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牌楼 | 母亲节,重温武坊畴为母旌表其德
朱氏牌楼位于山西省原平市阳武村,原有三座,现仅存两座,是晚清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兵备道加盐运使衔武访畴为其母朱氏所建之节孝牌坊。此牌坊雕工精湛,繁复华丽,为明清以来旌表建筑的杰出代表作。
现存两座牌坊均为石灰岩雕造,村内为主坊通,气势宏伟,雕刻十分繁复。坊前原有雕刻精致的砖石结构照壁一座,匾书“忠厚之家”,可惜已被毁。背面为石雕影壁一座,正中浮雕“福禄寿三星图”。影壁两面做有八字扇面墙。
主牌坊建在近一米高的束腰须弥座上。正前为四个力士,与须弥座同高,头戴鹃冠,披甲叉腰,表情严肃,神态庄重。牌坊共计三间,六楼皆为歇山顶。每根霸王柱由四块雕刻细腻的夹杆石紧抱,上套噙口将夹杆与霸王柱连为一体。戗柱螭首缠绕,前四根雕刻精致,后四根素面朝天。戗柱下部蹲在须弥座之上,上置麒麟,巨头卷毛,突目隆鼻,前肢挺拔,肌肉突出,威武气势令人望而生畏。霸王柱之间用镂雕二龙戏珠雀替连接。
主牌坊走马板做成匾形,明间书“资政大夫庠生武烈之妻朱氏节孝坊”。两次间书“柏舟矢志”、“竹柏流芳”。额枋书“咸丰五年九月男武访畴谨建”。
配坊位于村口,高8米有余,为四柱三门,单檐歇山顶,规模略小,造型风格与主坊皆为石雕艺术精品。
武访畴是清代山西、陕西文坛官场中的杰出人物,其品行、文采、道德乃至宦途履迹独具个性。武访畴祖籍山西崞县(今原平市)阳武峪内的芦家庄村,清道光中叶迁至本县阳武村,世代耕读传家。武访畴的父亲名武烈,英年早逝。据史料记载,其因家境贫寒,仅有茅舍数间、薄田五亩。
少年的武访畴在母亲朱氏的教导下,一边放羊一边勤学苦读,先中秀才,后中举人和进士。其后的仕途中,足迹遍布山陕,先后在清涧、米脂、镇安、渭南、临潼、咸宁、长安等地任知县,以政绩卓著而晋升同知,此后又知凤翔、汉中、潼州、西安府,官至陕西延榆绥兵备道加盐运使衔。
咸丰六年武访畴母亲朱氏逝世,他按制为丁母忧归里,后辞官不仕。此后的他兴办教育,主讲汾州西河书院十余年,其治学严谨、教诲纯正而为世人所称道。
雕刻繁复精美,高耸入云的朱氏牌坊正是武访畴为旌表其母而建。其建筑不仅为有清以来绝无仅有的精品之作,更可贵的是其对于母亲的思念流露在牌坊的每一寸,让人无限动容。牌坊上的对联书写洒脱飘逸,意味深长,恐怕是武访畴亲自为母所写:
“茹蘖饮茶数十载鹄歌矢节,丸熊封鲜九重天凤诺扬休”
“燕缕凛清操冰霜奇节,鸾书辉彤史闺阁完人”
细细品味,这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武家的荣耀,也是武母朱氏既侍奉婆母、又抚养幼子,守节度日,备尝艰辛,最后教子成贤才、做清官的真是写照,更是武访畴对其母拳拳深情的真实流露,是一位官居高位的孝子对母亲的无限所爱。
史料记载,朱氏多次教导武访畴:
汝父名未就而早逝,汝不可不勉成其志。
“要作清白吏,苦尽始甘来。汝应自勉之。
正是由于朱氏对武访畴劳心抚育,悉心教导,方才成就一代清官贤吏的一生。武访畴在给母亲的碑文中还记载了其母侍奉祖母左右,食则奉膳,寝则同床,躬洗浊秽,其大节大孝令武访畴没齿难忘。
武访畴由西安府任上奉旨调延榆绥兵备道时,朱氏去世,他奔丧归家,血泪泣文:⋯⋯病不能奉汤药,殁不能视含殓,畴不孝之罪奚难惟是⋯ ⋯ 。
此情此景如在眼前。观一座牌坊,如同看一个人的一生。原平朱氏牌坊不仅记录了一位母亲的高洁,更留下了一个清廉的儿子与母亲炽热的感情。朱氏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了孩子,用自己的言行为自己树立了一座无形的丰碑,比恢弘壮丽的牌坊更显赫。
母亲节将至,我们又何尝不感念自己的母亲,她们辛苦操劳了一生,她们才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固的基石,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丰碑。我们虽然没有武访畴的高官显位,但是爱母亲的心却是一样的。常回家看看,陪母亲走走,吃个饭,聊聊天,依偎在她的怀抱里忘掉一切,睡一会,这才是此生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