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恐怖片本土化最难的是营造本土的真实感

专访《中邪》导演马凯

《中邪》最独特一点是将恐怖类型片在中国落地,您觉得创作《中邪》时,将恐怖片本土化最难的是什么?

马凯:最难是营造本土的真实感。因为一直受国外恐怖片的影响比较深,比如在人物表演(装鬼的样子)、道具、化妆等。为了能区分来,去花了很多时间调查街头算命和乡间传说。

《中邪》中的恐怖气氛弥漫得很出色,关于恐怖的气氛、情绪和观众带入,您是怎样考虑的?

马凯:当时大量的搜集有关伪纪录片手法拍摄的电影,比如《女巫布莱尔》。为了感受恐惧,夜里看很多去鬼屋的综艺节目。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环境比较了解,所以比较了解哪些能营造出恐怖的真实感,让观众更容易带进去。

《中邪》首先是类型片,对于类型片您觉得什么样的类型片好看?

马凯:首先把类型的要素抓住,比如恐怖片要素就是,吓人。如何能让观众看到以往不同的恐怖,这是很重要的,然后再是情节上。我个人觉得只要把类型的要素拍好,就是一个合格的类型片。

中国恐怖片相对西方恐怖片,有什么优势、弱势?

马凯:中国恐怖片的优势在,我们有很多古人传下来的鬼怪书说,比如《聊斋志异》。可以让我们探妍,改编。我们的弱势在,人家西方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看了很多恐怖片,可以简单谈谈世界各地恐怖片的差异么?

马凯:相对而言欧美恐怖片看的多,日韩、泰国也看。

日本恐怖片风格是很压抑、很阴郁的,对恐怖片的理解延伸到对人的影射。《鬼谈白景》很厉害、很稳,没有杂七杂八的东西,但拿捏恐怖的元素很到位,尤其前几个恐怖故事。我第一次看《午夜凶铃》的时候,受不了,太很吓人了,但我没想到它的故事特别强,本以为只是很吓人。

韩国恐怖片里演员的表演,是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你会觉得脱离了一种现实感。泰国我印象最深的是《鬼影》,骑在背上的那段太精彩了。

泰国还有一部特别有名的恐怖片《惊魂鬼片厂》,它是尝试了恐怖和喜剧的一种结合,它对于喜剧的点非常有意思,特别好玩,我后面也会大胆去尝试做一部恐怖喜剧。但泰国恐怖片的问题是,是为了恐怖去设计恐怖,而不是为了故事去设计恐怖,为了吓人而吓人,故事性不是很强。

欧美是我最喜欢的,很多恐怖片都是以现实作为切入点,欧美的表演不像日韩那种死气沉沉,或者故弄玄虚,欧美恐怖片里的表演是最接近于人正常状态的表演。他们对于恐怖的理解是以现实作为切入,会有很明亮的屋子、会有阳光、会有白天,就像生活中那样,更接地气。

|首发于《看电影》戛纳电影节国际会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