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第一次从义乌老家到金华
八岁那年,第一次出远门。大伯带我,从义乌佛堂塔山下,到梦寐以求的金华。那时交通不便,下了很大决心。
老家走路出发,到义亭上火车。二十来里路,大伯背着一只,口子用绳子穿着扎紧的布袋。往肩上,一甩的那种。
第一次坐火车,只有慢车停靠义亭。车站很小,没有什么月台,露天在铁路边等。终于上火车了,轰~轰~轰~
火车动起来后,中间停靠了几个站。列车员走过来说,列车前方到达金华站。走出火车站,好大一个广场。
广场上,坐了很多候车的人。听说来自四面八方,大部分外地人,讲的话也听不懂。往东边出来,进入中山路。
这么宽的路,比佛堂老街宽多了。两侧商铺林立,杂货店居多,有旅馆,也有洗澡堂。走着走着,大地方就是大。
中山路上,南侧还有一个长途汽车站。街边有围墙,里面小广场,几个台阶上去,才是一排房子的车站。
看了汽车站,前面拐弯处出现牛车。一头黄牛,拉着双轮平板车,车上装着货。牛屁股后面,坐着一个人赶车。
那人手持一竹鞭,不停地抽着牛。牛拉着货还要挨抽,尾巴下面的牛屁股,还套着一个草袋,大概是接牛糞用。
中山路很长,好一会才走到横街口。上坡后左手,一个很大的人民广场,西侧司令台。上面像房子,盖着瓦片。
眼前的视线,一下子开阔了起来。大伯边走边介绍,以前广场东侧,是很高的城墙脚,还有臭水沟。
新华街,建在城墙旧址上。百米还不到,一街之隔的西市街,金华最繁华地段。南端露出,一段古城墙。
右手金华饭店,第一次看到五层高楼。仰着头也看不到顶,房子这么高,看看都有点晕来。高楼大厦,从未见过。
金华饭店,文革时期的据点。民总与民团武斗,是一方的司令部,楼顶架枪打冷枪。那个时候,也真乱。
中山路右拐,进小码头再左拐水门巷。石板路,巷子很窄,往里走一个上坡。路边上,还有一口水井。
走了百来米,在一幢老房子前停下。大伯用手指着说,这就是以前我们的家,日本鬼子占领,避回义乌去了。
从小就听说,爷爷和父辈生活的地方。由于失管,解放后土改,房子变成别人家了。奶奶家的亲戚,在金华乡下。
从小就听说,爷爷和父辈生活的地方。由于失管,解放后土改,房子变成别人家了。奶奶家的亲戚,在金华乡下。
听大伯说,以前水门巷是富人区。那时家里富足,有英国进口的金表,还有无撑杆,靠墙边的自行车。
隔个横街口,西边的溪下街是贫民窟。一条回溪穿巷而过,早上摆满了马桶,清洁工用牛车装上拉走。
通济桥东北角,小码头十分繁华。听说水路靠岸,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只要到这里来,什么都能买到。
大伯说,年青时喜欢游泳。可以从清波门跳下去,一个猛子扎进婺江,从小码头下面钻出,再爬上来。
沿着婺江边走,不一会来到上浮桥。一长排木船横着,上面铺着长木板,串在一起固定好,变成了浮桥。
人走上去,晃悠悠的过去。那时江水好点满,东面江心竖着几个桥墩,大伯说那是日本桥,已经没有桥面的影子。
在两排洋枫树间,不停地走着。前面横着两条非常宽的马路,大伯说这是金华飞机场。军用机场,两大排跑道。
太阳开始西斜,肚子里咕咕叫了。正午已过,嘴巴里不停地流清水,饿得要命。向东南继续走着,到了十二里。
十二里,奶奶哥哥的女儿家。也就是我的表姑家,临时做汤团,很迟才吃中饭。表姑很热情,那天不知道吃了几个。
次日,又去了雅畈。这里一条小溪,奶奶出生的地方,镇子很大,一村二村三村四村。里面还有古街,古宅院子。
俗夫 2021年3月12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