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地本愿寺(东京)

筑地本愿寺本不在计划内,是去著名的筑地市场路上无意中经过的。

第一感觉,这能是日本的寺庙吗?

没错,大门前写着呢,筑地本愿寺。

本愿寺的西边马路对面,就是著名的筑地海鲜市场,不过已于2018年10月迁走了。

要说筑地市场和筑地本愿寺,哪个更有名,肯定是跟吃有关系的更吸引人,那哪个更早呢,无疑是筑地本愿寺,而且筑地这个词与这座寺庙也有很大的关系呢。

那就说说筑地和筑地本愿寺的来龙去脉吧。

先说筑地,从字面理解就是填海造地而来。这还要从17世纪东京(当时还叫江户)的一场世界级大火说起。

筑地本愿寺的前身,是京都西本愿寺的别院,当时位于现在的浅草寺南不远,始建于1617年,属净土真宗本愿寺派。

1657年3月,江户发生了一场大火,史称“明历大火”,据称是世界三大火灾之一。另两次是公元64年罗马的大火(即传说中尼禄嫁祸基督徒的那次),还有一次是1666年的伦敦大火。

据主流说法,大火是因为一个16岁少女的葬礼而引发,大火不分贵贱,将江户三分之二烧毁,包括德川家的将军府,死亡人数达十多万人。大火发生后,江户幕府对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并重建,不过,本愿寺在原址重建的请求没有被幕府批准。

于是在1679年,新的寺院地址就选在了在当时算是偏僻荒凉的这个地方,因为是用建筑废料和垃圾填海填出来的,所以称“筑地”,这些建筑垃圾可能是江户重建所产生的。

新的本愿寺,始称筑地本愿寺。随着寺院的建立,一些信徒的墓地也选在了这周边。最初的寺院周边什么也没有,慢慢地形成了以寺院为中心的地区。寺庙高高的屋顶一度成为进港船舶的参照物。

到了19世纪,筑地基本成了外国人居住地和海军住地。著名的筑地市场更要比寺院晚两百多年。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寺院虽然没有倒塌,但却毁于地震引发的大火。

后来,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法主(宗派的最高教主)大谷光瑞,请他的好友,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教授伊东忠太,重新设计寺院建筑。京都的平安神宫也是这位伊东忠太设计的。他在中国台湾和朝鲜也设计过一些殖民特征的建筑,不过都被拆了。

1934年,这座印度天竺风格的本堂建成。内部是钢筋水泥结构,外观是大理石,并装饰有许多石雕。其实寺院过去的面积非常大,重建后就只是这座本堂了,不过很多功能都集中在一起了,有点像教堂。

现在进去看看。

大门上方的彩色玻璃,肯定是有受到教堂的影响。

内部的立柱和横梁都是用钢筋水泥模拟木建筑的样子。不过又与京都西本愿寺法堂的内部有些相似。

供奉的应该是净土真宗的本尊,阿弥陀如来。

装饰倒是金碧辉煌的。

如此多的座椅,还真是像教堂。

居然还有管风琴,不知道佛教音乐用管风琴演奏出来会是什么效果。

里面还有很多其他功能的房间,最多的有三层。

寺院前广场上有个亲鸾圣人的立像。亲鸾是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创始人。

寺前巨大的广场。

手洗亭也没有亭。

筑地本愿寺的西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