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旧事丨第三十回 · 湛慈大师潜修车滘有岁 光鹫和尚拜师梅砰不成

第三十回

湛慈大师潜修车滘有岁

光鹫和尚拜师梅砰不成

‍话说庞卯君已经有70多岁,但身体硬朗,而且博学多才,洁身自好。自光鹫到来之后,庞卯君每日与光鹫论诗评文,意气十分相投。一天二人早起,来到文昌江边,秋风袅袅,江水如染。庞卯君竟背诵起了庄子的《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一大段的《庄子》的文章,70多岁的庞卯君竟然一口气把它背诵出来,洪亮的书声与文昌江的波涛声交融在一起,在秋日的西宁,在动乱过后不久的西宁上空回荡……

光鹫侧耳倾听,等背诵完了,良久,对庞卯君说:“庄子这篇《秋水》所写并非秋天的河水,而是夏天的河水。庄子是以周历,即周朝的历法记时。周历建子,以子月为正月;夏历建寅,以寅月为正月。故周历比夏历提前两个月,周历的秋天,就是夏历的夏天,这时正是洪水上涨的季节。”

看官,什么是建子,什么是建寅呢?建子是初昏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子的方位;建寅则是初昏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寅的方位。

庞卯君听光鹫说秋水即夏水,答道:“这个明白,我不过是看到文昌江的秋水而想起了庄子的《秋水》而已。”

光鹫接着说:“庄子这篇《秋水》最得庄子文章汪洋恣肆、行云流水之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开篇,直契入题,引人进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值周历秋季,雨水连绵,逐渐成势,形成了'泾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的浩大场景。这就难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了。什么叫自满?这就叫自满!河伯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展现在他面前!'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河伯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不过,河伯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他对海神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就是广大广阔的大海。海神听了河伯的话,顺着河伯的意思启发他逐步超越自己的局限:'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这三句话意思相近而强调的重点有别,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语至道,那是受他自身的限制。随即海神话锋一转,说道:'今尔出于江河,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行,你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渺小,正是开始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我可以给你讲一讲大道理了。于是对河伯说:大海是万水之归宿,但不见海水溢出,虽然尾闾不断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化对大海完全没有影响。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那是因为大海的容量太巨大了。但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深知道,在天地之间,我——大海,也十分渺小!”

光鹫滔滔不绝地说,庞卯君不住地点头听。光鹫说完,庞卯君说:“大海不大,蚁穴不小,庄子其实就是无大无小,即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他认为世界是虚无的。西宁离新兴不远,新兴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强调的是'空’,庄子强调的是'虚’。空即无,虚是有,只是难以把握、定性。因此,佛陀与道家,也是有区别的。”

光鹫听了庞卯君这几句话,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然后让庞卯君带他登上连城口桥,看那碧空之下远去的帆影……

光鹫与庞卯君非常投契,二人每日游山玩水,乐也融融。一个月后,光鹫对庞卯君说:“我们去看看那片土地吧!”

第二天,庞卯君带光鹫到这块位于山谷的田地去。庞卯君也有好几年没有到这里看过了。二人才走了不久,来到田地边的一座小山上,远远看见山谷的荒地长满了灌木,杂草丛生,几头黄猄见有人来,倏的一齐钻入了草丛。看那野草,估计有一人多高。突然一只乌鸦从他们头顶掠过,飞向谷底,发出几声凄厉的鸣叫声。庞卯君对光鹫说:“这块地耕不了了!”光鹫见此,默默无语,叹了口气,说:“那就回去吧。”

光鹫明白,自己作为僧人,不可久住庞卯君家,快到年底,光鹫别过庞卯君,回到翠林庵过年。

冬日的翠林庵在北风中,好像冷得有点卷缩,低矮的庙宇,破落的门窗,似乎无法抗衡腊月的寒冷。和尚功课依旧,但钟声稀疏。倒是附近的村庄越来越觉得有过年的气氛了。虽然反清复明的动乱过去不久,但终究迎来了太平。腊月农闲,往时收成好的年份,谢神的祭祀已经进行得热热闹闹。如今虽然没有这个热闹,但家家户户舂米粉、舂木薯粉,准备过年做糍,碓声咿呀咿呀响个不停。到了除夕这天,虽然天阴,但翠林庵晚上的钟声向人们报告:旧的一年过去了!

