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15【2016-7-23】
#每日学论语#1.15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贵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不过不如贫穷而且快乐,富贵并且喜欢礼节的人啊。”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大概说的就是这些事情吧?”孔子说:“赐啊,这样就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啊!告诉你过去的,你可以推知未来的事情。”
【微言微感】
什么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
原来,“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生命的成长,无不经过岁月的打磨,君子的养成,是不断克服狭隘,追求卓越的过程。
子贡说的“贫而不谄,富而不骄”已经不容易了,但是老师又提出了新的目标——“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不得不陷入深思:响鼓不用重锤敲。老师的话很明显是针对自己的。师门中家境贫寒的不少,比如子路、原宪、颜回……
子路穿着破衣烂袄,和穿着貂皮大衣的人在一起,丝毫没有不好意思,反倒喜欢“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那是何等豪爽大气啊!
孔老师做鲁国司寇时,原宪是先生的的大管家,老师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说用不了那么多。其实他一生生活清贫,只是志不在此,安贫乐道罢了。
颜回更是人穷志不短的典范,老师经常夸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贡是没有受过穷的。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的经商能力,那对价格升降的敏感和精准判断,那超人的魄力和决断,让自己做生意稳赚不赔,连老师都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今天,子贡提出“贫而无谄,富而不骄”,老师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明显是针对子贡有些时候不太重视礼节说的。好几次,子贡觉得祭祀用肥羊有些浪费,老师都毫不客气指出:“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眼界决定境界。孔子的伟大,在于他的修为。都是面对困难,忍受和享受,态度不一样,收获也不同。
忍受贫穷,克制欲望,虽然没有谄媚富贵,但毕竟被欲望折腾,人是很难受的。而“贫而乐”,内心就没有对富贵的在意,反倒觉得粗茶淡饭踏实香甜,简单生活自由自在,如颜回、原宪一样享受安静和清贫,那是什么境界啊?
我非常喜欢《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活态度,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劳作是因为喜欢,孤独是一种享受,粗茶淡饭赛过燕窝鱼翅。
但是,贫穷面前能保持尊严的前提是:饥饿的底线没有被突破。
秦琼卖马,杨志卖刀,林冲雪夜上梁山,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时候,“贫而无谄”就变得弥足珍贵,“贫而乐”就变得困难重重。杜甫回到家中,看到亲生儿子饿死,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能“贫而乐”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在权力富贵面前摇尾乞怜,是因为他还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所以,人生来是要劳动生活的。不劳动,不工作,不挣钱,饿着肚子,拿来的浪漫和高贵?
应该做的事,喜欢做的事,生存是底线,活着是基础。“贫而无谄”的前提“贫而而无忧”,是有能力维持生存,有力量保障基本生活。在此基础,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才能安贫乐道,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