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初级入门)痕迹真伪
目前公众号关于古玉类的文章是鱼龙混杂,很多知识点也比较零星的配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更甚者完全是拼凑抄写复制粘贴,为了流量毫无下限可言,对于初学者来说,东一榔头西一锤,学了东边忘了西边,根本无系统性学习一说,真正喜欢古玉的人却没有方向与地方学习,我观之痛心疾首,本着研究古玉文化的初衷与十几年古玉圈内摸爬滚打的从业经验,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些有深度与系统性的古玉知识
明清时期所使用的制玉工具
现代所使用的制玉工具
众所周知,时代的不同所使用的工具必然也是不相同的,工具的不相同,痕迹必然也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古玉阴线种类众多,明清时期以砣为主,相比较战汉的推磨划刻砣种类繁多的工痕,研究难度相对的比较轻松的,工痕涉及直线,交叉与开片拉丝或者内外轮廓的痕迹,钻孔镂空打磨等。
清代岫玉花片
上一篇我们讲到了从文化期到商周战汉时期的砣工过渡与变化,由远及近的演变与推理方式,很多朋友和我私信说受益匪浅,问的较多的是,那么到了明清时期,砣工又发生了如何的演变呢?这一篇我们将重点讲解明清时期的工痕,包浆,光气,沁色,玉料,形制,古韵等,这些都是鉴定古玉的重要鉴别点,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正确且快速的学会古玉鉴定,下面会对这些知识点展开来,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对于诸位巩固工痕记忆进一步的加固认知。
首先我们从工具下手,古代工具呈现的固定位置,所以如上图所见,雕刻一个眼睛需要更换不同的位置来解玉,而现代工具是玉 ,机器在动,所以眼睛雕刻绵软无力,这也是为何很多行里人说,你这个工痕没有接刀痕迹,没有接刀痕迹的工痕必然就会有现代工具嫌疑,此为其一(工痕差距)
其二,我们整体的来看一个花面,有直线,孤线,钻孔共同完成,直线为一刀爽利到底,这也和砣的形态有关,来回的碾磨,而孤线也非一刀完成的孤独,细心的我们会发现,这个孤线也是由砣的短线接砣而成,由短线接成长线而成,两线相交接之处,便是接砣痕迹
背部鉴定要点,开片痕迹,这种片状器,多见于明清时期的帽花等器物,背部为何如此粗糙,是因为古人多用此类器物镶嵌于木器或帽子之上,背部是看不到的,所以一般较为粗,古人的懒惰也为我们研究古玉开片痕迹留下了宝贵财富,越是粗工的器物,因为未经打磨,所遗留的痕迹也就越直观,这类直线的切线痕迹,多为直线钢丝切,若是弯痕,多为砣切。
第三,镂空痕迹,为何讲完切痕,就要讲镂空,因为这里有一个共通之处又不同之处,镂空的这种错乱的痕迹也是拉丝线切,但是和玉料的线切直线痕迹却又不同,线切玉乃是两头采用平直拉锯的方式来切开玉器,所以残留的痕迹是直的,但是镂空是把丝线崩入定位孔里,进行有孤度的拉丝,所以线拉丝和线切玉就有了痕迹上的不同,这是因为线的用力点和平行角度的不同(粗工)
第四,轮廓外的砣切痕迹,和线切区别在于,砣切没有线痕,第二他的玉线痕迹有解玉砂游离的孤度,最重要的一点为,古代砣因为体积原因,无法开片较为深度的玉器,这里的区别比较细微,要注意区分
线痕外切,这种就属于典型的直线切痕迹,这种痕迹与线切开料用的是同一种方式与工具,直线拉锯的方式一点一点切开玉器,类似于现代锯子,弓崩直,然后两个人拉着弓,进行锯玉,而拉丝属于需要切割弯曲的造型,它就需要弓软一点,或者直接用铁线拉丝,所以会形成孤独度,这里要注意区分,通过痕迹学掌握所使用工具的状态。
初级入门的工痕学基本到这里就讲完了,这些都是最初级的入门级的古玉鉴定方式与知识点,一点一点学不要图快,不要一上来就要看乾隆工,那种属于精抛光,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基础,即使真的乾隆工玉器你也看不懂,学会了以上这些知识点与经验,基本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赝品都可以自己鉴定真假,要知道任何一件精美的玉器的初级状态也是这样的工痕,只是区分打磨与未打磨罢了,以上我为何反复的讲线切,因为不同的线切工具状态线切痕迹也是不同的,学东西一定要灵活掌握,不要死脑筋,学的是思想和方向,举例的这些也是最简单最浅白的开始,随着慢慢熟练慢慢的深入掌握,玩玉要慢,切勿浑抡吞枣,操之过急难品其鲜。
方叶之
古玉学者敬呈