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弓

吾等末学,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发扬我中华国粹,振兴光大我中华射术!

关于选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与君共勉之!

前言

前一阶段,又有人问我,该怎么选择自己的弓箭,今天我在这里就跟大家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由于我们大家现在接触到的弓箭参数,完全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英制标准,弓的拉力用“磅”为单位,箭的重量用“格令”为单位,拉距用“英吋”为单位,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换算到我们自己所熟知的重量单位(克、市斤及公斤)及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加之我们国家文明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的计量单位都不相同,根据古书的记载,弓箭所用的单位石(dan)和力,又该如何换算到现在的计量单位?所以,对于古代战弓到底多重,不少人也无从知晓,更无从判断自己使用的弓箭在古代是属于什么级别(软弓、骑射弓,步射弓),也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使用多重的箭,才能与自己的弓相匹配。

为了大家能够清楚这方面的知识,我把这方面的知识做了一些总结和归纳,方便大家学习、参考。

一、英制与中国的重量和长度的换算

一磅为0.45359237公斤,也就是约为0.45公斤。

一格令为0.0647989克,约为0.065克。

中国的一公斤等于两斤,一斤等于500克,等于1.1023磅。

一英吋等于2.53999......厘米,也就是约为2.54厘米。

根据以上换算,我们举例说明:我使用的是拉距在28英吋时,拉力为35磅的弓,换算过来就是,拉距时71.12厘米,拉力约为15.75公斤(31.5斤)。

我习惯是大拉距的方法,并且前手知镞,用85厘米的箭长,减去2厘米知镞,我的拉距是83厘米,也就是约为33.5英吋,按照拉距增加一英吋,拉力平均增加2磅计算,我满弓的的拉力增加了11磅,也就是增加了4.95公斤,我的实际拉力就应该是15.75+4.95=20.7公斤(41.4斤)

二、弓的拉力与箭的匹配

俗话说:“弓父、弦母、箭为子,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就是告诉大家,箭不但长度要和你的拉距相匹配,箭的重量也要和弓的拉力相匹配,拉力增加,箭重也要增加,箭如果过轻,发射时,大量的回弹作用力会作用在弓臂上,会对弓的寿命产生影响。箭如果过重,箭的飞行距离会变短。

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使用箭的长度,是根据自己射法的固定拉距来定的,以我为例:我使用箭支的长度是在我满彀的状态(骨骼支撑),靠位在“口吐翎花,耳听劲弦”,前手知镞的情况下,测量出是85厘米,这就是我拇指大拉的箭长。

箭的重量最低标准是每磅拉力7格令,一般情况下,每磅拉力在10格令左右最为合理。以我使用的弓为例,拉满为46磅,我使用的箭就应该不小于322格令,也就是约21克的重量,这是最低标准。最合适的箭应该是460格令,也就是29.9克左右的箭是最合适的!

我们在选择碳箭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数值,那就是“挠度”,代表着箭杆的软硬度,标号越高,箭杆越软,箭杆也就越轻;反之,标号越低,箭杆越硬,箭杆就越重。参考上面的计算公式,你们就知道该选择多少挠度的箭了。再通过调整箭头的重量,你们就会得到最适合自己的箭。至于竹木箭,直接关注箭支重量就行了。

三、箭羽的选择

俗话说:“弓父、弦母、箭为子,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就是告诉大家,箭不但长度要和你的拉距相匹配,箭的重量也要和弓的拉力相匹配,拉力增加,箭重也要增加,箭如果过轻,发射时,大量的回弹作用力会作用在弓臂上,会对弓的寿命产生影响。箭如果过重,箭的飞行距离会变短。

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使用箭的长度,是根据自己射法的固定拉距来定的,以我为例:我使用箭支的长度是在我满彀的状态(骨骼支撑),靠位在“口吐翎花,耳听劲弦”,前手知镞的情况下,测量出是85厘米,这就是我拇指大拉的箭长。

箭的重量最低标准是每磅拉力7格令,一般情况下,每磅拉力在10格令左右最为合理。以我使用的弓为例,拉满为46磅,我使用的箭就应该不小于322格令,也就是约21克的重量,这是最低标准。最合适的箭应该是460格令,也就是29.9克左右的箭是最合适的!

我们在选择碳箭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数值,那就是“挠度”,代表着箭杆的软硬度,标号越高,箭杆越软,箭杆也就越轻;反之,标号越低,箭杆越硬,箭杆就越重。参考上面的计算公式,你们就知道该选择多少挠度的箭了。再通过调整箭头的重量,你们就会得到最适合自己的箭。至于竹木箭,直接关注箭支重量就行了。

四、结尾,我们说说弓的拉力

在历史记载、考古资料或小说演绎里,古人的弓都是很变态的,动辄就是几石、几百斤。在先秦人眼里,能开三石的弓根本不算什么,折算到今天,大约180斤或200磅,放眼世界,当世之人,几人能开?《新唐书》中记载,张世贵、王忠嗣用的弓拉力为150斤,唐代的一斤约为现在的660克,也就是说,折算到今天大约是200斤,220磅左右。《宋史》中记载,名将岳飞可挽弓300斤......这些记载都能够吓死现代人。

其实是古人与我们现在测量弓的拉力方法不同,我们测量是在弓上弦的状态下,不同拉距下拉力的数值。这种方法是在明代以后才用的方法,而在此之前,测试的方法是在弓不上弦的状态下测量的,这在《周礼注疏。考工记》有记载,但是具体方法以无人可知。

据明末《天工开物》中记载,战弓的极限为今天的160磅,最低56磅。清代武举考试射箭拉力:骑射为3力,也就是36磅,步射为5力,也就是60磅左右。能开7力的人几乎是百里挑一。但是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清弓大多是在拉满3尺(约96厘米)的情况下测力,与我们今天不一样。举个例子,我的在28吋(71厘米)拉距下35磅的弓,如果能拉到96厘米,也有近60磅的拉力了。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清代战弓,最低标准步射弓为80磅,骑射弓为60磅,猎户用的软弓为40磅,具体那种是最正确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以前的职业军人靠弓箭吃饭、活命的,我觉得明、清两代的数据还是靠谱的。

文字:烈羽Master

排版:潘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