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中秋节 徐铁猊

北京晚报 | 2021年09月13日

徐铁猊

  中秋佳节,品尝的是月饼,观赏的是满月,珍惜的是团圆。赏月之时,古代的无数文人骚客,有感而发,给我们留下大量佳作,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如今翻阅这些优美的篇章,仍会惊叹不已。

《桂花月兔图》扇页清 李世倬绘 故宫博物院藏

  月亮是诗人最钟情的题材

  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多到不可胜数。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就有一首《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首诗以月起兴,描绘了心爱女人的姣好容貌,也写了内心在追求爱情中的焦躁心情。诗中的僚、懰、燎是形容人的容貌美好,而悄、慅、惨则是指诗人的内心不安。

  月亮之所以会被诗人所钟情,是因为在天体中,月亮最为变化多端,它有盈亏圆缺,它有新残朔望,有上弦下弦,它满月如盘弯月如弓,它还有红月如血……在我们这个农业国,月亮还与历法、节令、劳作、经济、社会交往以及阴阳学说等各个方面都有密切关系。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事,譬如庙会、集市都是按“月”举行的。在月光如洒的夜晚,有很多农活也都可以进行。

  人们喜爱月亮,把很多美好的传说都寄托在它身上。关于月亮的传说起源很早,在屈原的楚辞《天问》中就有月兔之说。除了月兔,还有嫦娥、吴刚、月桂、金蟾、广寒宫……其实不单是诗人,整个民族的想象力都交集于此了。

  由于对月亮的喜爱,人们给与月亮好多名字,比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华、桂魄、蟾蜍、顾菟、婵娟、玉弓、玉桂、玉钩、玉镜、冰镜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将月亮称作白玉盘的。用字不直说而用代字,这种情形在古诗词中是大为流行的。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对此,王国维颇不以为然,他以周邦彦词《解语花》中“桂华流瓦”为例,说境界虽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后演变成了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祭祀仪式。现存文献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唐诗咏月贵在意境

  汉代已有过中秋节的习俗,但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得到官方的认可,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代帝皇中,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传说就和中秋节有关。相传某年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后,步入月宫。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从月宫归来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

  在我们熟悉的唐代诗文中,有很多中秋赏月、饮酒、赋诗的习俗。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赏月吟诗之风大兴。

  在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中,至少有四首都写到月亮,比如《明月皎月光》《青青河畔草》《孟冬寒气至》《明月何皎皎》等。在以月亮为题材的古诗中,李白的一首《月下独酌》是非常有名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首诗中,李白再次给我们展示了他恣意的潇洒和漫无边际的想象。文字间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意,让读到这首诗的人都有所动。

  当然,与月亮相关联的诗中,李白的《静夜思》更为出名,达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把思乡情与月联系在一起,成了每个远离家乡之人的共同情感。诗中的“床”是有争议的。李白还有一首诗也写到了“床”,《长干行》诗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样的句子。这两个“床”都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床,有学者认为应该是一种类似马扎的坐凳,还有人认为是井栏,因为在《康熙字典》中,对于这个“床”字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井干曰床”。

  从咏月的意境来说,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给人雄浑阔大之感。与“海上生明月”一样,张九龄的“孤鸿海上来”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一首《八月十五夜玩月》是具体写中秋之月的: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这首诗不单把中秋月夜的情景写得十分真切,还在最后发出了天道恒常、世道沧桑的感慨。刘禹锡一生坎坷,他的很多诗里都会有类似的感慨,比如《前度刘郎》,比如《西塞山怀古》,比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举杯对月图》扇页清 樊圻绘 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兄弟词说中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苏轼有一首词《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据说这首词是苏轼为与弟弟苏辙重逢所作。团圆固然美好,但终须离别又引起无尽伤感。苏轼与苏辙感情至深,他的另一首词还是写中秋月,也是写给苏辙,这就是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某种意义上讲,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由创作者与读者、观赏者共同完成的。特别是诗词这种高度概括的作品,观赏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也就都会有不同的“作品”被共同创作出来。而这就是“诗无达诂”的奥义所在。比如这首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篇首已说明是写给苏辙的,是写兄弟之情,但更多人愿意用在男女思念之情上,却又何妨?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苏轼词中的“婵娟”指“明月”。“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人把古人诗词内容作另外解读的为数不少。比如《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本是写战士间盟誓的袍泽之情,后人则用来形容男女之爱情,却也更为贴切。

  苏轼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他离京赴徐州任知州,苏辙与之偕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任职,于是苏辙在临别前写下《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作为宋词代表人物之一,苏轼的词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他与兄弟苏辙词说中秋的佳作,永世流传。.