新年里的小孩是最高兴的,除夕才过,他们点燃篱竹火把,在村中追逐嬉戏,把痴呆的家狗给惊吓了,野外来的老鼠偷吃点灯的油,被小孩们抓个正着。在这万山之中的西宁,光鹫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岁月的概念,除夕之夜,他照常在炉火旁的禅椅上坐禅。坐禅之后,光鹫就在灯下研墨,写下《翠林除夕即事》(二首):

其一

推倒虞渊赤羽鸟,晚堂钟鼓报年徂。

村童爝竹惊憨犬,野鼠偷灯嫁小姑。

寒绽水田三尺线,坐深檐雨一团蒲。

山中自了无庚甲,夜夜胡床火满炉。

其二

去腊郡斋今野寺,半生萍梗似蘧庐。

住山未觉寒将尽,为客方知岁易除。

野老索偿文字债,乡僧劝习佛陀书。

明年得遂投闲计,土面灰头学运锄。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

年末的太阳慢慢地从西面的山岗消失,

翠林庵的钟声鼓声宣告一年就此告辞。

村里儿童点燃火把惊吓了痴呆的狗儿,

还逮住了几只野外来偷吃灯油的耗子。

寒冷的冬季水田干裂出一道长长缝隙,

我久久地坐在团蒲上看瓦檐滴下雨滴。

在万山之中的西宁我没有岁月的概念,

每晚在禅椅上坐禅烧炉火来驱除寒意。

第二首诗的大意是:

去年腊月在县里居室今年却在翠林寺,

半生行踪如浮萍断梗在旅途中过日子。

在山中到了腊月也不觉严寒将会过去,

驻锡在佛寺我感到很快就到了到除夕。

村野老人向我索取赠诗好像追债一样,

山村小寺的僧人劝我多学些佛教教义。

明年如能实现在这里归隐耕田的愿望,

我将会满头满脸尘土学习用锄头翻地。

在第二首诗中,光鹫感慨自己的半生漂泊,写自己与翠林寺周围村民的关系,与众多寺庵主持的关系,希望明年有机会在西宁耕田。

光鹫的性格非常倔强,与翠林庵住持话不投机,因此过了年之后,光鹫便整天到西宁城附近的其他寺院跟随高僧们学佛,一边等待是否有机会在西宁归隐耕田。当时西宁县佛教寺庵林立,计有华元寺(在十五都霞村,建于元朝)、长春寺(在城东,明万历九年建)、龙华庵(在城西郊区3里处,明万历七年遍虚建)、一雨庵(在大湾,明天启五年罗定兵备道蔡继善建)、天池庵(在连滩上桥,顺治十八年定峰长老建),此外还有龙井庵、西竺庵、龙蟠庵、梅砰庵(即后来的石门庵)、宝华庵。佛寺山庵多,僧人自然多,多到让光鹫感到有点吃惊,以致晚年时他在《纪梦编年》中说:“西宁称为僧海!”

