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的出社交资本的品牌,才拿得到流量的红利

如果我告诉你,2020年每天人均接收的信息量是2000年的二十倍,你是不是会感叹:流量革命的时代到来了?

时代一直在变化。屏幕前的所有00前,应该都有过曾经没有手机可玩,蹲在厕所里看洗发水的配料表的经历,而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一打开手机,任何你想看的内容数以亿计,只要有电有WIFI,你想要的就永远不会有尽头。

归其原因,不是流量真的变少了,而是在流量汹涌了20倍。时间,却还是一天24个小时,一秒都没有更长过。

眼花缭乱的内容使得受众接受信息的耐性越来越差,更别提让任何一个人静下心来再为你进行一次传播了,哪怕只是动动手指。

2019年初,直播答题在春节期间席卷了一波朋友圈。看似是一个小小的“风口”,其实为“品牌花钱购买用户的时间”这种模式,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当下品牌面临的流量矛盾:内容越来越多,流量也被分的越来越碎片了,而每个人进行二次传播的门槛越来越高,想要被认可再形成点赞或转发,品牌传播的成本越来越高。

然而,面对上述情况,大多品牌并没有有效的应对方式。购买流量的方式依旧是“房地产大法”,优质的位置、成片的位置、成片的优质位置。

这一点上,“财大气粗”的汽车企业尤甚:他们没有意识到传统广告的投放效果越来越差么?他们没有发现主流汽车媒体的线索越来越假么?他们没有看到更多的汽车媒体“笔头子”越来越水么?不,他们都知道。只是目前全行业没有更好的解决手段,所以“先投着”。

对于动辄上亿预算的车企来说,一些合理的流量浪费实属“常规操作”,毕竟行业如此,玩法只有一个字,就是“砸”。你砸500,我就砸1000。砸品牌力,砸产品力,砸渠道,砸流量,砸广告投放。

整个行业就像是《三体》的“面壁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突然出现了一个“破壁人”。

面对舆情“接化发”

化解危机全靠“中国功夫”

每每到年底,各个企业都会有一些常规的投放操作,各种跨年晚会、大电影、娱乐节目等等。但是,今年我们看到了常规里面的一个“不常规”,而故事就从一条微博开始……

前因后果:12月15日,作为“腾讯视频星光大赏”节目明星接驳用车赞助商的北京现代发布了一条推广性、福利性的微博,“揪热门转发前3名小伙伴送星光大赏门票”。谁也没想到这样一条平平无奇的微博被转发、评论、点赞了如此之多: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次爆炸,传播量几乎达到了25亿次。

哪怕是人尽皆知的品牌蓝V,面对这样的流量,也是罕见的。

深究其因,这次流量的集中爆发,是与某顶流明星有关。自“227”事件以来,该顶流一直是互联网流量的风口浪尖,尽管星光大赏的官博没有放出其要参加此次《星光大赏》的消息,但身处流量漩涡中央,顶流明星还是带动了整个事件的波澜。真粉与黑粉在这条微博下集中混战,转发数量就突破了百万,然而此时的北京现代“何其无辜”。

不过,北现官方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危机乱了阵脚。满屏的“哇好多买你家车的粉丝,我还是不买了,被人误会我是粉丝,多侮辱我啊”这类过于直白的表态都是事小的,甚至出现了网友因北京现代“支持”明星向北汽集团专用投诉渠道反映的情况。不得不说,这对于北京现代来说压力是比较大的。

这种时刻,如何说,怎么说,说什么。每一个问题都是悬在品牌微博运营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任何发言,不容有差。

经过小编的目测,北现应该是在当天使用了两个策略:

  1. 冷处理:面对无厘头的情绪轰炸,官方并未进行正面回应来加深舆论态势,扩大讨论维度。在流量庞大而舆论明显对立的时刻,偏袒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对品牌的二次伤害。
  2. 寻找合适的时机输出品牌诉求:在官方服务400受到网友轰炸后,22:00官方发布微博:

