穗的长势,并记下数据。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院士,创造了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不断攻克新的医学难题。从古至今,凡是有大成就者,无一不是在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注定成为时代的弃儿;若摆正自己,保持空杯心态,不断求新,方能成为时代的宠儿。人生就是不断向前的过程,从“新”出发,只为超越自我。桓宽在《盐铁论》有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真正的智者,都懂得不纠结短板,不迷恋长处,只为寻找新的长板而努力拼搏。人,最怕固步自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天是一个“新”的起点,只有加快自己的脚步,让自己跟上节奏,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正如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活就像知识渊博的“老人”,愿你做一个不断探索新知的“孩子”。
作者简介:战欣,一个左手画画,右手写文,奔跑在写作路上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