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仁寺摩崖造像 | 菩提树下,降魔成道
佛陀的一生中,降魔成道是极其重要的事件,是佛陀从凡俗转化为觉悟者的转折点。乔达摩·悉达多的一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我们从为数不多的经典中,得以了解他由王室太子成为佛陀的经过:他29岁放弃荣华富贵,离开王宫。后来又到尼连禅河畔经过六年的苦修,但这种弄得他形销骨立的修行方式没能解决他的困扰。
最终他放弃苦行,在河中沐浴之后接受了牧女供奉的乳糜,在恢复体力后于菩提树下禅定七日,佛陀战胜了心魔波旬,在第八日拂晓,悟彻了“一切众生轮回五道,无有真实,横生苦乐”的生命真谛,得无上道为最正觉。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初八。
▲莫高第254窟主室南壁前部降魔变
▲莫高第263窟主室南壁前部的降魔变
▲莫高第428窟主室北壁的降魔变
《佛本行集经》中说,在成道前,数年来困顿他的“魔”于此时现形,这些所谓的“魔”其实就是扰乱俗世人间的种种欲望、思想和行为,包括色欲、不乐梵行、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获取奉承等。诸天无法战胜“魔军”,也曾有修行者投降,而乔达摩·悉达多以“慧”战胜诸魔后证道成佛,这事件因此也被称为“降魔成道”。此后,乔达摩·悉达多开悟成佛,也就是世尊释迦摩尼。
“降魔成道”题材的绘画、石刻,并不鲜见。敦煌莫高254/263/428等中均有“降魔变”壁画存世。石刻中,义马鸿庆寺石窟(鸿庆寺石窟 | 菩提树下爱别离)中有北魏大幅的降魔变浮雕。而晚期如此大规模的降魔成道题材石刻浮雕,仅远处巴蜀乡野僻壤的仁寿能仁寺存焉。
“释迦”是汉语意译即为“能仁”,即能以仁爱的心来悯念人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远在巴蜀乡野的仁寿县中农乡,一户农人的屋后,便有一铺摩崖造像曰:“能仁寺”。而这里,鲜为人知的便是以高浮雕的形势,气势磅礴的再现释迦摩尼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佛传故事。
能仁寺不知何时被毁。相传,自唐以来的能仁寺规模甚大,殿宇庙堂“连绵一里有余”。寺后两侧岩壁,有摩崖造像一百多龛,约完成于唐宋时期。明代曾在这里设“江南察院”,是《仁寿县志》所载“白杨厅桂花台”旧址。
能仁寺摩崖造像,现存28龛,造像270多尊,大部分保存完好。这些摩崖造像分布在原能仁寺罗汉堂右侧长29米,高6米的山壁之上,其中大佛龛3个,均为主像。1972年,仁寿县修建黑龙滩水库,为建渠道,曾在这里开山取石,能仁寺原有的摩崖造像部分在这期间被毁损。
能仁寺有经幢二龛,幢为八面三重檐攒尖式顶,仿木结构建筑形式,雕工精致,造型优美。幢立于须弥座上,幢身各层巧妙布局,分别列楼、阁、亭、桥及华板勾栏,设佛位和护法天王,角上或置兽或置龟,幢体保存完好。
能仁寺最具价值,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第15号龛:降魔成道经变龛。此龛雕工极其精细,布局甚为严整,且整龛造像的营建基本符合《佛本行集经》、《过去现在因果经》等经典的内容,以浮雕石刻的形式,铺陈出立体的画卷,再现了佛经故事和释迦摩尼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场景,是这一见诸于文献的记载生动的图解。
《佛本行集经》由隋代著名译师阇那崛多翻译,共有六十卷,记述了佛陀的一生,是释迦牟尼佛传记中内容最繁杂的一部经典。《集经》第25卷至第30卷,详细的讲述了释迦牟尼走向菩提树坐上金刚座,面对魔王万千魔众,以禅定智慧力,降伏障碍觉悟的思想诸魔,最后悟道成佛的一段传奇。
第15号龛,正中为一坐佛,结跏跌坐于亚字形方台座上,双手均无存,根据现有的痕迹,可推测原作为左手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手掌心向下搭于右腿上。造像着右肩式袈裟,袈裟覆盖双足。头部有椭圆形身光和圆形头光,头光有缠枝花卉、连珠纹和火焰纹等。
主尊造像面容已遭损坏,鼻子与嘴部用劣质材料水泥修补,应为近代所为。
主尊造像是本龛的核心,其背后两侧铺陈而来便是体现魔王对佛陀攻击的降魔变浮雕石刻。
在释迦像右侧壁前半上部、中部,中间雕刻一头白象的前半身,其上骑乘一人,大目、高鼻、长须,腹部又生一面,头戴偃月纹三叶式宝冠,身着铠甲,右手操持锤状兵器。骑象人前方一者背身侧面站立,身着铠甲,左挎腰鼓,右手挥槌擂动。骑象人上方前面一立者庞眉大目,顶盔贯甲,双手捧持长角号,奋力吹响。后面一者腾身回顾。骑象人下方二者立云头上,前面一者胡须浓重,顶盔贯甲,左手操锣,右手执棒敲打。后面一者长鼻大目,腹部生面,身着铠甲,双手捧持长角号劲吹。骑象者作王者模样,应为魔王,敲锣、打鼓、吹号角,用以渲染魔军的进攻气氛。此人便是魔王,这是表现魔王指挥魔军进攻释迦的情景。
《佛本行集经菩萨降魔品第三十二》记载到魔王纠集众魔纠集的场景:
尔时魔众。尽其威力。胁菩提树。不能惊动。菩萨一毛。有偈说言:“天魔军众忽然集,处处打鼓震地噪……”
面对众魔,世尊不畏不惊。不怯不弱。专注不乱。最终施以法力,战胜众魔:
尔时彼魔一切军众及魔波旬。如是集聚。皆悉退散。势屈不如。各各奔逃。破其阵场。自然恐怖。不能安心。失脚东西南北驰走。当是之时。或复白象顿蹶而倒。或马乏卧。或车脚折。狼藉纵横。或军迷荒不能摇动。或复弩槊弓箭长刀罥索剑轮三叉戟翣小斧钺呋。从于手中自然落地。又复种种牢固铠甲。自碎摧坏去离于身。如是四方争竞藏窜。或覆其面。踣地而眠。或仰倒地。乍左乍右。宛转尸移。或走投山。或入地穴。或有倚树。或入闇林。或有回心归依菩萨。请乞救护养育于我。其有依倚于菩萨者。不失本心。时其波旬。闻大地声。心大恐怖。闷绝躃地。不知东西于上空中。唯闻是声。打某撮某。捉某斫某。杀某断某。黑闇之行。悉令灭尽。
能仁寺摩崖造像并无确切开凿纪年。周身虽题刻较多,但细观之多无年号。唯15号龛像左边框外缘下部一则题记尚清晰可辨:“僧舍井研邑佐唐安阎磻叟题。游此遍观圣像,不觉移刻,遂宿。绍圣戊寅(1098年)二月十有一日讼。”
有人据此题记给出此龛造像建于宋代,我认为不然。一来此题记只是游记,说明宋时已有能仁寺。这为此龛的修建提出了时代下限。二来此龛主尊风格似有晚唐遗风,或为五代所做。
能仁寺造像唯15龛细节丰富,内涵充盈,观佛陀菩提树下,降魔成道,顿觉世间事,并无难事,唯心魔最难破。亦想到有好友因抑郁症跳楼轻生,更觉破除心魔才是“悟道”的唯一法门。
降魔成道的故事或许告诉了我们破解心魔的方法。
谢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