在西宁众多的寺庵中,光鹫经常去的是梅砰庵,因为那里有一位岭南高僧湛慈。

湛慈名传謜,湛慈是他的字。因为曾隐居在西宁的石门山(即梅砰山),因此以石门为号。湛慈是顺德县龙津冯氏的儿子。据说小时候玩游戏,湛慈就常常用泥沙堆积成佛塔,带领其他小孩围绕着佛塔下拜,盘腿端坐,游戏做得与僧人的礼仪一样。年纪稍大,言行举动稳重、从容,心地仁慈,爱护万物,不苟言笑。认识他的人都说是高僧再世,将来必定能延续佛法并发扬光大。7岁的时候,湛慈要求出家,父母当然不同意,湛慈就整天哭泣,不吃饭,恳求哀切。父母知道不可以改变他的志向,于是送他到本乡的慈度禅院,顶礼膜拜仰素禅师,剃发出家。湛慈在慈度禅院的僧人中年龄最小,但意志最坚强。服事效劳,从事劳作,常常比其他僧人主动。师傅教授佛学理论,他看了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并能自己理解其中的意思,不需要师傅解说。23岁,湛慈到鼎湖山顶礼膜拜云顶老和尚,接受具足戒,在云顶老和尚身边13年,深入钻研佛教戒律和教义,参验考究佛学的义理。因为学习《楞严经》有醒悟,于是立志到各地学习佛教,参悟佛理,广泛向各地大师请教,互相印证。36岁那年,湛慈开始游方各地,第一站到了杭州报国寺,湛慈来这里的目的是听大师讲法。湛慈混迹在众人之中,没有被人发现。一天,湛慈与讲主讨论佛学义理,反复问难,一直追问到精深微妙的问题。讲主十分佩服湛慈,推荐湛慈为副讲。湛慈每次走上讲座讲法,发挥不落言诠,也不违背帝王的旨意,直言指出佛教戒律,无所回避,言简义赅。众僧倾听后,都说是前所未闻,因此远近相传,前来听讲的僧人越来越多,纷纷赞叹道:很少遇到这样精通佛学的高僧!讲主对湛慈说:“你是禅宗高僧,不应该在讲席中久屈,应到佛学造诣更高的高僧那里去参悟,让造诣更高的高僧为你点睛!”讲主把湛慈比作了梵林中的龙。湛慈于是辞别讲主,到南京天界寺谒见觉浪和尚。一见到觉浪和尚,湛慈就知道他是具有学佛、弘法善根的人,于是当面向觉浪和尚提出,留下来参禅佛理。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冬天,38岁的湛慈结束在觉浪和尚处参禅,回到广东,再次来到鼎湖山,辅助二代住持在犙法席,作为庆云寺的监院,管理庆云寺事务6年。

康熙二年(1663年),43岁的湛慈被解除监院职务,于是来到西宁车滘山中,一瓶一钵,隐居潜修。这时候,有一位佛教徒叫麦滋庄的,与其他几位佛教徒请湛慈到梅砰建庵,湛慈于是移锡到梅砰,后来在这里修建了梅砰庵,成为该庵的开山祖。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鼎湖山在犙大师圆寂,众僧推举湛慈为住持。是年农历11曰15日,湛慈被拥戴入主鼎湖山方丈室,住持庆云寺法事6年。清康熙三十年(1691)农历8月初二圆寂。计湛慈一生,出家49年,享年71岁。前后成功劝说100多人出家,300多位弟子跟随他学法。著有《戒录》。

梅砰庵所在的梅砰山即石门山,南面是峭立的石壁,中间有一个洞穴,非常幽深,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好像没有路,但走了几十步后,豁然开朗,另有一番境界。梅砰山到处都种植了梅花,雪花飘落,好像落花一样,冷香逼人。天下名山僧占多,梅砰山也算得上是西宁的名山了。康熙四十年(1701年)担任西宁县知县的李以宁有《游石门庵》诗四首赞曰:

其 一

探梅共指石门庵,暂谢尘劳半日谈。

妒杀山僧无个事,洞天胜处享云岚。

其 二

诘屈层层石腹穿,藤萝翳日树含烟。

南荒最僻泷西地,不信人间小有天。

其 三

危石嵚崎绕画屏,竹梢松鬣上青冥,

阿谁点缀烟霞外,几处凭虚布野亭。

其 四

南北枝头烂漫开,淡红浅晕蕊珠胎。

分明一树桃花放,洞口渔人得入来。

这四首诗的大意分别是:

其  一

因为寻梅我们一起来到了石门庵,

放下公务我与山僧进行半天闲谈。

非常嫉妒山僧没有一点事情要做,

在这洞天胜境中享受山中的云岚。

其  二

大石重叠人从石腹穿过曲曲弯弯,

藤萝遮蔽了太阳绿树笼罩着云烟。

南方最荒远的地方是泷西的西宁,

不敢相信这里景色美丽小有洞天。

其  三

岩石高峻四围是如屏环绕的青山,

竹树尾梢松树针叶高高插入碧天。

谁在缥缈的烟雾云霞之外作点缀?

