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风靡一时的上海小姐选秀活动,那时都是天然的美女
1946年,那一年,上海曾举办过一次特殊的选秀活动——上海小姐的选举。和今天各种大行其道的选秀活动所不同的是,这场选秀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募捐赈灾,它的幕后操手就是上海滩上鼎鼎有名的杜月笙。由于这场选秀发生在战争的夹缝之中,以至于在历史长河里被掩埋了很久,鲜为人知。
1946年,从上海弄堂走出的平民女孩王琦瑶参加“上海小姐”选举,奇迹般获得了第三名,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个虚构的女子虽然并不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中,但是,在1946年的上海,确实有过一次“上海小姐”的选举。
这个活动的幕后组织者,就是上海滩上人人皆知,而又久未露面的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抗战结束后不久,杜月笙从浙江淳安乘坐火车回到上海,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亨又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线。
那时,刚刚走过八年抗战的上海人急切地享受着久违的和平气象。困苦、战乱并没有泯灭上海人生活的乐趣,这座城市依然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然而,1946年,又注定是无法平静的一年,蒋介石大规模出兵,相继进攻山东、晋察冀等解放区,一场内战烽火迅速点燃。而在上海的北面,苏北平原连遭暴雨,运河绝堤,洪灾殃及300平方公里,大量难民逃亡上海,和平美景被炮火和饥荒所淹没。
此时,回到上海不久的杜月笙也正面临着困境。熊志麟(原上海京剧院演员)当年一直跟随师父,在喜好京剧的杜月笙家唱堂会,因此,关于杜月笙与上海小姐选秀的事情,他或多或少听到了一些,也看在眼里。为抗日散尽家财的杜月笙曾被封为功臣,回到上海后,他本想重振雄风,却一直受到蒋介石的冷落。国民政府更是直接派来了光复后的两名新任上海正副市长--钱大钧和吴绍澍。
1946年春,杜月笙在国民党内的牵线人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他大病一场。然而,转机也在此时不知不觉地来临。苏北灾民遍野,缺乏救助的严峻现实。而在当时,忙于发动内战的蒋介石政府很难调拨财力来平复这场灾荒。没过多久,消息传到了杜月笙的那里,他看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在上海发动募集20亿元法币赈灾款。杜月笙很快担当了上海苏北难民救济协会的主任委员,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他怎样才能让那些有钱人心甘情愿地出钱赈灾呢?
早在清末民初,上海滩就搞过选美,当时叫出花榜、选花魁,后来叫花国大总统、副总统之类,参加者多为烟花女子。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人对选美活动却依旧抱着过去的印象。以至于“上海小姐”竞选活动一开始报名者寥寥无几。不得已之下,杜月笙只有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试图让影剧界名流周璇、童芷苓、王丹凤等人参选。这些明星先是公开表态愿意参加,但后来,她们又因“人言可畏”而宣告退出。
为了扩大影响,杜月笙利用《申报》《新闻报》等报纸做了大量以赈灾为主题的报道,为活动推波助澜。上海演艺界的许多当红明星都报名参加。其中包括反对封建婚姻,17岁就离家出走的歌星韩菁清;还有梅兰芳的弟子、京剧名旦言慧珠。
活动报名开始一个月后,上海民立女中有个叫高清漪的高二女生报了名,普通女子参加选秀,立刻引起了轰动。敏感的报界立刻抓住高清漪进行造势。以往很少抛头露面的闺阁淑媛,竟逐渐成为“上海小姐”选拔的主力军。数量占48位参赛者的大半,这在上海历史上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这份竞选名单中,参赛者被分成了名媛、舞星、歌星、平剧即京剧四个组。
一时间,“上海小姐”成为无数市民每天谈论的话题。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也专程派人拍摄纪录片。与以往不同,此次选秀,在才艺表演中还新增了游泳项目,参选者必须身穿泳装出场,这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
决赛前夕,各大报纸对“上海小姐”花落谁家纷纷作出了预测。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名媛组的谢家骅。19岁的谢家骅外貌出众,出身名门,既能广筹善款赢得选票,又符合人们心中“上海小姐”摩登大气的形象。
1946年8月20日,选举大会在新仙林花园舞厅,也就是现在的静安体育馆举行。选秀设置了“最低消费”,全场限售2000张入场券,每张两万元,这种商业炒作的手段,倒真是吸引了许多上海滩的有钱人。
夜幕降临,“上海小姐”选举正式开始。选票被分为红绿黄三种,价值从1万到10万元不等,谁获得的选票价值最高,谁就获胜。比赛吸引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参加。京剧大师梅兰芳还担任了“颁奖嘉宾”。在一片热闹和喧嚣声中,午夜时分,一个叫王韵梅的女子以价值65500元的高选票当选“上海小姐”。
王韵梅的身世背景引发了市民的好奇心,上海小报纷纷开始挖掘更多的内幕。有报道称,王韵梅的情人是四川的一个军阀,曾经帮杜月笙做过烟土生意,抗战时杜月笙流亡重庆,此人对他照应有加。杜月笙是为了报答对方,出钱赞助了王韵梅。而实情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原先呼声最高的谢家骅以2万5千多票屈居亚军,不及王韵梅的一半。后来谢家骅去香港发展,成为电影明星,不久之后嫁给一名富商,甘当家庭主妇,这段婚姻最终以男方的出轨而终结,1948年7月,谢家骅服安眠药自杀。而言慧珠当选“平剧皇后”。她一直活跃在上海的京剧舞台上,上世纪60年代,她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歌星韩菁清是当晚的“歌唱皇后”。后来的她在台湾成为一代流行音乐的开启人,还与文学家梁实秋谱出了一段轰动一时的忘年之恋。
伴随着一路的波折与传奇,“上海小姐”最终筹得4亿元法币赈灾款。在1946年8月,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杜月笙也从中赢得了一些声誉。然而,没过几个月,内战导致国统区金融市场大乱,法币贬值,一麻袋钱,还不够换一小袋大米,沧海桑田,轰动一时的“上海小姐”竞选成为历史陈迹。
我们经常说: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的一幕,原来选秀也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仔细看1946年“上海小姐”选举的前因后果,抛开其中纷纷扰扰的八卦,我觉得就赈灾这点来说,还是有些公益的观念,有些积极的味道在里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把它翻出来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