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执行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导语:
我们杜绝将资源浪费在行政体系上的做法,摒弃所有仅有美丽外壳的计划与预算。——杰克·韦尔奇
没有哪一个企业不希望自己的公司永葆青春,充满激情。让我们回首历史,看看一些有名的企业,是如何做到这些的。GE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超级企业,一百多年前它曾和十几家公司一起作为道琼斯指数股。然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那十几家公司中也只有GE仍然是道琼斯指数股,是什么使得GE能基业长青?原因很多,但无疑,卓越的企业执行力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GE执行的有力推动者之一就是韦尔奇。韦尔奇有过一个著名的领导者4E公式:有很强的精力;能够激励别人实现共同目标;有决断力,能够对是与非的问题做出坚决的回答和处理;最后,能坚持不懈地进行实施并实现他们的承诺,也就是执行。
韦尔奇在《赢》中这样写道:
其他三个“E”我们总是能轻易的明白,第四个“E”也好像是水到渠成,但是好些年以来,其实我们在GE只关注到了前三个“E”。很多人以为,能具有前三个“E”的品质的人就已经相当好了。也因此,我们选拔出了很多,有数百名员工,并把他们归结为前三个类型。然后,很多人走上了管理岗位。
想想那个时候,我经常去参加一些业务会议和一些管理论坛,同行的还有GE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老板比尔·康纳狄。在评议会上,我们经常会查看一些管理者的资料,那上面有每一位经理人的照片、他的老板所做的业绩评定,另外,每个人的名字上都画有三个圈,分别代表上面的一个“E”。这些圆圈会被涂上一定面积的颜色,以代表该员工在相应的指标上所展示出来的实力。例如,有的人在“活力”上面可能得到半个圈,在“激励”上面得了一个圈,在“决断力”上面得到1/4个圈。
在对上面这些人进行考察之后,我们从中西部地区乘坐飞机出发,飞回总部。比尔一页页翻看那些厚厚的“很有潜力”的员工的资料,发现它们大都有三个被涂满的圆圈。于是,比尔转向我,“你知道,杰克,他们都是这样的出色,但我能肯定,我们肯定遗漏了某些重要的指标。”他说,“实际上,通过调查,他们中的一些人的成绩却很是不好。”
被我们遗漏的东西正是执行力。
结果显而易见。你能拥有奋斗的激情,懂得如何去感染每一个人,能够不断的进步,有出色的分析能力,还能够做出坚决的判断,但你可能依旧不能跨越终点。执行力是一种专门的、独特的技能,它意味着你要明白如何去做,要有决然的毅力去付诸于行动,而且不能退步。在这其中,你可能要受到很多的非议,阻力,迷茫,模糊,甚至是上级的阻挠。有执行力的人非常明白,“赢”才是结果。
这就是韦尔奇,当年,他从GE的最基层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一步步的走到GE的首席执行官。他完好地展示自己特立独行却又行之有效的管理论,矢志打破GE这个多元帝国的官僚主义,以强硬作风、追求卓越的理念推动GE业务重组,构筑“数一数二和三环”战略(核心、技术、服务),实现通用电气公司“6σ管理、全球化、E化、听证会”的四大创举。
韦尔奇曾经立下宏志,要用自己的管理方式,让通用电气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公司”的战略目标,他明确地向所有GE的员工发出了号召,并且作为一种人生的准则:
直截了当:明确、坦诚地传达需要完成的任务。
不出人意料:始终如一;不要隐瞒重要问题。
用事实说话:应该提供做出战略选择的依据,包括数据。
信守诺言:要言行一致,否则将失去信任。
从韦尔奇的故事,以及他向员工传达的指导思想中我们可以肯定,优秀的“执行力”对于成就GE可谓是居功至伟。
正是这种对执行的执著成为他出任CEO后一切改革的源动力。他历经旧体制的层层曲折,深知哪里是最阴暗的深处,哪里有无所事事的敷衍,哪里是最殷切的盼望,所以,大刀斧所到之处,必斩而后快,且绝不手软。为此,他曾有“中子弹杰克”、“美国最强硬的老板”之称。
《执行力》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和伯恩,曾经讲过执行力的效果的故事。他们在其中叙述了施乐公司因缺乏果敢而有效的执行力而使得公司陷入困境。
提起施乐公司,大家就很自然而然的想到复印机,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历史悠久的企业曾经一度差点被一家日本企业淘汰,因为日本复印机制造商推出的复印机的销售价格仅相当于施乐公司的生产成本。正所谓祸不单行,在世纪之交,施乐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长时间收入停止在原来的基础上,效益出现亏损。而且其上市的股票价格一度从63美元下跌到7美元。“世界头号复印机生产企业濒临破产”的传言风声四起。
