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漫谈:通阳不在温,而在补肾阴】

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是中医的根基。阴阳学说有阴阳互根互生的说法,听起来非常玄奥,不好理解,下面举一个刚治的低血压病案,能很好的说明阴阳是怎么互根互生的。

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身体一直很健康,每天早晨都要散步,走很远。近一年以来,走路渐渐走不稳、想要摔倒的样子,走远一点腿就无力,要坐下休息。半年前找我看,当时我认为是小脑萎缩,气虚阳明经不通,用葛根汤合四君子补气通阳,第一周吃了很见效了,老人很高兴,但从第二周开始再吃就渐渐没效了。

后来越发展越严重,不到半年时间竟然发展到整天卧床不起,白天也昏睡:一是无力站起,再者一站起来就头晕欲扑,人也没有一点精神。不得已送到医院住院。到医院一查,是血压太低,90~80/50。

患者还有一个症状是夜尿频,夜尿4/5次。

我辨证后,按肾虚开了7剂以补肾阴为主的方子:麦味地黄丸合桂附地黄丸(去掉附子)。吃了一剂血压就上升了,吃了5剂后血压已经完全正常了:130/80。走路也有劲了,头也不晕了,走路也能走稳了,夜尿也减少到3/4次。

疲乏无力、卧床不起、昏昏欲睡,是明显的阳气不足的表现,但为什么补气通阳的药只能暂时起效?是因为根本病因是阴不足,没有足够的阴,补气通阳只能暂时起效,再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补足了阴,阳气自然就有了——这就是阴阳互根互生的道理。

叶天士有言:“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此案也可以说明:通阳不在温,而在补肾阴。

补充:

低血压,从西医角度看,一种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度不够、或者心脏功能不行,第二种可能是血容量不足。从中医角度理解,第一种情况是阳虚;第二种情况是阴虚。这个患者就是第二种情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