北京现代的“回应”看似简单,似乎在说车主400的事。但其实隐藏的含义是:

  1. 北现以客户需求,客户服务为首要任务,任何情况都不可影响为客户提供服务。
  2. 这次声明,委婉的回绝黑粉的话,但是黑粉又很难挑出刺来。与此同时,也并未伤害到 “维粉”。巧妙的转移了舆论的话锋,将话头转移到了北京现代对车主的责任感上。

此举立刻扭转了局面。

就结果来看,北京现代本次事件收获的流量无疑是巨大的,尽管有黑有捧,但想必会使北京现代获得更多的关注。尤其北京现代高情商的回应更为其加分,成功的将一场舆论危机转化为了“现代在自身遭受舆论漩涡时仍将车主服务,车主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品牌形象。

此次事件中对立的两方,也都在声明中得到了现代对事件的态度,事态并未升级,反而为“维粉”再次争取到了一波高社交资本输出,再次交出了一个高流量高传播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成功。

所以,在现在的传播语境下,品牌方对流量和传播的理解,必须有一个“范式转变”:流量的起点,不是“位置”,而是“用户”。

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现代官方对流量的强大掌控力,同时,昨天现代#气运联盟真开上车了#这条微博,现代也巧妙的抓住了胡宇桐粉丝们对追星背后的社交资本的青睐,再度交出了满意的传播答卷。

从评论的来看,现代巧妙的为“气运联盟”的粉丝们进行了一次社交资本的“情绪捆绑”,利用“伊兰特7”出众颜值,豪华内饰,超强实力的特性巧妙捆绑胡宇桐自身特质,让粉丝不再“白嫖”明星社交资本,成为一场捆绑品牌的“双应援”。

小编觉得,在现代最近的几波内容操作里,能简单的看到未来几年公关的样子:

  1. 信息窗口期短的解决之道:单刀直入的给你社交资本,让你“为自己”进行传播。

  2. 舆情控制难度增加:留存每个人发表观点的空间,但恪守品牌价值底线,并用此转移话锋,让流量为己所用。

  3. 不仅仅如此,PR甚至需要替每一个传播者想清楚在传播过程中如何增值自己的社交资本:将“伊兰特7”与胡宇桐自身的特质相结合,输出“双应援”文案,最大限度的增幅传播价值。

这些,都是这两条微博中,让我们看到的,值得学习的地方。

教科书式营销背后的转变

做事的方法可以学习,做事的方式更值得我们深思。

北京现代能打出这一波“神仙”般的营销操作的背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相比其他内容,“创新营销”可以算得上是车企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用正确的姿势去拥抱新技术、找到适合自身的新营销模式,从而迅速找到流量源,通过用户互动,最后促成转化,是众多企业思考的重点问题。

在汽车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怎么去打造一部好车虽然有先例可循,但品牌营销的方式却由于企业特质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面对新的营销环境,汽车品牌需要将用户互动能力,或者说数字化用户运营能力,升维至战略高度。

北京现代显然早已深谙其中的道理,通过数字营销找到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向消费者说明“我是谁”完成向消费者说明“我们是谁”的转变。在北京现代看来,汽车品牌从不缺用户,缺的是与用户互动的能力。和产品一样,用户情感同样是需要时间和巨大的财力去慢慢打磨的,而这一点恰恰是大部分车企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的关键点。

除了在产品技术上的加持外,北京现代把用户情感经营看得更重,或许在未来,现代车主和北京现代的关系将不再是简单的用户和品牌的关系,而是升级成了粉丝和偶像的关系。

说到这里,你看明白了吗?当你还在讲产品讲技术,针对一个个市场或者一个个平台进行营销时,你的对手却已经在针对用户进行情感式互动式的营销了,进而不断加深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链接。这或许才是这场教科书式营销背后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