为了扭转局面,公司提出一个新的改革方案,即大幅度削减生产成本的开支,减少日常管理费用,同时减少市场供给以及业务的规模。除部分销售人员外,不再招收新的员工,减少薪金的开支。
此外,公司还主动出售部分资产,其中包括一些公司的核心资产,以积极的缓解在外界看来要覆灭公司的困难。虽然这样,这些措施仍无法使施乐彻底摆脱所面临的困境。因此公司决心采取一项根本性的措施,那就是仿效IBM20世纪90年代在郭士纳的带动下进行的改造。为了获得他曾经的改造计划,公司在1997年聘请了曾经长期跟随郭士纳的助手里克·托曼出任公司的首席营运官。1999年4月,托曼升任首席执行官之后,开始进行一些大刀阔斧的重组计划,目标是将施乐公司彻底改造成一家像IBM的企业,出售“解决方案”——软件、咨询及文件的制作和储存,而不仅仅是像现在这样保守而又呆板地生产和销售利润日趋降低的复印机。
这是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改变,但公司不仅仅是为了这些才请他过来的,施乐公司更需要的是如何在运行过程中具体实施与执行,也就是说施乐公司应如何将战略、人力与企业运作协调和整合起来。在托曼的指导下,一些优秀的推销员被调离了他们熟悉的业务地区,并被放在了集中化关注工业企业的推销模式小组中去,很多推销员失去有利可图的地域,失去了与老客户的联系,而这些推销模式小组为企业所提出的建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托曼还试图将36个开票中心合并为3个,以此来减少机构的臃肿,以便降低经营成本。急剧减少的开票中心,给推销员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要花费大量精力确认这些订单已经开出了发票并且是否按时交货。更加失败的是,在产品销售旺季的时候,托曼却下令大幅降低许多产品的价格,这使公司的情况变得更糟,因为这样做虽然暂时增加了营业收入,但同时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赚回的利润还常常不够成本。总之,这些执行措施使得整个公司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连公司的周转资金都捉襟见肘了。面对竞争对手毫不留情的进攻,施乐公司继续滑坡。
在万分紧迫的情况下,公司又下了很大决心,决定解雇托曼,重新启用阿莱尔(施乐公司董事长,既是托曼的前任又是他的继任者)。半生心血都花在施乐公司身上的阿莱尔是从该公司一个不起眼的小员工提升到公司顶层的。在他的感人至深的号召下,公司的各个阶层的经理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忠诚。但是,事实上他也并不是一位特别有执行力的领导者,而且与托曼一样,他缺乏实际经营经验,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能成为他最有力的优势。很明显的,他也没能制止公司的颓势。结果公司失去了大片的市场,而且,托曼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他的问题却都浮出水面,呈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可想而知,阿莱尔也受到了批评。这种在执行力方面表现出来的软弱现象一直延伸到施乐公司的董事会。董事会里充斥着大量的政界要人或者在彼此公司中担任董事的人。施乐公司缺少的是懂得如何在一个混乱的技术变革时代对一家企业改造的管理人才。
其实很多情况下,面临像施乐公司一样的问题时,很多领导人也会束手无策,习惯于借鉴和运用别人的经验、理论,然后生搬硬套地运用到自己的身上来,并希冀由此而带领公司走出困境。然而,期望的结果往往难以实现。因为在此过程中,中途接手的领导者经常会理不清头绪,以至于导致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引起改革的失败。可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执行力,最好的战略、员工或者管理工具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此时的施乐公司来说,真正需要的是上下达成执行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就必须亲自参与到企业中,从中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出合适的理论,并坚决地落实决策于企业的具体行动中。
管理实践:
一个公司的效率不在它的大楼,也不在它的人员,更不在它的会议,而在它的贯彻力度。韦尔奇所说的执行力,指的是无论企业的领导还是管理者,在对待大大小小的决策和文件中,都要坚持贯彻。正如我们常说的,“光说不练假把式”。执行力的重点在于执行,也就是行动起来。无论你年纪多大,命运怎样,生活怎样,立即行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实现目标,永远都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