几个地方的小亭子像是凌空而建。

其  四

南北枝头上的梅花开得如此烂漫,

花苞孕育梅子梅花淡红浅晕娇艳。

水边一树树桃花开放得非常夺目,

洞口的渔人应该进入到这个桃源。

在当时的西宁,湛慈绝对是佛教界的领袖。史载:在西宁众多的山峦中,有很多正直而有德行的僧人,每日都向湛慈学习,又各自在不同的寺院里教化众生。光鹫久闻湛慈大名,因此首先拜访了湛慈。光鹫有《过梅坪赠湛慈老师》诗一首:

远公卜筑得幽奇,削取巉岩作坦夷。

碧甃牵泉通一线,青山邻郭阻千岐。

石门高峻人稀到,梅子酸甜独自知。

手植万松将荫屋,想君从此撤籓篱。

诗歌的大意是:

通过占卜选择在这幽雅奇妙的梅砰山上建庵,

像庐山东林寺的慧远为开出平地削掉了山岩。

庵旁挖了一口水井涌出一线清澈甘冽的泉水,

小庵虽然与县城相邻但没有小路与县城相连。

梅砰山很高很陡很偏僻很少人到这里来拜佛,

满山的梅子只有湛慈老师才知道是酸还是甜。

老师亲手种下很多松树松荫将会把寺庵覆盖,

老师从此在这里弘扬佛法不再寄锡受人羁绊。

光鹫与湛慈大师一见如故,交往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光鹫把心中对佛教真谛的疑问都向湛慈说了,湛慈为了让他参透其中禅理,不遗余力地点拨光鹫。光鹫非常庆幸自己能够遇到良师。

那天光鹫和湛慈在梅砰庵里枯坐,突然听到堂上磐声响起。磬为何物?磐是佛寺使用的一种法器,铁铸,尖底钵状。既可作颂佛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也可敲响集合僧众。光鹫看看这磐,又看看堂上铁铸的佛像。颇有疑惑,问湛慈:“磐和佛像都是铁造的,同是生于山,出于矿,同是进入熔炉铸造,同是进入了佛寺,为什么佛像尊贵,端坐居中,为大众所礼拜,磐却被静静地放在一边,早晚被敲击,难道造物主也有偏爱?又或者是因为世态炎凉?”

湛慈听了,微微一笑,随即回答:“你没听说过忍辱负重的道理吗?佛像开始是铁矿,经过烈火冶炼、融化后注入模子,成了大概的形状,然后工人把缺少的部分补上,多出的部分锉去,用凿子凿出细部,打磨抛光。在这过程中,佛像受尽了折磨,经历了剥皮般的灾难,但佛像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怨恨,自始至终兀然端坐,人们礼拜它,它不会因此而高兴,人们想推倒它,它不动摇。蚊子飞虫附身,不觉得是干扰,苍蝇带来粪便,不觉肮脏,烈日晒背,不觉得炎热,冰雪落下,不觉得寒冷,雷鸣风扫,不觉得害怕。四大非有,五蕴皆空,因此能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天上地下,为佛像独尊,那是因为佛像能忍的缘故。磐却不是,工人把它的中间做成空的,它却不能容物,把它的外表做成圆的,它却不能接受方形的东西。佛像和磐都是铁造的,是同类,磐因此能放在佛像的左右边,也是为了成就磐。但磐完全不能忍,轻轻敲击它,它就砰砰作响,表示它的不平。如此,它要成为佛像这样尊贵是不可能的!”

听了湛慈老师的解释,光鹫犹如醍醐灌顶。于是请求湛慈收他为徒。

未知湛慈是否收光鹫为徒,且听下回分解。

敬告读者

《西宁旧事》以章回体小说形式叙述郁南县从明朝万历五年(1577)到清朝宣统三年(1911)的一段历史。书中以今存的明万历二十年,清康熙六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5本《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所载事实为依据,坚持“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的原则,力图为读者展现这334年波澜壮阔的郁南历史画卷。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西宁旧事》欢迎读者转发。但如果在本公众号外的其他公众号和载体转载、使用,必须获得作者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