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4.24【2017-7-6】

#每日学论语#14.24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wèi)己,今之学者为(wèi)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学识道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微言微感】

真的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今不如昔吗?

在孔子的心里,或许是的。

尧舜等上古圣贤,文王、周公等明君贤臣,都是完美无瑕的。而当先的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哪有仁义道德可言?

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人往往是这样的,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失去的都是最好的。

这种心理,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看景不如听景。雾中看花,水中看月,半是精彩,半是想象,所以美轮美奂。

不仅仅孔子是这样的,现在的人也是这样的。很多人喜欢怀旧,说当年天如何蓝,水如何清,空气如何清新,人与人如何友善,生活多么美好。而现在呢?房子贵,看病贵,上学难,治安差,生活压力大,社会风气差,简直是一无是处。

果然如此吗?

我不以为然。

那时候房子便宜,但是四世同堂蜗居在简陋小窝司空见惯,现如今呢?无房户有几家?不止一套住房的又有多少?

那时候看病便宜,无钱看病耽误病情的比现在要多很多,人均寿命比现在要少很多。

上学不要钱,一个村也没有几个大学生,倒是现在,大学生比那时候的高中生恐怕要多很多。

社会治安,我是深有体会。偷盗的,抢劫的,打架斗殴的,比现在要多得多。83年严打,我们村就抓走十几个。金庄槐树林,堂村柿树林,水牛杜村东头……这都是卖瓜人走夜路人提心吊胆的地方,被抢劫,被殴打,都是身边的熟人。

再说生活质量,那时候东西便宜,一年难得吃几次肉,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有冰箱,冰箱里鸡蛋肉满满当当,啥时候想吃啥时候有。

经历过的人才有发言权,如果说现在生活不如30年前,鬼才相信。

所以,厚此薄彼,厚古薄今,这是一种心理变态。

关于“为己”和“为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虚伪的人说,一切为了你好!

卑鄙的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政客振振有词,一切为了国家!

圣人语重心长,后其身而身先!

哲学家神秘莫测,爱人如己。

实在人一句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要作!

我的看法是:我是一切的根源。幸福或者痛苦,忧愁或者悲伤,不要去外部寻找,就在我这里,就由我解决。

读书苦不苦。为自己读书,其乐无穷;为他人读书,苦不堪言。我是喜欢读书的,听着音乐品着茶,看着喜欢看的书,根本不存在累,不存在苦。如果是看小说,更可能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但是要求学习的政治材料,要考试的,却十分不情愿。去年考初中教师资格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一开始听课,我几乎忍不住要逃课。一群小孩子中间,坐一个老头,苦哈哈听课做笔记,真的一点也不好玩。

是书枯燥吗?和《存在与时间》《理想国》《陶行知文集》《教育的目的》《瓦尔登湖》《道德经》《说文解字》比较,也不应该说是书的问题,这完全是选择的问题。主动选择,自己愿意,一切都是好玩的;被迫选择,内心抗拒,难免成为一种负担。

放假了哪也不想去,宅在家里不出门好几天不下楼,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如果门锁坏了,打不开出不去了,那就不行了,着急上火,会让人抓狂的。

为己,是自己愿意的,心甘情愿选择的,就有意思。为人,是为了讨好别人,表扬给别人看,或者为了一种交易,同样一件事,味道马上就不一样。

踢球是很好玩的事情,特别是纯粹为了玩的踢球,往往让人欲罢不能。如何不是为了自己开心,而是有一定目的,那就不一样了。

老太太喜欢安静,一群小孩子总喜欢在她家草地踢球,管家怎么驱赶都不行。老太太灵机一动,一招搞定。

什么办法?

请小孩子给她表演踢球,每人每场一个硬币。小孩子踢球不再为了自己玩,而是为了表演给老太太看。一开始,孩子们很高兴,能玩耍,还有钱赚,当然好事情。

可惜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老太太对又来踢球的小孩说,我的经济遇到了困难,费用只能减半,希望你们继续给我踢。孩子们老大不高兴,说好的每场一人一块钱,现在变成了0.5元。

不过,毕竟还有钱,少就少吧,看在钱的份上,继续给她表演吧!

但没过多久,老太太又说话了。没办法,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啦,没钱给你们了。

孩子们愤怒了,这不是欺负小孩吗?我们再也不给你表演了。

于是,小院恢复了安静,孩子们再也不来踢球了。

有时候,我想,这和我们的教育何等相似啊?小孩子一开始,几乎都是喜欢探索,喜欢问问题,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唱歌跳舞的,后来我们努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培养到最后,孩子们讨厌读书,讨厌体育课,讨厌美术课,讨厌音乐课……最厉害的,可以达到深恶痛绝的程度。

小孩子说,我不给你读书,不给你写作业,不给你学习,不给你弹琴……

“古之学者为(wèi)己,今之学者为(wèi)人。”为己,可以程门立雪,可以凿壁偷光,可以头悬梁锥刺股;为人,可以推三阻四,偷梁换柱,拒绝读书不惜跳楼自残。

原来,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讨好父母老师的学习,往往是走不动,走不快,走不远的。

(0)

相关推荐

  • 为孔子“平反”(外一则)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十辑有文章探讨<论语>,觉得比较有意思.<论语>中有些句子因理解不同,对孔子的思想也会造成根本的差异(误解),譬如最熟悉的就有"唯女子 ...

  • 《论语择善》选读 之 吾道一以贯之 章

    4.16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quo ...

  •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第33期(附精彩视音频)

    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讲要:此为圣人教学方法.愤是学者懑心求之而未悟,孔子乃为启示之.悱是学者研究有得而未能说明,孔子乃为发明之,使其豁然贯通.若学者不愤不悱,孔 ...

  • 晓锦源: 思考论语讲的好学

    文/晓锦源 1. 关于学习,实际上 是广泛的,与当下的以利益为导向的学习不同,先秦古人的学习强调: 不管学什么,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为了表现给别人. 孔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4.24【2017-7-6】

    #每日学论语#14.24[2017-7-6]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wèi)己,今之学者为(wèi)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学识 ...

  • #每日学论语#11.24

    #每日学论语#11.24 [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q ...

  • #每日学论语#12.24【2017-5-13】

    #每日学论语#12.24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谈文论道来结交聚集朋友,并依靠朋友互相激励来帮助自己修养仁德.&quo ...

  • #每日学论语#13.24【2017-6-6】

    #每日学论语#13.24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 ...

  • #每日学论语#14.1【2017-6-13】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ɡǔ):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wéi)仁矣?"子曰:"可以为难(nán)矣,仁则 ...

  • #每日学论语#14.2【2017-6-14】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wéi)士矣."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读书人而留恋安逸的家庭生活,那他就不足以算作读书人了." [微言微感] & ...

  • #每日学论语#14.3【】2017-6-15

    #每日学论语#14.3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说话和行为都要正直端庄:国家政治昏暗的 ...

  • #每日学论语#14.4【2017-6-16】

    #每日学论语#14.4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定会说出富有哲理的名言,但能说出富有 ...

  • #每日学论语#14.4【2017-6-17】

    #每日学论语#14.4 [原文] 南宫适(kuò)问于孔子曰:"羿(yì)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f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