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0.13【2017-3-14】
#每日学论语#10.13【2017-3-14】
【原文】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译文】
乡里举行仪式摆宴席,酒席散后,孔子一定要等年长者离席之后,然后自己才离席。
【微言微感】
入乡随俗。
每次回老家,要早早下车,要一路散烟,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热情打招呼——这是父亲交代我必须做到的。
父亲说:“你可以不吸烟,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回家,不可以不带烟,不可以不让烟,村上人,就讲究个心情。”
父亲还说:“回家吃桌,酒不能多喝,也不能不喝。家里人讲究个面子,不敬别人酒,是不懂事;不喝别人敬酒,是不给面子。”
父亲去世二十多年,我离开家乡也二十多年,父亲的话,我从不敢忘记。
小时候,春姑姑结婚,我去送她。我们一行三十多人,由三叔父带队。在家时候,父亲就交代,要一切听三叔父的:大人不落坐,小孩子不能随便坐;走路时候,要跟在大人后边,既不能掉队,让大人操心找你,也不能不懂规矩挤在前头;最是重要不能乱说话,要有眼色。
我默默记着规矩,吃酒席时候,乖乖挨着四哥坐。四哥负责管我,大人不动筷子,他也不让我动,生怕我丢人现眼。我饥肠咕咕,只能眼把眼望计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动筷吃东西。
后来,我升级成为家长,也有一些规则给女儿。比如我们家第一碗饭必须是给奶奶,什么好吃的一定是奶奶先吃。
离开叶县到了舞钢,离开河南到了北京,离家越来越远,回老家越来越少,但是逢年过节立马回家还是必须的。结婚25年,大年初一和母亲在一起过年,大年初二到妻子舅舅家拜年,坚持了25年,路再远,人再忙,有些规矩还是要坚持的。
孔子和乡人一起饮酒,一定等老人离席,才会最后离开,他在坚守的,其实就是一种态度。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亲人亲情还是最珍贵的;无论什么时候,父老乡亲还是必须在乎的。一些老礼儿,一些规矩,不能因为时代发展,就轻易放弃。“慎终追远”,无论身在何处漂泊,我们生命的能量,还必须扎根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乡里,自己的国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