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六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17篇原创作品

本文约2700个字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燕国太子丹,本是一个寂寂无名的乱世落魄太子,基本属于志大才疏、无所建树之辈,而且性格偏执好斗、心胸狭隘自私,但是因为勇于任事,亲自导演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而名垂青史。甚至后世很多人把他视为不惧强暴、勇于反抗、坚持斗争精神的代表。

我们现在回看太子丹的故事,似乎在一个困境中包含着希望,苦难中孕育着伟大的故事。但仔细去分析,太子丹更多的是匹夫之勇和贪慕虚荣,刺秦计划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南柯一梦。他不愿正视燕国与秦国的差距,也无力改变燕国走向灭亡的现实,心中反复念想的只是个人被秦王“小视侮辱”,心里只想着要“杀嬴政”报仇,于是把自己和国家的未来,都寄希望于“刺杀”这样一个极小成功概率的事件,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恐怖主义。

我们可以向前一步思考,假如这次“刺杀”成功了,那太子丹就能够找回威信尊严吗?燕国就能够长治久安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嬴政被刺杀了,秦国会很快选拔出另一名君主,即使这名君主软弱无能,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也只能是悬赏幕后主谋,发兵攻打燕国,为上一代君主报仇雪恨。因为这是所有新君主建立个人权威和平衡嬴政旧臣情绪的政治需要,而且他心中甚至会想,幸亏有了太子丹的“刺秦王”,才有了自己的“当秦王”。

“弱国无外交”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无论“刺杀”结果如何,太子丹都亲手缔造了自己的悲剧,逃脱不了死于非命的下场,而且加速了燕国的覆灭。

太子丹走偏的路,犯过的错,我们很多人今天依然在重蹈。

燕国太子丹,战国末期出生于燕国蓟城(音如即,今北京市西南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生年不可考,姬姓燕氏,燕王喜之子。

少年时丹曾在赵国做人质,嬴政也出生在赵国,据传说两人少年时不仅相识,而且交好,两人各自回国后,都继任为太子。

个人的地位身份决定个人的立场和未来,丹与嬴政终究只能成为战场上的敌人。

公元前232年,韩非自杀后的第二年,秦国大军攻伐赵国,燕国唯恐殃及自身,便主动向秦国示好,并把太子丹送至秦国当“质子”。

作为一个岌岌可危的弱国储君,嬴政当然没有按照盟国太子的礼遇对待丹,甚至有轻视无礼之举,太子丹血性方刚,不愿意过这没有尊严的外使生活,便向嬴政主动提出辞秦回国。

嬴政拒绝了太子丹的回国请求,并调侃到:“等乌鸦头变白,马匹生出角,就准许你回国。”

太子丹满怀绝望,只能仰天叹息,没料到他的真情祈盼竟然感动了上天,只见天空中飞来一只白头乌鸦,秦宫外跑来一只长着犄角的马。

东汉时期的《风俗通义》及《论衡》两本书均记载了这件奇事,后世也用“乌头白马生角”来比喻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嬴政只好放太子丹回国,但杀心不断,又在归国路途的一所桥梁上设置夺命机关,传说太子丹的车马刚行进到桥梁上时,又有一条蛟龙出现,托起乘车飞过桥梁,避过危险。

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后,满怀对嬴政“痛入骨髓”的仇恨,寻思着报复秦王嬴政的办法。

太子丹首先以信函的方式,请教他的老师鞠武。

太子丹认为:燕国弱小,当前不足以军事力量抗击秦军。唯有精心择天下勇士,倾举国财力奉养,等待时机,刺杀秦王。如果刺杀成功,则秦国必定败落,这是“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的好办法。

鞠武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太子“信一剑之任”,不过是“匹夫之勇”,刺杀的方式不能寄托救亡国家的目的。当今之计,还是应当联合楚、赵、魏、韩等国,共同发兵,图谋破秦。秦国还没有强大到不可战败,我们燕国只有内强国力,外联盟国,以对秦战争的胜利,才能报太子被辱之仇。

鞠武的建议,太子丹根本听不进去。

太子丹随后又当面召见鞠武问计,企图说服鞠武按照自己的思路实施刺秦之计。

鞠武还是建议太子丹在国内推行强兵政策,对外注重结盟,方能保燕国永无秦忧。

太子丹认为这种内强国力,外联盟国,武力抗秦的传统思路方法需要的时间周期太长,其中不可测因素也过多,而且太耗费精力,自己根本等不及。

鞠武仍不死心,继续劝说太子:我们要与秦国抗争,需要做长期的筹划,扎实的做事,就是不能着急。燕国与各国联盟之事虽然耗费精力,但只要联盟形成,则抗秦之事必成,这才是您报深仇大恨的良策。

太子丹从坐塌起身,卧睡在床上,不愿意再理睬鞠武。

鞠武为太子丹设计的复仇方案太复杂、太漫长、太劳神,太子丹要的是迅速达成目标,富国强兵之事根本不是他所关注的。

鞠武无法说服太子丹,但又得遵从太子的计划,于是把“智深而勇沉”的田光推荐给太子。

田光第一次来到王宫,太子丹出门迎接,小碎步后退着为田光引路,又亲自跪下来为田光擦拭坐席,田光入座后,太子丹屏退左右,来到田光面前虔诚的请求帮助。

太子丹的求才若渴、礼贤下士打动了田光,田光答应帮助太子丹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

田光从自己结识的各路侠客中反复考量,最终选择了“怒而色不变”的“神勇之人”荆轲,计划发展为刺客。田光用自己的方式说服了荆轲参与此事,他担心荆轲反悔,有负于太子丹的信任,于是用自己的生命为荆轲壮行。