(0)

相关推荐

  • 【中秋词鉴赏之一】天涯共此时——苏轼《水调歌头》词新解

    天涯共此时--苏轼<水调歌头>词新解 作者:天津大学 刘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 ...

  • 苏轼5年间写下3首中秋词,从最美好的中秋祝福到最凄凉的中秋感叹

    1076年的中秋,是苏轼到达密州做官的第2年.为了能离胞弟苏辙更近一点,苏轼主动要求到密州做官. 然而这一年的中秋,41岁的苏轼与胞弟分别已经7年了,这一年中秋他们仍然未能团聚.中秋佳节,苏轼面对一轮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意思?

    讨论重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意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什么意思? 一般平常人的思路是:我端着 这酒杯,举过头顶,试问青天 明几时才会出现? 一定会把" ...

  • 【中秋专辑】姜思学:《中秋话月》

    [总第033102期]      值此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在场文学平台编辑部以及驻场作家.文友恭祝亲爱的读者朋友:   中秋快乐!阖家团圆!!万事如意!! 在场文学平台编辑部 二零一七年十月四日  中秋 ...

  • 天仙妙笔话中秋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

  • 诗词里的中秋节

    中秋佳节,品尝的是月饼,观赏的是满月,珍惜的是团圆.赏月之时,古代的无数文人骚客,有感而发,给我们留下大量佳作,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如今翻阅这些优美的篇章,仍会惊叹不已. <桂花月兔图>扇页 ...

  • 诗词里的夏衣,白团扇子藕丝衫,细腰美人藕丝裳,藕丝能做衣裳?(李贺、元稹、唐·徐寅、陆游、宋·周紫芝、宋·杨万里、宋·赵文)

    诗词夏衣七首:藕丝香且柔,藕丝衫子柳花裙 藕丝可以做衣裳吗?虽然荷花的根茎都有无数细小缠绵的纤维,理论上凡是纤维都可以织布做成衣裳,但是在江南水乡,盛产荷花的地方,从来就没有用藕丝织布的传说.想想也是 ...

  • 徐邈:有个典故一直在诗词里伴我左右

    假期已经余额不足,开篇依然要提及出行以及即将出行的小伙伴们要做好防护呀.本篇依然是关于徐邈的诗词,共计32首,这是余下的16首. <酒诫> 明 苏葵 银瓶金醴十分斟,三爵从来不易禁.中圣偶 ...

  • 有一种美,叫诗词里的遗憾

    有一种遗憾,是明明相爱,却天涯相隔-- 有一种遗憾,是没有勇气,请你留下来-- 有一种遗憾,是一见倾心,却杳无音信-- -- 在人的一生是中,总会经历遗憾,不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今天,我们来看看诗词中 ...

  • 诗词里的笑容,宛若春风

    古龙说:若是能让他人笑一笑,做一点傻事也是美好的. 微笑,就像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让我们的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长恨歌> 白居易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 ...

  • 诗词║诗词里的美人,所谓古典美都在这里。

    沉鱼落雁鸟惊喧,闭月羞花花愁颤,诗词中的那些女子,个个令人惊艳.中国古代诗词对女性十分偏爱,从<诗经>开始就描写了大量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或美丽,或多情,令人印象深刻.诗词因为她们的魅力 ...

  • 立夏 | 诗词里的五月,原来这么美

    悉数春夏秋冬,就五月最美.四月绵雨把五月的天空洗得剔透,没有尘埃,蔚蓝至极.瘦红肥绿的山川,把五月点缀的恰到妙处.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草木繁盛的五月,阳光和煦,清风醉人,所有的风景皆可入诗.让我 ...

  • 最难忘怀的是,诗词里的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 ...

  • 诗词里的美人,所谓古典美都在这里

    沉鱼落雁鸟惊喧,闭月羞花花愁颤,诗词中的那些女子,个个令人惊艳 中国古代诗词对女性十分偏爱,从<诗经>开始就描写了大量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或美丽,或多情,令人印象深刻.诗词因为她们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