田光在向荆轲交代完事情后,神色凝重的说:“刺杀秦王是燕国的机密大事,现在我已经把此事托付给了你,请你立即去见太子商议行动。我老了,不能让你们再为我操心,我以死明志,确保不会泄露太子计划。”田光刎颈自杀。

荆轲去见太子,讲述了田光自杀的过程,并转达了田光的遗言。

太子丹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如丧考妣,过了很久才恢复正常。太子丹向入席的荆轲行礼叩头,反省自己因为没有表达清楚心意,竟然让田光先生自尽了。

太子丹跪在荆轲对面,深情的说:“田先生推荐你来到这里,听我表达意愿,你的到来,是上天哀怜燕国,也是燕国气数未尽。如今秦国残暴,欲壑难平,攻城略地,祸患各国,诸侯都被秦国所震慑,无人敢出来联合反抗。我想求一名真正的天下第一勇士,携重利引诱秦王见面,在接近后劫持秦王,逼其退回各国土地城池。如若劫持不成,那就趁势击毙。秦国的主要将领都掌握兵权在外,国内有大乱,必定内戚外朝、文臣武将之间相互猜疑争斗,此时各诸侯国联盟攻秦,必能攻而克之,打败秦国,这就是我的灭秦谋划。只是不知该委托哪位勇士去承担使命,只有请荆卿留心了。”

荆轲沉默了很久,他也俯下身子,向太子丹说:“您是为燕国臣民谋,为天下苍生谋,我才智低下,不配担当这个使命。”

太子丹再向荆轲身体靠近,郑重叩头,呜咽着请求荆轲不要推辞,共同来完成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荆轲被太子丹的深情厚谊打动,答应了太子丹的请求。

“荆轲刺秦”正式拉开了序幕。

下期预告:《荆轲刺秦》荆轲刺秦的决策和行动,使嬴政燃起了报复的怒火,开启了对燕国的征伐。荆轲和太子丹最终站到了燕国的反面,成为了燕国加速灭亡的掘墓者,太子丹最后竟然死在了父亲的威逼之下……

(0)

相关推荐

  • 荆轲不刺秦,背信弃义为苍生

    温一壶心事,淡看世间繁琐 荆轲不刺秦,背信弃义为苍生 作者 | 常子健  主播 | 竹子  编辑 | 安般兰若 编辑 | 中华微文学(ID:zwh223223 ) 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烽烟肆起. 各 ...

  • 荆轲行刺秦王,秦国通缉犯樊於期为何主动献死,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战国晚期,越来越呈现秦国一家独大的趋势,也越来越出现秦国统一天下的苗头,东方六国不是像韩国.赵国一样疲于应付秦国的入侵,就是像齐国一样麻木地等死,在战争中,东方六国任何一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 在这种趋 ...

  • 荆轲:公元前227年,刺杀大秦王上嬴政

    文 / 子玉 一个叫荆轲的人突然在燕国的江湖中声名鹊起.他好读书击剑,为人深沉,所交往的都是一些贤豪长者. 如果某一天,你在燕国都城的闹市看到一伙人,旁若无人地喝着酒,唱着歌,击着筑,时而开怀大笑,时 ...

  • 荆轲刺杀秦王功败垂成,败在他不是一条英雄好汉?

    在千百年来的各种传说中,都把荆轲看成是一个剑法极高,侠义无双,充满悲情的孤胆英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荆轲更是被奉为了天下五大刺客之首,被推为<刺客列传>当中压轴的杀手之王, ...

  • 荆轲刺秦王,如果不是一场“复仇秀”有可能不失败吗?

    在上篇<荆轲非好汉?>中,我们可以看出荆轲在剑术武艺方面并不是出类拔萃,他不敢与魏国剑家大师盖聂比剑,还被人家一眼"扫地僧的凝视",就吓得落荒而逃.后来又和邯郸大侠鲁勾 ...

  • 太后王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十六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东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节选 一 汉武帝刘彻的生母姓王名娡,槐里(刘邦改废丘为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县人.刘彻为了表 ...

  • 新朝皇帝王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六

    新朝皇帝王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六 原创2021-05-28 07:00:00·读书人宏涛 百尺高桥镇古丘,乘閒莫惜小夷犹. 新杨受日春无际,宿麦翻云岁有瘳. 鹰隼图南天外意,江山绕北望中愁. ...

  • 刘邦登基——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六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37篇原创作品 本文约3500个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一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

  • 拜将韩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从王国到帝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八

    原创2021-06-04 23:10·读书人宏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陶渊明< ...

  • 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吕不韦的赌博

    一 吕不韦是韩国阳翟(音如迪,今河南省许昌禹州市)的富商,家财万贯,多谋善断,生意遍布六国,经常往来各国及各个城市之间. 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经商期间,无意中认识了正在充当"质子" ...

  • 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二:赵姬之乱

    一 嬴政9岁时回到了秦国.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在继位以后,吕不韦获任丞相,被封文信侯.三年后,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去世,12岁的嬴政继位秦王,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按照 ...

  • 李斯登场——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四

    一 李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竟然是因为秦国发生了一场波及广泛的政治危机,也正是因为李斯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帮助年轻的嬴政改正错误,最终妥善处理了这场危机. 秦国从此以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六国来客,并集中 ...

  • 韩非蒙难——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五

    本文约5600个字,阅读约需要12分钟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16篇原创作品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韩非子·说林上> 一 嬴政亲政后,果断利落的铲除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